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小曲

襄陽小曲

襄陽小曲是湖北省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湖北襄陽市及原襄陽縣一帶。襄陽小曲主要來源於明清小曲和襄陽的民歌小調,多以百姓生活和民間傳說為題材。據藝人師承關係推斷,在清同治年間已經形成,興盛於1930年以後。唱腔音樂分為單曲體與聯曲體兩種結構形式,傳統曲牌有〔陽調〕、〔剪靛花〕、〔滿州〕、〔銀紐絲〕、〔補缸調〕、〔四季相思〕、〔跌落金錢〕等30多個,以前兩個曲牌表現能力較豐富,最能體現襄陽小曲的地方音樂特色。演出方式以單人操竹筒二胡自拉自唱為多,也有二、三人或多人搭夥演唱,可以增加檀板或碟子擊節、月琴、琵琶伴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襄陽小曲
  • 演奏技法:指甲撥弦、琴弓擊
  • 代表作品有:水漫金山
  • 傳統曲牌:有〔陽調〕〔剪靛花
小曲簡介,歷史淵源,民間文藝,流傳地區,主要價值,口傳心授傳承脈絡不詳,歷史悠久的古典曲藝,生存現狀,

小曲簡介

藝人在二胡上創造出很多富於表現力的演奏技法,如指甲撥弦、琴弓擊筒,以造成種種音響效果或代替檀板、碟子擊節。傳統曲目以民間傳說故事題材為多,
代表作品有《水漫金山》、《秋江》、《尼姑思凡》、《十二月花名》、《二十四支花》、《八音圖》、《比古人十二杯酒》等。

歷史淵源

曲藝襄陽歷史上堪稱是音樂文化之鄉。早在傳說中的炎帝神農、堯舜時代炎帝就發明了瑟,創作了“豐年之詠”,舜帝創作了“薰風歌”。有專家認為,棗陽雕龍碑古文化遺址,就是炎帝神農、舜時代的部落生活遺存。襄陽的音樂源頭,確鑿的可追溯到《詩經·漢廣》。《漢廣》是規整的四言詩。這是北方民歌的特點,句尾用助詞“思”,相當於“兮”,這是南音的標誌。這南北方音樂文化融合的結晶,是楚辭的先聲,是襄陽音樂南北風格特點兼而有之的濫觴。
春秋與戰國中期,襄陽最流行的音樂是楚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灌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灌我足”和《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都曾在襄陽盛行過。宋玉就是當時的楚歌演唱高手。隨州擂鼓墩的編鐘編磬等100多件古樂器和奏樂歌舞繪畫,顯示了當時楚國音樂歌舞的輝煌,特別是樂律與現代的十二平均律基本一致,這是非常了不起的,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楚巫的歌舞招魂曲,曾經對屈原有重大影響,並至今猶存於襄陽民間。強秦滅楚,漢北之地較早淪陷,“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戰歌,也就產生在這裡,襄陽作為漢北之地,也有這份光榮。
東漢末年,有一位傑出的音樂家杜夔,來到了襄陽。杜夔“善鐘律”,“絲竹八音,靡所不能”,是一位精於樂律、雅樂和各類樂器演奏的專家,他所傳的雅樂四曲《鹿鳴》、《騶虞》、《伐檀》、《文王》,一直流傳到晉代。晉末八王之亂,五胡亂華,襄陽相對太平,京師“樂府伶人避難,多奔漢沔”,受到山簡等地方官的庇護。高水平的音樂家,由京師大批湧向襄陽,為襄陽出現音樂文化繁榮的新局面作好了鋪墊。
南北朝時期,襄陽是著名的《西曲歌》、《襄陽樂》、《常林歡》和《白革同鞮》的發源地。其中《常林歡》和《白鞮》是齊武帝、粱武帝也喜歡演唱、填詞的歌曲。《白革同鞮》甚至成了梁朝的“國歌”。《白革同鞮》後來演變成了歌舞,兒童們腳綁銅鈴,瑲琅有聲,載歌載舞,歡快而有氣勢。這種舞蹈,當是從古印度傳來襄陽的,和印度電影《大蓬車》里的歌舞頗為相似。當時襄陽的童謠《山公歌》,也曾經風行一時,一直影響到唐代。
南北朝時期,出現了襄陽歷史上第一個知識分子的民間音樂社團。他們是劉宋時代的辛宣仲,善彈箏;胡陶,善吹龍笛;駱惠度,善歌唱。人稱之為“三公樂”,他們雖是民間的知識分子音樂家,卻很有人格尊嚴,南雍州刺史邵陵王休若也親自去拜望他們,對他們十分尊敬。
唐代襄陽,歌舞音樂在南朝繁盛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由《襄陽樂》而成為了《大堤曲》,專門表現男女愛情,張柬之、李白、劉禹錫、李賀等許多文學大家也來湊熱鬧,為《大堤曲》填寫了優美的歌詞,影響所及,《大堤曲》也成了文人墨客們延續了許多年的創作的體裁。直到明清,還有文人們寫這樣的歌詞。
其中劉禹錫表現了襄陽大堤歌舞通霄達旦的《踏歌詞》寫得最為美妙: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連袂行。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鴣鳴。”這樣的場景,簡直和近現代少數民族兄弟的“踩蘆笙”、“三月街”、“阿細跳月”、“花兒會”一樣熱鬧。
安史之亂,襄陽太平無事。長安的藝人也逃難來此,像高僧惠澄一樣.把唐代梨園的《霓裳羽衣曲》等樂曲傳來了陽。襄陽太守為此還專門設宴招待了惠澄。
唐代的皇帝祟信過佛道。北宋的真宗等許多皇帝十分信仰真武,佛教道教的樂舞因此而保留了大量的唐宋音樂的成份,一直沿襲到今天的襄陽火居道。特別是宋金戰爭,戰爭的需要把皮影等當時的戲曲歌舞帶來了襄陽,為襄陽明清之際的戲曲繁榮,產出好幾種土生的地方戲,打下了基礎。
元代歷史雖短,也讓襄陽流行了一首農民革命的巾幗英雄史詩,歌曲名叫《金花小姐困襄陽》,唱詞是:“太陽一出滿天黃,金花小姐困襄陽。困了三年六個月,豬吃白米人吃糠。豬吃白米刀下死,人吃谷糠在世上。”
明清以來,是襄陽音樂文化空前繁榮的好時期,一直影響到襄陽解放前後,甚至直到20世紀60年代、80年代。襄陽的傳統音樂,是靠代代口耳相傳的,還有民間歌曲、民間舞蹈、戲曲、曲藝、民間器樂、宗教音樂等6大類,好幾十種,上萬首曲子,與全國任何一個地方相比毫不遜色。

