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火居道
- 所屬地區:湖北·黃崗·羅田縣
- 遺產編號:Ⅹ-1
- 遺產類別:民俗
“火居道”是中國道教“靈寶教”中“正一派”根據當地農村祭葬老人時產生形成的一種綜合性的傳統民俗活動。它包括儒家走禮、放河燈、放路燭、過奈何橋、唱葬花詞...
定義:廣義指天師道(正一道)道士。[1] 狹義指全真道士在民國初由政府宣布,允許結婚的一種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也稱全真火居。火居道人的特徵:有師承關係、有一定...
火居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huǒ jū,是指火居道士。...... 清翟灝 《通俗編·釋道》:“ 唐錦 《夢餘錄》:‘吳 中呼道士之有室家者為火居……’按, ...
正統道教的稱呼為坤道,在道教典籍中,男道士也稱為乾道,女道士則相應地稱為坤...大部分為不出家的道士,也稱火居道士,少部分為出家道士。不出家的正一道士,一...
明洪武時設道會司於縣治東,後廢。清雍正年間復設,以延禧觀道士主管道會司,民國時廢。縣境道教分全真派(又叫清淨班)和正一派(俗叫火居道士)。火居道士可...
龍虎山為道教正一道正庭,由此可見壯族地區的道教當為正一道火居道士之屬。道公教,是人們對流行於壯族民間的道教的統稱。道公,民眾稱其為“波道”、“佬道”、...
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王重陽在山東寧海(今牟平)創立以道教為主,兼融儒釋的全真道。此後,道家正式分為正一、全真兩大教派。正一派道士一般不出家,俗稱“火居...
古丈的“道士”,屬“正一”教派,稱“火居道士”或“俗家道士”,不出家,忌食...掌壇道士的道職,由地方紳民舉行祭儀授給。每做“道場”(打醮),則供奉“...
四川成都道教音樂也稱川西道教音樂,是指流傳在四川成都轄區內道教名山、宮觀和各區市縣城鎮、鄉村中民間火居道壇使用的音樂。該音樂歷史悠久,其源頭可追溯至一千八...
南北朝時代奉道之士增多,對在家修持的人,稱為“火居道士”,以區別出家道士。早期道教道士的位階是同軍事、行政組織結合在一起的,如張角的太平道設三十六方,...
齋蘸科儀音樂起源於遠古的民間巫術,據史料記載、海南道教屬正一道,稱火居道。...... 齋蘸科儀音樂起源於遠古的民間巫術,據史料記載、海南道教屬正一道,稱火居道...
符籙派又稱符水道教,是對道教中以符咒等方術治病驅鬼為主的各道派的通稱。...在我國,符籙派可歸類為傳統的正一道與南傳的符籙派。前者即常見的正一火居道士...
其中正一派居多。信奉正一派的道士大多不出家,俗稱“火居道士”;信奉全真派的道士須出家。縣內少數全真道士,分別出家於萬壽觀、白雲觀、雲落觀和觀國山的彌勒宮...
青城山洞經音樂,千多年來一直在民間流行,是正一教火居道士在民間禳災祈福時...值得一提的是,青城山道樂,與蜀派古琴亦相互促進。清鹹豐年間的青城道士,蜀派...
信奉正一道的道士毋須出家(亦有少數出家者),在家修持,可以結婚,俗稱“火居道士”或“俗家道士”。信奉全真道的道士則須出家,住宮、觀、院修持,不婚配,不得食...
二零一三年歲次癸巳秋七月,旅順口區另一火居道之後王公嘉慶,念與和林叢鍊師之宿緣,購得此廟,敦請全真華山派第十九代上智下廣王鍊師住持於此,長春庵又回歸...
經批准,一些有錢的道士結婚成家,民眾稱其為火居道,部分貧寒道士則未能成婚。已婚道士和未婚道士分為兩派,組成兩個道樂班子,外出做法事各走各的。為了承攬演奏...
(現在多數正一火居道士不忌抽菸) 商周時期,掌管祭祀的官員稱為“祭酒”,張天師在蜀中創立五斗米道,設二十四治,治首即稱“祭酒”。祭酒原為饗宴時酹酒祭神的...
吳慶雲道院是由吳國綿道長於清末創立的,其第二代,七子吳錦文,道號玉生,繼承衣缽,窮一生之精力醉心鑽研道教科儀與音樂,在澳門正一火居道中享有崇高地位。第三代...
火居道士 石磊 羅文翰 吳景平 梁若英 劉戀 梁若雄 劉戀 陳玉華 江樺 吳國才 李清 劉二叔 徐弘 王師母 李丹薇 阿福 楊誠 阿香 王玲 小明 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