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是2018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
- 外文名: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
- 所屬學科:生物物理學_生物信息學_生物信息學概要
- 發布時間:2018年
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是2018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
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是2018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定義兩個或多個蛋白質通過物理接觸結合在一起的反應。通常是為了實現一定的生物學功能。發布時間2018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是2014年公布的藥學名詞。定義 導致蛋白質活性構象和信號轉導變化的蛋白質之間的作用。如多肽配體與蛋白酶、多肽激素與受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出處 《藥學名詞》第二版。
大量研究表明,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通過一個蛋白質中的結構域與其結合蛋白中的一段短肽的相互識別而實現。本課題擬通過發展可靠的結構域–多肽相互作用預測模型,進行蛋白質結構域介導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網路的預測和研究。在本項目的支持下,(1)成功構建了通用的SH3結構域結合多肽的預測模型,...
蛋白質相互作用分析是一種用於生物學、食品科學技術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09年2月1日啟用。技術指標 通過等離子表面共振技術分析DNA-蛋白質,蛋白質-蛋白質等大分子間的相互作用特性,經分析後可以得到結合、解離、平衡常數,含六通道流體流路。折射率範圍:1.33–1.37 折射率單位,動態範圍:1–40,000RU。主要功能...
蛋白質–蛋白質對接 蛋白質–蛋白質對接(protein-protein docking)是2018年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定義 採用能量最小化等規則,獲得兩個或多個蛋白質分子形成複合物模型的計算過程。出處 《生物物理學名詞》第二版。
亞細胞蛋白質組學 亞細胞蛋白質組學(subcellular proteomics)是2018年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出自《生物物理學名詞》第二版。定義 大規模研究亞細胞蛋白質組的組成、結構與功能、蛋白質翻譯後修飾、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的學科。出處 《生物物理學名詞》第二版。
可提供有關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親和性、特異性和動力學的實時數據。能同時分析最多 6 個分析物和 6 個配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一次實驗,在一塊晶片上可分析多達 36 個不同的蛋白相互作用,能高通量地篩選樣品。可用於抗體的特徵和研發、大分子和小分子藥品研發、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蛋白質結構和摺疊的分析等。
第三節噬菌體展示技術的蛋白質組學套用245 第四節噬菌體展示相關生物信息學研究255 第五節小結260 第十四章基於蛋白質組學的藥物設計261 **節藥物發現261 第二節蛋白質組學與藥物發現261 第三節基於蛋白質組學數據的網路藥理學266 第四節靶向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藥物設計271 第五節靶向翻譯後修飾的藥物...
本項目主要針對現有抗腫瘤藥物毒性強、選擇性差的缺陷,開展了以 G3BP 為靶點,基於G3BP與Ras-GAP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抗腫瘤多肽藥物設計。我們運用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和多種分子模擬方法(如蛋白–蛋白對接、虛擬突變、分子動力學模擬、結合自由能計算以及自由能分解等),結合化學及藥理學實驗技術(如固相多肽合成、...
富含金屬或二硫鍵結構域(不規則小蛋白結構)結構域的生物學意義 相當多的結構域都具有局部而不完全的功能。結構域的間隙部位往往是蛋白質的功能部位。多結構域蛋白質的活性是不同結構域的活性的總和,但絕不是機械的加和。結構域的相互作用會導致整個蛋白質分子的變構效應。三級結構tertiary structure 在各種二級結構...
肌動蛋白是整個進化過程中最高度保守的蛋白質之一,因為它與大量其他蛋白質相互作用。 它在人和釀酒酵母 (一種酵母)之間的基因水平上具有80.2%的序列保守性 ,並且蛋白質產物的一級結構的保守性為95%。儘管大多數酵母僅具有單個肌動蛋白基因,但是高等真核生物通常表達由相關基因家族編碼的幾種肌動蛋白同種型 。
免疫共沉澱法是以抗體和抗原之間的專一性作用為基礎的用於研究蛋白質相互作用的經典方法。是確定兩種蛋白質在完整細胞內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當細胞在非變性條件下被裂解時,完整細胞記憶體在的許多蛋白質-蛋白質間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來。當用預先固化在argarose beads上的蛋白質A的抗體免疫沉澱A蛋白,那么與A...
近年有關端粒酶與腫瘤關係的研究進展表明,在腫瘤細胞中端粒酶還參與了對腫瘤細胞的凋亡和基因組穩定的調控過程。與端粒酶的多重生物學活性相對應,腫瘤細胞中也存在複雜的端粒酶調控網路。通過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在翻譯後水平對端粒酶活性及功能進行調控,則是研究端粒酶調控機制的熱點之一。合成 端粒的存在是為了維持...
(1)發展了一種改進的基於協同進化譜的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預測方法。首次提出不同基因組間基因的同源性分析的比對分值、基因組的數量和如何選取基因組對於提取物種的協同進化信息,進而預測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的準確度具有重要的影響, 據此發展了更為合理的基於精確係統發育譜方法的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預測方法...
表面等離激元共振感測器(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ensor)是2018年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定義 基於表面等離激元共振原理構建的感測器。用於檢測各種物質的特性、結構以及相互作用等,可用於抗原–抗體相互作用,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D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等的分析檢測。出處 《生物物理學名詞》第二版。
功能基因組學是分子生物學的一個領域,它試圖利用基因組項目(如基因組測序項目)產生的大量數據來描述基因(和蛋白質)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功能基因組學側重於基因轉錄、翻譯和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的動態變化,與基因組提供的DNA序列或結構等靜態信息截然相反。功能基因組學試圖從基因、RNA轉錄本和蛋白質產品三個水平...
