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皮膚萎縮是生理性退行性變,又稱老年萎縮。隨著年齡增大,內分泌及生理調節功能減退,皮膚及其附屬器發生衰老、萎縮和變性。此外,由於遺傳因素、全身慢性疾病、內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營養不良等,可促使皮膚發生老化;也可由於長期戶外工作,經常風吹日曬,使皮膚提早老化。本病常與其他老年性變化同時存在,如脂溢性角化、老年性血管瘤和皮膚彈性降低。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常見病因:年齡增大,內分泌及生理調節功能減退,皮膚及其附屬器發生衰老、萎縮和變性引起
- 常見症狀:皮膚菲薄、乾燥、彈性減低而鬆弛起皺,汗腺萎縮,色素沉著等
- 傳染性:無
病因
臨床表現
2.主要表現為皮膚菲薄、乾燥、彈性減低而鬆弛起皺,汗腺萎縮,出汗減少,毳毛細而少。
3.常見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斑(白點征),伴毛細血管擴張(紅點征)、細薄鱗屑及瘀斑,還常伴脂溢性角化、老年性角化病、老年性血管瘤、皮贅等病變。
4.面部輪廓變形,皺紋變深,眼瞼、頸部皺褶鬆弛下垂。
5.毛髮變白稀疏或脫落,甲營養不良。
6.甲生長緩慢,甲縱嵴。
檢查
診斷
1.好發於50歲以後。
2.表現為皮膚菲薄、乾燥、彈性減低而鬆弛、起皺,汗腺萎縮,出汗減少,毳毛細而少。
3.常見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斑(白點征),伴毛細血管擴張(紅點征)。
4.組織病理表現為表皮萎縮、釘突消失,表皮與真皮間界限變平。真皮變薄,膠原纖維嗜鹼性變,彈力纖維斷裂、數量減少,皮膚組織糖胺聚糖含量減少,汗腺、皮脂腺萎縮減少。真皮內血管壁增厚,皮下脂肪萎縮。
鑑別診斷
患者往往有長期飢餓史,可發生於任何年齡,表現為體重下降,肌肉萎縮,皮膚鬆弛,實驗室檢查有血象和蛋白的異常可鑑別。
2.系統性硬皮病萎縮期
皮膚堅實發亮,灰黃色似蠟樣,可有色素異常和毛細血管擴張,手指不能提起皮膚。面部表情喪失,呈面具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