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成員,事件,
成員
張匯滔、王慶雲、袁家聲、岳相如、張綸
事件
清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訊息傳到壽州(今安徽,壽縣),群情振奮,同盟會員張匯滔與壽州農會領導人王慶雲、袁家聲、岳相如等積極籌劃回響。鳳台、定遠、懷遠、鳳陽等縣亦派代表參加,決定組織農民起義。約定於九月十日武裝奪取壽州城。
先期進城的李誘然、張綸等在州衙、總兵鎮防軍內作勸降與瓦解工作;徐鴻恩、洪曉嵐等運動紳商教育各界支持革命,均取得進展。是日夜五時,各路人員齊集城內東南隅考棚,向知州魏業×、壽春鎮總兵李振國與各營清軍管帶發出通牒,闡明起義宗旨,令其立即繳械投降。魏、李等見大勢不妙,紛紛逃遁,各營清軍大都歸降。當夜兵不血刃,光復壽州。
九月十一日,成立淮上革命軍司令部(設於壽州考棚),開始公推張匯滔為總司令,張匯滔因志在帶兵出征北伐,辭總司令職,總局事令即由王慶雲擔任,張匯滔、袁家聲、張綸為副總司令。全軍二萬餘人,分三路出擊清軍。
第一路軍由袁家聲、楊穗九、岳相如等率領,先後光復懷遠、鳳陽、蚌埠。在蚌埠與清軍張勛部激戰,重創之。張勛率部北逃徐州。一路軍傷亡一百六十餘人。
第二路軍由王傳祿、吳壽明等率領,進駐六安。
第三路軍由張匯滔領進駐穎州(阜陽),伺機北上。此時河南省布政使兼清武衛右軍左翼統領倪嗣訓奉袁世凱之命,集中20營兵力萬餘人,進攻淮上軍,三路軍傷亡很大,退出潁州。
民國2年(1913年)夏,倪嗣沖為支持袁世凱擴充勢力,壓製革命,率部進攻壽縣,從平頂山、狼牙套、八公山三路撲向壽縣城。淮上軍袁家聲、廖海粟、廖梓英各部於平頂山阻擊倪軍、張匯滔等部在城北與倪軍血戰,雙方均有傷亡。幾天之後,倪嗣沖增調馬聯甲、高世讀、李傳業等部參戰,集中炮火猛烈攻擊淮上軍。淮上軍寡不敵眾,傷亡慘重,相持十餘日,淮上軍被迫向合肥撤退。
之後,淮上軍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柏文蔚,至此淮上軍之名稱即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