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火炮是一種傳統民間音樂。打火炮表演人員一般需5-6人,器具有大鑼、小鼓、鈸、狗鑼、馬鑼(又稱甩鑼)。據原襄陽縣文化館1983年編印的《襄陽民歌》記載,在過去,農民利用農閒或節日結成班子打火炮唱花鼓戲。他們主要用一種“四六句(即對偶句),穿插喜慶內容的歌詞,挨家挨戶地唱,以迎得主人的歡喜,討來一些糧食和銀錢。後來,這些歌詞被廣泛套用到舞蹈如踩高蹺、劃旱船等,襄陽花鼓戲就是在打火炮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戲曲劇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襄陽火炮
- 分類:音樂
- 地區:湖北省
基本介紹,名稱來源,音樂特點,流行程度,發展現狀,
基本介紹
所屬地區: 湖北 · 襄陽 · 襄陽區
文化遺產名稱:襄陽火炮
遺產編號:Ⅱ-5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申報日期: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襄陽區雙溝鎮文化站
襄陽火炮也叫“襄陽打火炮”“襄陽鑼鼓”。由小鼓、邊鼓、大鑼、大鈸、勾鑼、小鑼、占子(麻葉鑼)、長號八件樂器相互配合,敲打成樂。據了解,火炮鑼鼓亦稱“叫頭”,有“得勝鼓”“新七錘”“花七錘”“寫書”“背馬”“一五七”“雙打岔”“鳳凰點頭”“跑灘”等曲牌。襄陽火炮多於春節及喜慶節日時表演。
名稱來源
許多人都搞不明白,為啥別的地方叫打鼓襄陽卻偏偏叫打火炮呢?據從事多年襄陽民間文化工作的宋古謀老人介紹,起名“打火炮”可能是因為襄陽火炮曾經用於軍事戰鬥,而這種鼓又打得激烈、火爆,聲似放火炮,故名“打火炮”。
音樂特點
和外地的民間鑼鼓只打不唱相比,襄陽打火炮有所不同,它不僅比外地多了狗鑼、馬鑼,而且多用小鼓(外地多用大鼓並有腰鼓);外地表演時3-5人,多則達幾十甚至上百人,場面壯觀,氣勢大,但襄陽打火炮一般由5-6人表演,多者10-15人。襄陽打火炮雖說表演的人少,可它表演時氣勢、動作、唱腔卻有獨特的魅力。
流行程度
據襄陽區群藝館姚金全介紹,新中國成立初期襄陽打火炮十分流行,有“村村有火炮,人人愛火炮”之說。宋古謀回憶:“當年襄陽打火炮十分流行,拜年、送軍、報喜、紅白喜事等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小時候我老家朱集羅莊村郝余家有支火炮隊,每次只要鑼鼓一響,我就會去看、去聽。”
發展現狀
如今,令人惋惜的是,襄陽打火炮幾近失傳。襄陽火炮曾盛行的襄陽區朱集鎮或東津鎮等地僅存的火炮藝人以古稀老年人居多,幾乎沒有年輕人。襄陽火炮的表演套路已不完整,許多唱詞已經失傳,現存唱詞過於陳舊,急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