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推進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

《蘇州市推進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已經過蘇州市政府第135次常務會審議通過,現印發,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州市推進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1年4月29日
  • 實施時間:2021年4月29日
  • 發布單位:蘇州市人民政府
全文,解讀,

全文

為紮實推進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2020~2022年)建設,充分推動我市體育消費機制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打造體育消費新業態新場景,促進體育產業提質擴容,根據《體育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體育消費試點工作的通知》(體經字〔2021〕19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充分融入新發展格局,深入落實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戰略部署,以“增強人民體質,提升城市品質”為根本任務,牢牢把握數字經濟和數位化發展的前沿趨勢,不斷加強“體育+”融合發展深度,積極賦能“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大力發展賽事經濟,努力建設國際體育文化名城,自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使命擔當,奮力打造“強富美高”新江蘇的“最美視窗”。
二、目標任務
(一)體育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到2022年,建成具有蘇州特色的“便民、便捷、便利”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形成政府引導有力、社會廣泛參與、市場充滿活力的體育發展新格局,人民民眾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公共服務更加均衡充分,體育消費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二)體育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到2022年,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1300億元,體育服務業增加值占體育產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60%,體育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超過1.8%,人均體育消費支出超過3500元,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
(三)全民健身事業不斷發展。到2022年,建成健身步道超過4800公里,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4.5平方米,各類體育公園110個,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43%,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人數比例超過96%。
三、重點工作
聚焦全民健身、賽事經濟、體育休閒旅遊等體育消費核心要素,立足蘇州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從創新體育消費供給和提升體育消費需求同時發力,重點實施“六大行動”。
(一)深化體育管理機制改革行動。
1.完善賽事“一站式”管理服務機制。強化賽事服務保障,最佳化體育賽事安全許可及道路、水域使用等審批流程,制定賽事舉辦基本條件、標準、規則及各相關主管部門的責任清單,建立多部門聯動的“一站式”賽事管理服務機制。完善公共安全服務體系,壓實承辦者安全主體責任和經營場所安全責任,建立體育場館安保及賽事安保等級評價制度,分級分類明確體育賽事安全要求,降低體育賽事活動安保成本,推動賽事安保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
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公安局、市資源規劃局、市交通局、市水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各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2.創新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機制。加速推進公共體育場館“改造功能、改革機制”工程,在保證基本公共服務前提下,積極探索引入企業、社會組織等各類主體,通過參股、合作、委託等方式參與政府投資體育場館的運營,進一步激發場館利用效率和運營活力。鼓勵各類體育場館運用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打造“智慧體育場館”,拓展服務內容,開展複合型經營,提高運營管理效率。
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各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3.最佳化體育社會組織發展機制。發揮體育社會組織在活動組織、消費者服務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重點扶持一批運行規範、具有一定公信力和活力的體育社會組織。推動體育社會組織專業化、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完善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目錄,鼓勵單項運動協會、體育社團及社會力量申報、承接全民健身賽事。定期開展體育社會組織評估工作,評估等級3A以上的可作為依法獲得政府購買體育服務資格的重要參考指標。
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民政局,各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4.強化體育產業統計分析機制。建立健全包含體育消費統計在內的體育產業統計分析機制,對體育消費人次、消費支出、消費規模等數據開展收集、動態監測、前瞻性研究,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前瞻性和針對性。
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統計局,各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二)加強體育消費載體建設行動。
