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萎縮

表皮萎縮是指棘層細胞數量減少所致表皮變薄的組織病理改變。嚴重者可僅呈一扁平的峽帶,上皮腳及真皮乳頭消失。表皮萎縮常伴皮膚附屬器減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表皮萎縮
  • 病因:單純內、外壓力及炎症、營養障礙
  • 臨床表現:皮膚變薄、乾燥、表面平滑等
  • 相關疾病:常見於老年皮膚、萎縮性皮膚病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相關疾病,治療,

病因

表皮萎縮可因單純內、外壓力(如腫瘤壓迫及外表壓迫部位)所造成,也可由炎症、營養障礙等因素引起。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為皮膚變薄、乾燥、表面平滑、發皺、有光澤,局部毛髮稀而細,色素異常,毛細血管擴張與細薄鱗屑。鬆弛性萎縮皮膚通常可以被推移,緊張性萎縮常因真皮發生結締組織增生反應,皮膚發硬。此外,萎縮局部出現皮膚生理功能障礙,如附屬器(汗腺、皮脂腺等)分泌功能減退。

檢查

組織病理:表皮變薄,棘細胞層萎縮,皮突變平。真皮變薄,膠原纖維呈均質化變性,彈力纖維碎裂、稀少;血管壁增厚、管腔擴張或縮小,血管周圍淋巴細胞輕度浸潤;皮膚附屬器如毛囊、汗腺和皮脂腺也萎縮。

相關疾病

表皮萎縮常見於老年皮膚、萎縮性皮膚病、各種皮膚異色病、紅斑狼瘡以及硬化性苔蘚等。

治療

表皮萎縮主要是針對病因治療。用藥原則是爭取病因治療與外用潤澤性保護藥相結合,可局部外用潤膚保護藥,對某些萎縮性皮膚可服用維生素A和維生素E,對光敏感者可用氯喹,有神經障礙者可用理療、針灸,有內分泌障礙者則給予內分泌激素矯正,維A酸和維生素D3類似物外用對改善皮膚萎縮可能也有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