6.NSFC-群體,化學小分子調控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課題骨幹,2008.1-2013.12 7.NSTMP,化學創新藥物研發體系建設—天然產物,課題骨幹,2009.1-2010.12 8.SKLDR,南海軟體動物及其食源生物的化學,化學生態學和生物活性研究,項目負責人,2012.4-2014.4 代表論著 1. Jiang CS, Mueller W, Schroder C...
生物分子分析系統是一種用於生物學、農學、食品科學技術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05年12月1日啟用。技術指標 通過等離子表面共振技術分析DNA-蛋白質,蛋白質-蛋白質等大分子間的相互作用特性,經分析後可以得到結合、解離、平衡常數,含六通道流體流路。折射率範圍:1.33–1.37 折射率單位,動態範圍:1–40,000RU。主...
開展生物信息學、表觀遺傳學、生物質能源化利用、環境生物學等領域的研究。曾經從事研究方向有:基因序列的信息學分析、DNA結構、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及網路等。主要關注基因表達調控在表觀遺傳學層面的調控機制,開展核小體定位、組蛋白修飾、RNA可變剪接等問題研究。近幾年,結合地區經濟建設及環境問題,積極開展烏...
DS目前的主要功能包括:蛋白質的表征(包括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同源建模、分子力學計算和分子動力學模擬、基於結構藥物設計工具(包括配體-蛋白質相互作用、全新藥物設計和分子對接)、基於小分子的藥物設計工具(包括定量構效關係、藥效團、資料庫篩選、ADMET)和組合庫的設計與分析等。DS可以套用於生命科學以下研究領域...
(23)如用於檢測,在Sepharose中加入15–20µL 1×SDS蛋白上樣緩衝液,沸水煮3分鐘,15 000×g離心1分鐘,取上清做SDS-PAGE電泳;(24)如用於Pull-down檢測,繼續後續操作。注意事項 (1)細胞裂解需採用溫和的裂解條件。為了不破壞細胞記憶體在的蛋白與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多使用非離子變性劑(NP-40或Triton X-...
2. 計算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研究:發展基於分子動力學模擬、自由能計算、自由能分解以及統計分析的蛋白質/多肽以及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預測方法研究。研究的重點是預測通過蛋白質結構域(SH3, SH2,WW以及PDZ)介導的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網路。3. 藥物設計中重要問題的研究:研究藥物設計和開發中的重要問題,尤其...
只有一個高效的光合作用系統才能生產更多的有機物,這種光合系統就會被更廣泛地傳播或擴展—這可能就是光合系統不斷向高效方向演化的核心動力,這也是自然選擇的方向性。因此,最初的酶可能就是在與光合作用過程相關的各種氧化還原反應與多肽/蛋白質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如果通過酶促反應可以不斷地提高反應速率...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chip,ChIP-chip),它的基本原理是在生理狀態下把細胞內的蛋白質和DNA交聯在一起,超音波將其打碎為一定長度範圍內的染色質小片段,然後通過所要研究的目的蛋白質特異性抗體沉澱此複合體,特異性地富集目的蛋白結合的DNA片段,通過對目的片斷的純化與檢測,從而獲得蛋白質與DNA相互作用...
1999.9 – 2002.6, 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碩士 2002.9 – 2005.6,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博士 2006.9 – 2008.6, 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博士後 工作經歷 2010.9–至今,河南大學,藥學院,副教授;2008.9– 2010.6, 河南大學,藥學院,講師;教育科研 研究興趣 小分子和蛋白質相互作用的研究,蛋白質和...
曾赴香港城市大學計算機系從事進化計算的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研究、赴美國Howard University從事蛋白質結構預測的博士後研究、赴新加坡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從事蛋白質相互作用的Research Fellow研究、赴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從事蛋白質NMR結構測定的研究。教育科研 主要研究興趣:機器學習,生物信息學。一直從事...
這項研究對於深入理解表觀遺傳在動、植物發育和細胞分化中的重大作用,表觀重編程在體細胞克隆、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技術中的原理,表觀遺傳失調在癌症發生、衰老等過程中的機理以及針對表觀遺傳調控的藥物研發都有意義。2. RNA轉錄後加工和蛋白質-RNA相互作用。這個研究方向在於揭示mRNA剪接的分子機理以及剪接點選擇的...
2. 蛋白質的可程式自組裝。自然界中的蛋白質能自組裝成對細胞功能至關重要的三維多聚體結構。在大多數情況下,控制此類組裝的“算法”寫在相鄰蛋白質之間的局部相互作用中,從而允許複雜結構從簡單的構建塊中自主產生。我們從頭設計類似的蛋白質,使其自組裝成可自定義的多聚體結構,從而提供通用的超分子結構基序...
SH結構域(Src homology domain)是真核生物蛋白結構域,能夠與受體酪氨酸激酶磷酸化殘基緊密結合,從而形成蛋白的複合物來進行信號轉導SH3結構域是最初在Src(一種癌基因)的研究中鑑定到的蛋白組件,它能夠識別富含脯氨酸和疏水殘基的蛋白質並與之結合,從而介導蛋白與蛋白的相互作用,SH3結構域參與了多種細胞內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