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保健經濟

衛生保健經濟,衛生保健部門的經濟關係(制度、體制等)、經濟活動(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過程和運行機制)及其經濟活動成果(科學技術發展水平,資源總量的分配和利用,產品的數量、質量以及投入產出效果及效益等)。

人類社會自從有了衛生保健服務就存在衛生保健經濟。但直到近代衛生保健才成為一個經濟部門,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醫學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衛生保健服務機構的規模越來越大。經過第二次和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醫學科學技術迅猛發展,衛生保健機構大量採用高、精、尖技術裝備。它擁有的資金和人力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在已開發國家中,衛生保健機構已發展成巨大的“衛生產業”。在一些開發中國家也出現了不少大規模的現代化衛生產業。衛生保健行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部門。衛生產業屬於第三產業,但具有其他第三產業不可能具有的特點。主要是:①衛生保健消費的公共效益性。它的服務質量不僅直接涉及人的健康和生命,還直接涉及社會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對社會生產的發展有重大影響。②衛生保健服務生產和供給的壟斷性。衛生保健服務的提供者必須是受過專業正規教育並且取得了特定資格的人。因此生產規模及服務供給的擴充受到很大限制。③衛生保健服務市場上供需雙方地位不平等。患者缺乏醫學專業知識,不可能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服務,費用是多少。決策權掌握在供方即醫方。④衛生保健市場上除供需雙方外,存在“第三方”。衛生保健費用不能僅由個人支付,公共支付要占更大的比重,即由醫療保險機構向社會多方面(政府、組織和個人)籌資,形成用以支付參加保險者的醫療保險費。⑤政府干預在衛生保健經濟活動中起決定作用。由於上述供(醫)方和需(患)方信息不對稱和供方的壟斷地位,衛生保健領域如果過分地依賴市場調節,勢必造成資源配置的不合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低下,醫療價格的失控,醫療質量的無保證等,故須加強政府干預。政府要控制衛生保健資源的供給總量和供給結構,嚴格對醫療保健機構的管理,以控制醫療保健服務價格並保證其服務質量,通過國家立法建立和實施醫療保險制度。推薦書目 費爾德斯坦PJ.衛生保健經濟學.費朝暉,譯.4版.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