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聲

袁家聲

袁家聲(1878—1960),安徽壽縣人,經吳暘谷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袁家聲在壽縣舉義。壽州光復後,成立淮上革命軍,袁家聲為副總司令,1912年,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命袁家聲為中國同盟會淮上支部長。1913 年夏,張匯滔上海返回安徽,組軍討伐袁世凱,袁家聲任前敵指揮兼第二支隊支隊長。1922年,袁家聲在安慶參加廢督裁兵運動,創辦《新建設報》,宣傳馬克思主義。1926年,為回響北伐,策應北伐軍,袁家聲率部,經河北、山西、河南,到達湖北羅田,部隊奉命擴編為第三十三軍第一師,袁家聲任師長,參加北伐戰爭。1933年春,輾轉至安慶,心灰意冷,信奉佛教,打坐念經數年。1960年8月18日,因病在合肥去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袁家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壽縣
  • 出生日期:1878年
  • 逝世日期:1960年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

人物生平

袁家聲(1878—1960),安徽壽縣人。11歲入鄉塾館,讀書4年,光緒三十年(1904 年),在鄉間設塾館教書,曾考中秀才。因清廷腐敗,外侮頻至,常與同鄉柏文蔚張匯滔等談論時事,閱讀新書,並與李蘭齋、常藩侯等創辦芍西學堂兩年多。光緒三十四年,前往蕪湖考入徽州師範學校,未久,投筆從戎,與常恆芳等結伴,到安慶考入安徽炮兵弁目學校。同年,經吳暘谷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有人向督練公所總辦宋芳賓告密,說袁家聲與吳暘谷等“謀為不軌”,袁家聲和吳暘谷等受到“即日驅逐出境,不準逗留”的處分。袁家聲受逐後,回到壽縣芍西避難。宣統元年(1909 年),經常藩侯介紹,到懷遠縣樂群學校任管理兼教員,宣統三年初返回芍西。

主要成就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袁家聲潛入壽縣城,農曆九月十五日在壽縣舉義。壽州光復後,成立淮上革命軍王慶雲被推為總司令,袁家聲、張匯滔、張綸為副總司令,袁家聲兼任第一路軍統領。淮上軍經擴充改編後,分3 路向皖北進軍。袁家聲率楊穗九、岳相如等沿淮而下。
1912年,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命袁家聲為中國同盟會淮上支部長,支部設懷遠。袁家聲部被改編為第一軍第四師第七旅,袁家聲任旅長。1月11日,孫中山下令北伐,柏文蔚率第一軍由浦口沿津浦路向北攻擊,打得張勛宿州退到徐州,袁家聲也打到徐州。因南北議和,北伐軍撤回,袁家聲率第七旅回懷遠駐防。12 月,革命軍進行整編,袁家聲離開軍隊,赴安慶擔任國民黨安徽省支部總務股股長,並被推選為皖民公會會長。在安慶,袁家聲創辦了《民極報》,後與《安徽船》報合併,改名《均報》,任總經理。
1913年夏,張匯滔由上海返回安徽,組軍討伐袁世凱,袁家聲任前敵指揮兼第二支隊支隊長。討袁世凱戰爭失敗,袁家聲流亡日本。1917年返回上海,與陳獨秀冷御秋鈕永建等組織“江皖同志會”。1918年春,回壽縣、鳳台一帶,集數縣武裝,組織“淮上人民討倪自治軍”,與常恆芳等34人,發出討倪嗣沖通電。黎元洪上台後,袁家聲隨柏文蔚去北京,曾參加“五四”運動。1922年,袁家聲在安慶參加廢督裁兵運動,創辦《新建設報》,宣傳馬克思主義。1924年,袁家聲至皖北創立“淮上討馬自治軍”,任總司令,反對曹錕爪牙、安徽督軍馬聯甲。後不為安徽第五旅所容,率軍走河南,部隊由河南督辦胡景翼改編為國民軍第二軍第十五混成旅,袁任旅長。國民軍第二軍軍事失利,經靳雲鶚安排,袁家聲部開至京漢路北段及長城內外一帶。1926年,為回響北伐,策應北伐軍,袁家聲率部,經河北山西、河南,到達湖北羅田,部隊奉命擴編為第三十三軍第一師,袁家聲任師長,參加了北伐戰爭的諸多戰役。1928年在山東滕縣,蔣介石以“編遣”為名,將第三十三軍遣撤,袁家聲的第一師被縮編為新三旅。1929年春,新三旅移駐無錫,負責警戒滬寧路南京蘇州一段。同年秋,調往揚州,蔣介石派韓德勤接旅長職,委任袁家聲一個空頭的國民政府中將參議,袁家聲終未到職,避居上海。
1930年春,馮玉祥閻錫山聯合反蔣。馮玉祥委任袁家聲為第二十七軍軍長,未及正式參加作戰,討蔣軍即告失敗,袁家聲逃至壽縣家鄉隱避兩年。1933年春,輾轉至安慶,心灰意冷,信奉佛教,打坐念經數年。
解放後,袁家聲在1952 年移居合肥。中共安徽省委統戰部對袁家聲的生活給予安排和照顧,後又介紹袁家聲擔任省文史館館員,省佛教學會會長。袁家聲對佛學頗有研究。1957年,申請加入民革。 1960 年8月18日,袁家聲因病在合肥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