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信息
作者: Connie R. Mahon 著
出版社: Oversea Publishing House
出版年: 2006-09-01
頁數: 1211
定價: 694
裝幀:
精裝ISBN: 9781416025818
HIV的微生物學診斷
檢測HIV感染者
體液中病毒抗原和抗體的方法,操作方便,易於普及套用,其中抗體檢測
尤普通。但HIv P24抗原和病毒基因的測定,在HIV感染檢測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視。
(一)抗體檢測
主要有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和免疫螢光試驗(IFA)。ELISA用去污劑裂解HIV或感染細胞液提取物作抗原,IFA用感染細胞塗片作抗原進行抗體檢測,如果發現陽性標本應重複一次。為防止假陽性,可做Western blot (WB,蛋白印跡法)進一步確證。
WB法是用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將HIV蛋白進行分離,再經傳移電泳將不同蛋白條帶轉移於硝酸纖維膜上,加入病人血清孵育後,用抗人球蛋白酶標抗體染色,就能測出針對不同結構蛋白抗體,如抗gp120、gp41、P24抗體,特異性較高。
(二)抗原檢測
用ELISA檢測P24抗原,在HIV感染早期尚未出現抗體時,血中就有該抗原存在。由於P24量太少,陽性率通常較低。現有用解離免疫複合物法或濃縮P24抗原,來提高敏感性。
(三)核酸檢測
用PCR法檢測HIV基因,具有快速、高效、敏感和特異等優點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目前該法已被套用於HIV感染早期診斷及愛滋病的研究中。
(四)病毒分離
常用方法為共培養法,即用正常人外周血液分離單個核細胞,加PHA刺激並培養後,加入病人單個核細胞診斷及愛滋病的研究中。
微生物學診斷不同毒素類別
本菌A型所致氣性壞疽及人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學診斷,主要依靠細菌分離鑑定。其餘各型所致的各種疾病,均系細菌在腸道內產生毒素所致,細菌本身不一定侵人機體;同時正常人畜腸道中常有此菌存在,在非本菌致死的動物也很容易於死後被此菌侵染。因此,從病料中檢出該菌,並不能說明它就是病原。所以細菌學檢查只有當分離到毒力強大的此菌時,才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鑑定本菌的要點為:厭氧生長、菌落整齊、生長快、革蘭氏陽性粗桿菌、不運動,有雙層溶血環,引起牛奶暴烈發酵,胸肌注射鴿越夜死亡,胸肌塗片可見有莢膜的菌體。
有效微生物學診斷方法是腸內容物毒素檢查。其方法為取迴腸內容物,如採集量不夠,可再采空腸後段或結腸前段內容物,加適量滅菌生理鹽水稀釋,經離心沉澱後取上清液分成兩份,一份不加熱,一份加熱 (60℃30min),分別靜脈注射家兔 (1~3m1)或小鼠(0.1~0.3m1)。如有毒素存在,不加熱組動物常於數分鐘至十數小時內死亡,而加熱組動物不死亡。
為確定致死動物的毒素類別及其細菌型別,須進一步做毒素中和保護試驗。其方法為將前述上清液分為6份,分別加入適量此菌各型抗毒素及生理鹽水 (對照),混合均勻後在37℃下作用40min,然後各靜脈注射小鼠或家兔一組,觀察24h,記錄各組動物的死亡及存活情況,並按表22-7判定菌型。由於B型與D型的E毒素和E型的。毒素都是毒素前體,只有經過胰酶激活後才顯示出毒力。故不經胰酶處理時,A型血清也能保護D、E型毒素,B型血清可保護E型毒素,C型血清能保護B、D、E型毒素。然而,胰酶處理後再進行中和試驗,可因α毒素及β毒素遭到破壞或部分破壞,實驗結果有時可能不確切。
禽病診斷:微生物學診斷
採集病料
為了準確的微生物學診斷結果,首先必須正確地採集病料,只能從瀕死亡或死亡幾小時內的家禽中採取病料,以使病料新鮮,應按無菌操作的要求進行,用具應嚴格消毒,可根據對臨床初步診斷所懷疑的若干種疾病,作確診或鑑別診斷時應檢查的項目來確定採集病料的種類。較易採取的病料是血液、肝、脾、肺、腎、腦、腹水、心包液、關節滑液等。
塗片鏡檢
少數的傳染病,例如麴黴菌病等,可通過採集病料直接塗片鏡檢而作出確診。
病原的分離培養與鑑定
可用人工培養的方法將病原從病料中分離出來,細菌、真菌、霉形體和病毒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分離培養,例如使用普通培養基、特殊培養基、細胞、禽胚和敏感動物等,對已分離出來的病原,還需要作形態學、理化特性、毒力和免疫學等方面的鑑定,以確定致病病原物的種屬和血清型等。
動物接種試驗
如一些有明顯臨床症狀或病理變化的禽病,可將病料作適當處理後接種敏感的同種動物或對可疑疾病最為敏感的動物。將接種後出現的症狀,死亡率和病理變化與原來的疾病作比較,作為診斷的論據,必要時可從病死家禽中採集病料,再作塗片鏡檢和分離鑑定。較常使用的實驗動物是雞、鵝、鴨、家兔、小白鼠等。
免疫學診斷
根據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反應的原理可以用已知的抗原檢測未知的抗體,也可用已知的抗體檢測未知的抗原,目前較常使用的有血凝試驗與血凝抑制試驗,沉澱試驗、中和試驗、溶細胞試驗、補體結合試驗、以及免疫酶技術免疫螢光技術,和放射免疫等,可根據需要和可能進行某些項目的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