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方案

《西安市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方案》於2020年12月10日在西安市市文物保護大會發布,明確西安市文物保護工作14個方面38項重點任務,包括堅守文物安全底線、推進文物合理利用、加快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等內容以進一步做好全市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探索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傳承“西安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安市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0年12月10日
發布背景,方案解讀,

發布背景

作為聞名海內外的歷史文化名城,西安市現有157家博物館,收藏文物超過202萬件,上溯100多萬年前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遺址,到夏商周秦漢隋唐,再到近現代革命遺址,有“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譽。
“統籌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傳承,加強文物價值的挖掘闡釋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好滿足人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西安市文物保護大會明確要求,到2025年,西安市文物保護管理能力顯著提高,文物展示利用水平大幅提升,文物安全形勢明顯好轉,文物保護機構隊伍不斷健全,社會參與機制初步建立,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民眾,基本形成文物保護的“西安模式”。

方案解讀

構建中華文明精神標識
《方案》提出,“構建中華文明精神標識”,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加強對藍田猿人遺址、半坡遺址、姜寨遺址、楊官寨遺址、太平遺址等典型史前遺址的考古調查和科學研究,形成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學術成果。開展周秦漢唐都城遺址、漢唐帝陵等重點遺址的考古調查和科學研究,實證西安在中華文明發展脈絡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
加強精神標識保護和文化地標建設。推進漢長安城大遺址保護項目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將漢長安城大遺址保護項目、半坡博物館及周邊綜合提升改造項目和紅軍長征過境西安重要遺址納入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體系。新建秦文化博物院、隋唐長安城博物院等周秦漢唐主題博物館,推進西安博物院提升改造,協調推進實施西安碑林博物館改擴建、陝西歷史博物館滻灞分館建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改造提升,打造城市文化地標。
加強世界文化遺產管理。加強秦始皇陵和兵馬俑、大雁塔、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等6處世界文化遺產點監測管理,完善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平台建設,完成“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西安段5處遺產點保護管理規劃修編工作,建立西安世界文化遺產數位化檔案庫,形成較為完備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監測體系。
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傳承
西安市將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加大革命文物保護力度,做好紅軍長征過境西安重要遺址、重點遺蹟、典型故事的調查、挖掘、整理工作,以點連線、以線構面、以面聯片,加強革命文物的資源整合和整體保護。推進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群、西安事變舊址群、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紀念館、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等重要革命文物搶救性與預防性保護,確保革命文物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續性。
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圍繞紀念建黨100周年,著力策劃打造系列主題突出、導向鮮明、內涵豐富的革命文物陳列展覽精品。健全革命文物陳列展示管理機制和支持政策,深化研究、及時補充體現時代精神的展陳內容。完善展陳內容和解說詞研究審查制度,切實把好政治關和史實關,增強展陳說明和講解內容的準確性、完整性、權威性。堅持展示方式與展陳內容相得益彰,適度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增強革命文物陳列展覽的互動性體驗性。
建立文物安全長效機制、實施文物平安工程。加強重要田野文物巡護和文物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文物消防工程、安防工程、防雷工程和文物建築搶險維修工程、基層文物庫房達標工程,確保文物安全。依法整治、嚴厲打擊各種文物違法犯罪行為,完善文物安全監管平台,通過視頻聯網、安全巡查、聯合執法,逐步建成從文物保護管理單位到縣級、市級、省級的四級文物安全監控管理體系。
同時,加強區域考古發掘工作,推進主動性考古工作。統籌協調重點項目建設與考古勘探、發掘工作,組織做好秦東陵一號陵園、秦漢櫟陽城遺址三號古城、隋唐長安城東市遺址等重要考古發掘項目,增強歷史信度,豐富歷史內涵;實施重要文物保護工程,注重文物的日常保養維護,加強瀕危文物的搶救保護與修繕,實施阿房宮前殿、唐長安城明德門遺址等重要遺址保護工程以及小雁塔薦福寺明清建築群等重要古建築保護修繕工作;實施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項目,加強館藏珍貴文物修復;全力推進遺址公園建設,鞏固我市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領先地位。
豐富文旅融合產品體系
《方案》明確,西安市將新建絲綢之路歷史文化主題博物館、“西安記憶”(西安革命歷史)博物館等一批地域文化特色突出、陳列主題鮮明的專題博物館,打造根脈文化、歷史文化、絲路文化、紅色文化博物館群。
支持非國有博物館發展,持續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根據《方案》西安市將支持研發文博創意產品,推動文博IP套用,最佳化文博IP領域資源配置,將文博IP活化利用作為文物旅遊融合發展重要抓手,重構連結、擴展平台、豐富要素,提升轉化效率。
豐富文旅融合產品體系。以“文物+旅遊”為導向,依託藍田猿人遺址、半坡遺址等史前遺址,打造尋根之旅;挖掘周秦漢唐豐厚文化遺產,打造古都之旅;依託豐富的革命文物資源,打造紅色之旅;挖掘西安大華1935等優秀工業遺產,打造工業之旅,形成特色鮮明、類型多樣、可滿足不同群體需求的文化旅遊產品體系。
同時,改造提升歷史文化片區,正確處理好城市建設發展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關係,推動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規劃建設工作。推進易俗文化旅遊片區、小雁塔歷史文化片區、碑林歷史文化街區的提升改造,打造“城市文化客廳”。推動文物保護科技創新和“智慧博物館”建設。充分運用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以信息共享、大數據、跨界創意和智慧套用為重點,加強中國文博行業標準化建設,推動“網際網路+中華文明”深入實施。
此外,西安市將進一步擴大國內、國際交流合作。利用國際博物館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重要節日、重大節點,大力宣傳西安豐厚歷史文化資源,進一步加強文化融合。積極鼓勵全市各類文博機構之間開展全方位交流合作,充分展示地域文明。加強與港澳台文博界的對口互訪,開展學術、展覽、科技等方面的業務交流,傳播西安聲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