民間文藝

排練歌曲有號子、山歌、田歌、燈歌、小調風俗歌等6大類,46種之多。其中“汪揚歌”等,就是古代楚歌流傳至今的“活化石”,十分寶貴。
民間舞蹈端公舞龍舞大頭和尚戲柳翠趕象、司老爺查街、跳判、海馬子、荷花舞等近百種之多。產生於夏楚、漢唐、明清的應有盡有,可謂是一條奔騰不患的舞蹈的長河,綿延不絕。
戲曲有“高(高腔)、昆(崑曲)、越(越調)、提(提線木偶)、梆(梆子戲)、羅(羅戲)、卷(卷戲)、影(皮影戲)”和“一清(清戲即高腔)、二黃(漢戲)、三越調、梆子、花鼓、梁山調”的說法。即有京戲、漢戲、清戲、崑曲、越調、花鼓、梁山調、豫劇、羅戲、卷戲、曲劇、提線木偶及高腔皮影、越調皮影、漢戲皮影、豫劇皮影、河南曲子皮影等10多個劇種。
其中襄陽花鼓、大越調、二黃(老漢戲)是“主戲”,即襄陽土生土長的劇種。其它的是“客戲”,是外地傳來襄陽生根的。特別是主戲襄陽花鼓、大越調等劇種,代表著襄陽自身的戲曲文化特色,有著鮮明的個性。還有“襄陽腔”等聲腔,為京、漢、滇等許多劇種所共用,遠播海內外。
曲藝有襄陽小曲、襄陽鼓書、棗陽大鼓、扇子人、宜城蘭花筒保康漁鼓保康陰鑼鼓、墜子與大調曲等,差不多每個縣(市)都曾有自己的特色品種。
民間器樂的名氣也很不小,如襄陽火炮谷城的“什樣錦”、保康吹打樂、老河口的國樂社吹打及坐唱伴奏、獨奏、絲弦、古箏等,特別是王直夫老先生的下輪琵琶,保存的是金元遺法,在全國也彌足珍貴。王直夫老先生的嫡傳弟子老河口現任音協主席余家冰,是繼承並發揚了王老先生的技法,其中三弦已被國家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
宗教音樂的特色也很鮮明,如佛道的管樂,從唐宋傳承至今,保留有唐代的曲牌,宋代的纏達纏令曲式和“小唱”等演奏形式,還有曲牌叫作“諸宮調”的,樂器配置和插次安排,顯然存有元代的遺韻,是寶貴的唐宋古樂。

