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水平理論

解釋水平理論

解釋水平理論(CONSTRUAL LEVEL THEORY - CLT)認為,人對遠心理距離的事物會傾向於用高解釋水平表征,即用主要、核心、本質、去背景化的特徵來表征事物,而對近心理距離的事物則傾向於用低解釋水平表征,即用次要、輔助、非本質、邊緣化、細節化、背景化的特徵來表征事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解釋水平理論
  • 外文名:CONSTRUAL LEVEL THEORY
簡介,歷史與發展,

簡介

解釋水平是指人們對於事物表征的不同抽象水平,這一抽象水平有高有低,抽象程度高即高解釋水平,抽象程度低即低解釋水平。高解釋水平是抽象的、簡單的、結構化及連貫的、去背景化的、首要的及核心的、本質的、上位的、與目標相關的, 例如把錢表征為文字; 而低解釋水平是具體的、複雜的、無組織及不連貫的、背景化的、次要的及表面的、下位的、與目標無關的, 例如把錢表征為圖片。
早期的研究側重於探討解釋水平變化的底層心理機制,即心理距離對於解釋水平的影響。而近年來,研究者側重於解釋水平理論的套用研究,即探討它在說服、談判、消費者行為等領域的套用。這一套用體現在行銷及消費者行為研究、社會認知研究、決策及協商研究、社會化研究中。另外,解釋水平理論的套用研究,還推動了其底層心理機制研究的發展,進一步完善了其理論體系。

歷史與發展

近年來解釋水平理論的發展, 主要體現在解釋水平理論底層心理機制研究的發展上。解釋水平理論的底層心理機制, 主要還是指心理距離對於解釋水平變化的影響。 我們發現, 這些研究者在關註解釋水平理論底層心理機制的時候, 更為強調“是什麼影響了解釋水平的變化” (例如心理距離影響解釋水平的變化)。而至於“怎樣和如何影響”, 還是要回歸到解釋水平的概念上——它是一種表征程度的變化, 也就是, 不同的影響因素最終會影響同一種變化, 即個體對於事物表征程度的變化。因此,當前解釋水平理論底層心理機制研究的發展, 主要還是體現在影響因素的挖掘上。但是, 這一研究主要還是圍繞著心理距離的框架來進行的, 大部分研究者仍在探索和挖掘還有哪些維度的心理距離可以影響解釋水平的變化。然而, 近年來, 一些學者從解釋水平的本質——個體表征水平的變化出發, 突破心理距離的研究架構, 挖掘出了相當多影響解釋水平的因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