右司諫,官名。北宋太宗端拱元年 (988) ,改右補闕置,掌規諫諷諭,七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右司諫
- 性質:古代官名
- 朝代:北宋
- 品級:七品
右司諫,官名。北宋太宗端拱元年 (988) ,改右補闕置,掌規諫諷諭,七品。
歷任太府寺簿,尚書茶鹽所檢閱江州分司,兼樞密院編修官,右正言兼侍講,右司諫,殿中侍御史,侍御史兼侍讀。丁大全把持朝政期間,專權結黨,排斥異己,內結閻貴妃,外與馬天驥專恣用事。寶祐六年(公元1258年),蒙軍南下攻宋,...
許古(1157年-1230年),字道真,獻州交河人,汾陽軍節度使許安仁之子。金代大臣。明昌五年(1194)中詞賦科進士。宣宗朝自左拾遺拜臨察御史,歷任尚書左司員外郎兼起居注,右司諫,右司諫兼任侍御史,左補闕。在金國受到蒙古攻擊有...
正大元年(1224年),陳規被召為右司諫,多次上奏章論事,隨即代理吏部郎中。當時金宣宗詔令群臣商議修復河中府,陳規與楊雲翼等人說:“河中現在成為無人區,陝西民力疲乏,修復它也不能守,不如用被屯軍士量力補治,等到它具備防守...
陳公輔(1077年-1142年),字國佐,自號定庵居士,臨海(今屬浙江)人,南宋官員。陳公輔於政和三年(1113年),上舍及第,調平江府教授。累遷應天府少尹,除秘書郎。靖康初年(1126年),擢右司諫,以論事忤時相,責監台州稅。高...
傅堯俞(1024~1091)北宋官員。原名勝二,字欽之,本鄲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徙居孟州濟源(今屬河南)。未及二十歲即舉進士,入仕初由縣官漸至殿中侍、御史、右司諫,因反對新法被貶,一度削職為民,宋哲宗朝,官拜給事中...
紹定元年(公元1228年),李知孝遷右司諫,進升右諫議大夫。紹定五年(公元1232年),遷升工部尚書兼侍讀。過了一個多月,進升兵部任職。第二年,宋理宗皇帝親自治政,李知孝以寶謨閣直學士出知寧國,後省駁斥議免這個任命,詔令提舉...
王曙擔憂朝廷有意修復玉清昭應宮,於是上言舉孔子、董仲舒、高堂隆等人的故例,力求“願除其地,罷諸禱祠,以應天變”,右司諫范諷、監察御史張錫等也上疏勸阻。仁宗與劉太后為之感悟,於是減免守衛者之罪;繼而又下詔,明確了不再...
蘇轍(1039年-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年)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
累遷右司諫,疏罷王隨、陳堯佐、韓億、石中立等四人。益、利歲飢,為體量安撫使,緩賦調、逐貪吏、汰冗役,活饑民九十萬。寶元間進樞密直學士、陝西四路經略安撫招討使,與范仲淹久在兵間,名重一時,天下稱韓范。後召為樞密副...
累遷右司諫,疏罷王隨、陳堯佐、韓億、石中立等四人。益、利歲飢,為體量安撫使,緩賦調、逐貪吏、汰冗役,活饑民九十萬。寶元間進樞密直學士、陝西四路經略安撫招討使,與范仲淹久在兵間,名重一時,天下稱韓范。後召為樞密副使,...
召為右司諫,因論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還,進河北都轉運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諫院召還,秋,擢參知政事。熙寧三年(一○七○),因反對青苗法去位。歷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復徙杭州。
仁鎬後裔王縉任宋右司諫,以風節議論顯於世,為高宗朝一代名臣。縉玄孫王宗成為漕貢進士,遊學來吳。宗成孫王夢聲於元初被行省徵辟為崑山州學正,任職四十餘年,為地方名宦,其後裔以儒傳家,繁衍於太倉、崑山之間。夢聲的六世孫王輅有...
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佑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
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佑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