流傳地區

綠影壁襄陽小曲流傳於襄陽、襄陽、棗陽老河口宜城谷城、南漳、保康等縣(市),均縣鐘祥也有所傳唱。襄陽小曲源於明清俗曲。俗曲中的鮮花調、跌落金錢、玉娥郎、鬧五更、鳳陽歌、剪靛花等,也是襄陽小曲的常用曲牌。傳統曲目有《玉美人得病》、《寡漢哭妻》、《尼姑思凡》、《羅成算卦》、《雪梅弔孝》等,計82個。全部都是短篇曲目,沒有將和俠義類的內容。

主要價值

口傳心授傳承脈絡不詳

口傳心授是襄陽小曲基本的傳承方式,通過一代代藝人口傳心授至今600多年由於襄陽小曲在明清和民國年間均不被當局所重視,官方史料有關傳承的可考資料微乎其微,僅在各代文人學者的一些論著中散見關於藝人的記載,因而傳承脈絡在清代以前均不詳盡元人夏廷芝青樓集中已有維揚名妓李芝儀工小唱,尤善慢詞記載,可依史據作為最早的傳承者,以至像黎殿臣牟七陳景賢潘五道士朱三鄭玉本等人,僅在清乾隆年間李斗揚州畫舫錄中稍有記述,而從清代嘉慶至鹹豐近60年間的幾輩人,均已湮沒無考

歷史悠久的古典曲藝

在全國現存的曲藝曲種中,襄陽小曲是歷史最為悠久的古典曲藝之一,許多明清的民間俗曲,特別是一些俗曲的原詞在襄陽小曲中得到了很好地保存,這不僅有利於我們對古代民間樂曲民間歌詞的認識和研究,而且對當時的城市社會狀況城市市民生活也具有極為難得的認識和研究價值。
而且,襄陽小曲為明清民間音樂歌詞的演變和傳承提高寶貴的實例據中國戲曲曲藝詞典所載,遼寧昆高笛曲湖北恩施揚琴廣東廣東南音江蘇徐州琴書四川四川清音雲南昆明雲南揚琴,江西南康贛州南北詞湖南常德絲弦河南大調曲子江西九江清音貴州貴州文琴湖北襄陽小曲等等均受過襄陽小曲的影響襄陽小曲作為一個地方曲種,能對這么多的曲種產生過推動和促進作用,在中國曲藝發展史上實為少見同時,襄陽小曲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在不同時期的襄陽小曲作品裡,可以看到廣大民眾在各個時代所具有的世界觀民眾的思想和情緒,均可從襄陽小曲大量的曲目中得到最真切最廣泛的反映

生存現狀

專輯在困境中歌唱,列入江蘇省民族民間文化首批保護工程的襄陽小曲首部專輯問世,這部名為襄陽小曲的專輯,由揚州市東關文化站和廣陵民間藝術團聯合錄製長達80分鐘的專輯,收集了清曲大師王萬清先生的錄音滿江紅風兒呀和為茉莉花故鄉之爭正本清源的鮮花調,以及失傳100年的襄陽小曲五大宮曲,即劈破玉軟玉屏黎調南調波洋全面介紹了不同時代襄陽小曲的表演形式唱腔及傳統的伴奏民族樂器等,充分展示了襄陽小曲的魅力這是在襄陽小曲面臨著後繼無人的窘境下,僅有的幾位老藝人積極對失傳的曲牌進行挖掘,整理成輯,為研究揚州文化保留下的珍貴資料。
襄陽小曲所留存的曲目,除個別60歲以上的傳人掌握較為全面外,愛好者實際掌握的曲目不及十種同時,音像資料極不完整襄陽小曲的音像資料與襄陽小曲本身具有同樣重要的價值但其收集整理歸檔和保護工作均勻沒有跟上,唱片磁帶音像保存搶救迫在眉睫,而且愛好者群體漸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