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派篆刻藝術

虞山派篆刻藝術

虞山派篆刻藝術,江蘇省常熟市傳統美術,江蘇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常熟虞山派篆刻師承吳門派,兼取徽派之長,形成了蒼老古樸、沉穩凝重、清新秀麗的藝術風格。沈和、林皋、王瑾為虞山派的創始人。之後,虞山印派又吸收浙派之長,尚古樸之氣,力矯嫵媚之失。這一時期的代表有嚴源、毛琛、翁苞封等。晚清時,虞山派深受中國印壇大師吳昌碩影響。其中成就較高的為趙石及其學生鄧散木。虞山印派章法疏密相間、虛實相生;離合承應、節奏有度;揖讓變化、盤錯有致;剝觸古趣、巧拙互見。

2009年6月20日,虞山派篆刻藝術列入江蘇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編號:JS-02-Ⅶ-3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虞山派篆刻藝術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批准時間:2009年6月20日
  • 非遺級別:省級
  • 申報地區:江蘇省常熟市
  • 遺產編號:JS-02-Ⅶ-32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製作工序,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重要展覽,榮譽表彰,社會活動,

歷史淵源

篆刻是華夏文明的特種藝術之一,其傳承關係由來已久。據“亞”字形銅璽的考證,定在夏商之間。據《尚書大傳》“湯印與伊尹”的記載,說明在商代已有“印”的使用了。在《周禮》中有“貨賄用璽節”之語,鄭註:“璽節者,今之印章也”。這裡說的是周璽,並與“貨賄”相聯繫,說明印章的起源與社會經濟有密切關係。
歷史文化名城常熟,位於吳文化發祥地太湖之濱。這裡山清水秀、物阜民富、人傑地靈、經濟繁榮。商末,周古公亶父之子泰伯仲雍(虞仲)讓國南來,建立“勾吳小國”,帶來了中原先進文化與農耕技術。虞仲卒後葬常熟烏目山麓,山因此而名虞山周敬王35年(公元前485年),常熟青年言偃負笈北上求學孔子門下,列“孔門十哲”第九人。晚年南歸,傳播儒學文化。其“道啟東南、文開吳會”的業績,為後人所敬重,有“南方夫子”之譽。繁榮經濟與深厚文化積澱交相輝映,孕育了常熟的眾多文化藝術。
明代以降,已形成了詩、畫、琴、印四個虞山派。在篆刻領域,據龐士龍《常熟印人錄》記載,最早的印人是元代的繆貞。他好古博識、精於篆、隸,著有《六書明辨》。並據龔本《縣誌》載:“至其摹印,得乎趙文敏公,則又以正為變,又變為正,極乎精微,奪乎天造”。明印人有戈汕、陳儀、陳佑、陸瑞徵等,戈汕有“蒼林”和“鳴鳳朝陽”兩印見存。在錢謙益所著《未學集》卷上,有陸瑞徵以“阮步兵輕薄好弦歌”手篆石章贈予的記載。嚴栻為南明重臣、抗清名將瞿式耜刻“丙辰進士”一印,曰:“萬曆丙辰余在京邸,適稼軒先生高捷南宮,作此以賀,清和月上浣”。陳鴻,崇禎十五年(1642)副榜,工詩文,善治印。其所著《印可》,分經、史、子、集四卷,用硃砂手寫《周易》《尚書》《春秋》《禮記》等經典名篇以及從屈原直至趙孟頫等名人名句篆印,總計整一千方。開卷所見篆法、章法或豪宕縱橫,或神閒氣靜,既有規矩嚴謹的秦漢古意,更具瀟灑飄逸的文何之風。
清初是常熟印學發展全盛時期,當時印界人才濟濟,形成了一個具有獨特面目的印派——虞山派。在清乾隆年間維揚郭偉績的《松筠桐蔭館印譜》中,就已明確使用“虞山派”一詞了。在虞山派形成之前,印壇上湧現了不少風格不同的流派,主要有以文彭為代表的吳門派和以何震為代表的徽派。虞山派主要師承吳門派,但又吸取徽派之長,形成了蒼老古樸而又不失清新秀麗,沉穩凝重而又不失氣象萬千的藝術風格,從而與海內諸派爭雄。沈和、林皋、王瑾為虞山派的創始人,尤以林皋成就較高。他原系福建莆田人,因隨父宦遊寓居常熟。其篆藝名播四海,影響深遠,歷經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朝而不衰。
虞山印派發展到乾隆年間,吸收浙派之長,尚古樸之氣,力矯嫵媚之失。這時期代表作家有嚴源、毛琛、翁苞封等。嚴源,明嚴訥裔孫,酷愛金石文字,承徐浩庵指點,師法秦漢印章,篆藝一時無雙,為虞山派的創新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客觀環境。翁苞封,其篆刻以皖派鄧石如為基礎,兼取宋元法則,推陳出新,自辟蹊徑,成一家面目,以自己及學生的努力,為清中期虞山派重視古文字研究風氣打下基礎。翁苞封的學生楊沂孫,工書法,名聞海內,尤嗜篆刻。他的篆刻把文字學與書法兩者結合在一起,在他提倡下,虞山印人講究文字學蔚然成風。他與入室弟子殷用霖合著《可園印印》,此由楊沂孫篆文,殷用霖鐫刻。殷用霖向楊沂孫學書法篆刻之藝,盡得其法,篆隸鐵筆,一時稱美。他總結了古人切玉、切刀兩法得失,創造了一種全新技法。
晚清,中國印壇上出現了一位大師——吳昌碩。由於吳昌碩與虞山印壇不少人為友,故虞山派深受其影響。這一時期虞山派的代表有趙石及其學生鄧散木。趙石是“新虞山印派”創始人,自幼天資聰穎,先師從吳昌碩第一弟子李锺學刻印,後由李锺介紹給書畫收藏家沈石友。由於吳昌碩與沈石友有金蘭之交,吳昌碩每次來常熟必往沈石友家。每當此時,沈石友總要出示藏硯,請吳昌碩品題,而鐫刻則由趙石完成。吳昌碩每每在旁親自指點,趙石由此篆藝大進。後由沈石友推介,趙石得從吳昌碩為師。他學古而不泥古,從師承中蛻變出來,選擇各家印譜,取其精華,逐步以封泥印形成自己的路數,創出了獨特的“趙派”印風。平生治印萬鈕以上,於印壇上別樹一幟,被認為是吳昌碩後江南第一人。傳世作品有《拜缶廬印存》四十卷及多家所輯的《趙古泥印存》數種,另有《泥道人詩草》二卷。從趙石學印者有鄧散木、汪大鐵濮康安、龐士龍、趙林等,得其精髓並最有成就者為鄧散木。鄧散木與齊白石齊名,有“北齊南鄧”之稱。他將虞山派印風傳播至上海、北京、東北等地,流傳深廣。
1956年,常熟政協成立金石研究組,龐士龍任組長,這是常熟地區有史以來第一個篆刻社團組織。當年即創作了《虞山十八景印譜》和《毛主席沁園春詞印譜》,並於1959年匯訂成《筆歌墨舞》,向國慶十周年獻禮。1961年,常熟縣文化館舉辦第一屆書畫篆刻展,“虞山十八景”篆刻參加展出獲得好評。改革開放初,言恭達等在常熟市總工會工人文化宮發起成立常熟市書法篆刻者工作協會,並於1989年9月同常熟市文化局合作編印出版《常熟名勝書法篆刻選》,入編篆刻68方,參加篆刻作者有言恭達、蔡紹心、歸之春等10多人。1986年8月,虞山鎮老年文化研究會成立了金石研究組等組織。1987年,在龐士龍支持下,吸收中青年篆刻愛好者組織“虞山印社”。

