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

《西安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於2024年5月由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安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
  • 頒布時間:2024年5月
規規發布,內容解讀,

規規發布

《西安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於2024年5月正式發布,《規劃》立足特大城市的現實生態問題和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定位,以解決“生態病”為出發點,探索了生態修復新模式,到2025年西安森林覆蓋率不低於48.03%。

內容解讀

以解決“生態病”為出發點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是關係國家生態安全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國家戰略,也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為全面提升西安市國土空間生態品質,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編制了《規劃》。
《規劃》立足特大城市的現實生態問題和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定位,以解決“生態病”為出發點,探索了生態修復新模式。規劃緊扣“解決什麼問題、達成什麼願景、安排什麼舉措”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基本邏輯,開展國土空間調查與評價,摸清國土空間生態系統問題,統籌考慮自然地理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連通性,有效銜接國家、省、市重大戰略規劃,劃定生態保護修復分區,分類確定生態保護修復的主導方向與修復模式,確定重大工程與重點任務,切實推進規劃落實落地。
明確全市國土空間生態修複目標
《規劃》根據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省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任務安排,結合市域生態修復需求,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為主線,重點從生態質量、生態修復治理兩個方面明確生態修複目標。
到2025年,新增林地提質改造面積106.28平方千米,全市森林覆蓋率不低於48.03%,森林蓄積量達到3857萬立方米,濕地保護率達到64%,重要河湖水域岸線監管率達到80%,新增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綜合治理面積330公頃,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達到60.26平方千米,水土保持率達到70.51%。
到2035年,森林蓄積量達4300萬立方米,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達到 243.81平方千米,水土保持率不低於73.82%,濕地保護率不低於65%,重要河湖水域岸線監管率達到85%,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面積達到5113.75 平方千米。
明確全市生態保護修復格局
《規劃》明確了全市構建“一屏一帶一城,多廊多片多點”的生態保護修復格局。
“一屏”指秦嶺北麓生態保護屏障,“一帶”指渭河生態景觀修復帶,“一城”指中心城區生態基礎設施提升區,“多廊”指以水系廊道、文化古道、重要物種遷徙廊道為主的多條生態廊道,“多片”指以黑河—澇河下游農田集中片區、滻河—潏河中游農田集中片區、涇河—石川河—零河流域農田集中片區為重點的多個農田生態提升區,“多點”指以自然保護地、台塬為主要載體的多個生態斑塊。
《規劃》注重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地理單元的連續性,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劃定黑河上游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水源涵養提升區、澇河—灃河上游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提升區、灞河中上游碳匯提升和水土流失治理區、滻河—潏河中游農田生態提升與水生態治理區、涇河—石川河—零河流域水生態治理區、黑河—澇河下游水生態治理與農田生態提升區、中心城區生態基礎設施提升區七大生態修復分區,根據不同分區的生態服務主導功能及生態問題,提出生態修復主導方向及策略。
提出強化規劃實施保障機制
據悉,《規劃》明確了工程布局和時序,提出強化規劃實施保障機制。根據西安市自然環境現狀、生態修復需求、生態保護修複目標,結合7大分區生態問題,以生態修復重點區域為指引,根據生態功能地位高低、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現狀、對民眾生產生活威脅程度,部署重點項目7項(子項目32項),一般項目9項(子項目19項)。並從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資金保障、加強科技支撐、增強評估監督、完善政策體系、鼓勵公眾參與等六個方面提出強化規劃實施保障機制,推動規劃落地落實。
通過《規劃》實施,受損、退化生態系統逐步恢復,生態安全螢幕障功能顯著增強,重要生態系統得到全面保護,生態修復治理水平將明顯提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安全格局得以實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