文化特徵

虞山派篆刻技法有篆法章法刀法邊款。虞山印派篆法字形結構,上緊下寬,如寶塔形和梯形,富有層次,又穩如泰山。字源取法石鼓文。字法以大篆為主,大小篆結合,融魏晉以前各種金石文字和秦漢印為一體。
虞山印派具有鮮明的藝術風格。其章法疏密相間、虛實相生;離合承應、節奏有度;揖讓變化、盤錯有致;剝觸古趣、巧拙互見。邊欄粗細殘破以穩重取勢,底邊處理特別厚重,以與印文呼應,使全印更為持重、平穩。邊款也形成了一套兼書法、圖畫、詩文之美的邊款美學。

製作工序

主要材料:虞山派篆刻取材多以石材為主,還有牙、玉、竹、木之類,兼及瑪瑙、晶、銅等。其傳統技法還見之於治硯銘、刻碑等。
虞山派篆刻藝術
虞山派篆刻
主要工具:一把刻刀。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虞山印派傳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篆刻藝術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印章內容涉及經史典故、詩詞佳句、名句警語、書畫理論等,印面能映射出秦漢印璽的藝術之美,更能積極地從甲骨鐘鼎、石鼓、小篆、籀文封泥、晉磚、秦漢瓦當等文物、書法藝術中汲取營養,形成虛實相生的美感,傳承不息。

傳承狀況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進步,篆刻藝術也如同其它藝術門類一樣受到衝擊。虞山印社廣大社員在篆藝上多博眾家之長,各顯所能,真正意義上的虞山篆藝正逐漸變形並被人們淡忘。雖說在眾多非遺文化中,虞山印派人才濟濟,但從傳承來說,依舊有不小的壓力。年輕人總是很難長久地堅守這份枯燥和靜默。

傳承人物

歸之春,江蘇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傳承項目“虞山派篆刻藝術”。
朱啟剛,蘇州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常熟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虞山派篆刻藝術”。
陳震瑤,常熟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虞山派篆刻藝術”。
金悠清,常熟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虞山派篆刻藝術”。
唐承熙,常熟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虞山派篆刻藝術”。

保護措施

為保護和傳承虞山派篆刻藝術,2002年,虞山篆刻藝術館建辦,又於“吳文化第一山”虞山北麓開闢了“虞山印象”大型摩崖篆刻景區。2008年,虞山篆刻藝術館遷至文保單位荷香館4號張宅,更名為“虞山派篆刻藝術館”,集中展示了自元、明、清、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常熟印人各個歷史時期的印譜、印章等名人佳作、實物和照片資料。2020年,提升建立了第三代虞山篆刻館。
為了將金石精神發揚出去,以吳葦為代表的虞山印人,持續在國內外舉辦篆刻展覽、專題演講等,經常在中國小和各種雅集、沙龍開設公益課堂帶大家了解篆刻文化,勾起了許多人對於虞山派篆刻藝術的興趣。同時也積極探索,將篆刻藝術融入現代生活,比如把篆刻做在茶杯、雨傘、徽章、拎袋,及各種產品包裝、單位文化標誌上,形成文創產品,進入了千家萬戶。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10年5月24日至30日,上海世博會常熟主題周在世博園內正式開啟,常熟市虞山派篆刻藝術館館藏的10件篆刻作品亮相其中。此次參展的作品大多出自歷代虞山派篆刻大師之手,包括明代戈汕的“朝陽鳴鳳”印、嚴栻的“丙辰進士”印、王亮的“脫身事幽討”印;清代沈和、王瑾的代表作“家在菱湖橘社之間”“盼庭柯以怡顏”,還有虞山印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清代篆刻大師林皋的“半是漁翁半是農”等。
2013年10月22日,西泠印社建社110年“百年西泠 金石華章”大型系列活動之“印匯天下——國際印社聯展”在浙江美術館開展,常熟市虞山印社社長吳葦等20位作者的80方金石作品入選。
2014年9月24日,常熟虞山印社和台灣玄心印會在常熟博物館共同舉辦《中國夢·虞山情》兩岸篆刻聯展活動。
2017年3月24日,由福建民俗博物館與常熟博物館共同舉辦的《方寸博雅——常熟博物館藏虞山印派篆刻特展》於福建民俗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是常熟博物館首次將所藏印章進行外展的集中展示。展覽遴選百餘枚常熟博物館館藏印章中林皋、趙古泥及殷伯唐所刻精品。
2017年10月,“虞山印派”作品再次在“江蘇篆刻聯展”中亮相,常熟篆刻藝術家23人的作品入選並在鎮江市展出。
2018年10月30日,由常熟市文廣新局主辦、虞山印社等單位承辦的“常熟·常州·常德篆刻聯展”在常熟美術館開幕。
2019年10月16日,常熟、常州、常德篆書篆刻聯展在常德市文化館開幕,展出三地篆刻家的篆書篆刻作品120餘件。
2020年10月20日,由常州市書法家協會主辦,常州印社、常州篆刻藝術館承辦的常州、常熟、常德篆刻聯展在常州畫院開幕。此次展覽共展出常州、常熟、常德篆刻精品160餘件。

榮譽表彰

2005年,常熟市虞山鎮被評為“江蘇省特色文化(篆刻)之鄉”。2008年,虞山鎮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篆刻)之鄉”。

社會活動

虞山印社成立以來,積極開展各類藝術培訓、交流研討、創作展覽,參與組織了“全國印社聯展”“虞山印社、西神印社、淡遠印社聯展”“李嵐清篆刻展”等活動。承辦了中國書協篆刻委員會2007年會。出版了《印壇翹楚》《中國古琴名曲印譜》等專著,整理了歷代虞山篆刻人物作品,編印的社刊《印苑》與台灣玄心印社等各地同道交流,在全國印壇具有較大影響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