5.最佳化體育產業供地。加大對體育產業新增建設用地的支持力度,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中充分考慮體育用地布局,將符合《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等相關要求的體育用地納入城市公園綠地空間、城市線性空間、自然生態空間(河湖水系)、商業文化空間布局,到2022年底,新建改建大型體育場地或場館10個。支持各類社會主體以劃撥、租賃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產、土地興辦體育產業,鼓勵各地探索劃撥集體建設用地、城市暫未開發土地和閒置空間發展體育產業,鼓勵在城市更新中將騰退空間服務於民。
責任單位:市資源規劃局、市體育局、市住建局、市水務局、市園林綠化局、市商務局,各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6.完善全民健身設施建設。構建市、縣級市(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民眾身邊的全民健身設施網路,最佳化城市社區“10分鐘休閒健身圈”,支持依法依規利用城市公益性用地建設健身設施。推動體育公園、健身路徑、健身步道、社區健身中心、智慧型健身房、“金邊銀角”鑲嵌式健身點、共享健身服務平台等民眾身邊健身場所和設施建設,支持建設符合環保和安全等要求的便捷式體育設施。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利用符合條件的工業廠房、商業樓宇、倉儲用房等既有建築及屋頂、地下室等存量空間建設改造成體育設施。加速對傳統體育設施進行數位化升級改造,以“數字型育”智治大系統推動全市公共體育場所信息發布、資源共享等實現平台化整合,促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檔升級。加強農村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到2022年,全市建成100個市級美麗鄉村健身公園和農民體育基地。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體育局、市住建局、市資源規劃局、市民政局、市城管局、市應急局、市大數據局、市農業農村局,各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7.建設體育服務綜合體。以“體育+”“+體育”作為切入點,引導建立以體育服務為主,文化、旅遊、商業、娛樂等功能相結合的體育設施生態圈。推動現有體育場館、商業綜合體、閒置廠房、旅遊景區、戶外營地等轉型升級。推進文博旅場所、活力田園、特色小鎮等嵌入體育服務場所,打造多元融合的體育服務綜合體。支持省級體育服務綜合體建設,推進蘇州太湖運動休閒特色小鎮、蘇州奧體中心、蘇州市體育中心等體育服務綜合體高質量發展,培育3~5個具有引領示範作用、發展特色鮮明、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知曉度的體育服務集聚區。
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改委、市資源規劃局、市商務局、市文廣旅局、市城管局、市農業農村局,各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三)深挖體育賽事經濟潛力行動。
8.全力做好競賽承辦工作。實施競賽品質提升工程,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承辦國際性高端賽事。深耕賽事經濟,打造以“三大球”為重點,“兩小球”為亮點,水上、冰雪、戶外時尚休閒項目為特色的競賽新格局,通過承辦高級別賽事為蘇州充分引流,帶動文商旅等經濟發展。高質量舉辦好2021年“蘇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2021賽季中超聯賽、2022年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A組比賽等國際性賽事,積極籌備2023年亞足聯中國亞洲杯蘇州賽區比賽,提升賽事參與度、美譽度和國際體育文化名城知名度。大力推進“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發展冰雪項目經濟。推進體育競賽活動與經濟發展、招商引資等協調發展。
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公安局,各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9.大力振興職業聯賽市場。重點支持在蘇職業籃球俱樂部做大做強,推動蘇州東吳、崑山等職業足球俱樂部向更高水平發展,全力爭取晉級中國足協超級聯賽和中國足協五人制超級聯賽等高級別賽事。拓寬運動員和教練員職業化發展渠道,支持大型體育場館成為職業體育俱樂部聯賽主場。完善職業體育賽事運作、場館運營、門票銷售、電視轉播、體育衍生品開發及紀念品特許經營等一體化運作,培育球迷文化。
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各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10.奮力促進區域融合發展。緊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等戰略機遇,推動建立地區聯合辦賽體制機制,探索共同申辦、承辦重大體育賽事,積極創辦區域性品牌賽事。
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改委,各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四)助推體育新興產業發展行動。
11.大力發展文體旅休閒產業。鼓勵打造體育旅遊精品項目,認定一批有影響力的體育旅遊示範基地、精品賽事和精品線路。推廣登山、腳踏車、徒步、越野跑、定向拓展等運動項目融入鄉村旅遊、森林旅遊發展內容,提升體育旅遊消費產品供給質量。支持全市旅行社結合健身休閒項目和體育賽事活動,設計開發旅遊精品線路,不斷擴大蘇州旅遊影響力。
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改委、市文廣旅局,各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12.促進體育醫療深度合作。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大力推廣運動處方與科學安全健身宣傳教育,為不同人群提供有針對性的運動健身方案或運動指導服務,提升市民身體素質。大力發展公共體育服務中心的運動醫學和康復醫學,支持蘇州市體育運動與賽事醫療保障指導中心科研基地發展。鼓勵社會資本開辦民眾身邊的康體、康復、體質監測與健身指導機構。
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各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13.推動電競產業提質增效。貫徹落實《關於促進蘇州市電競產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快構建資源要素集聚、基礎設施完善、營商環境良好的電競產業生態圈,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兩年內在蘇州舉辦2~4個專業性強、人氣度高的國際國內電競頂級賽事。加快培育和引進符合我市各板塊區域特點的電競賽事,對落戶蘇州的國際高水平賽事、具有較大影響力和較高商業價值的龍頭骨幹企業、原創產品研發及重要項目建設給予扶持,打造數字型育產業中心。
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改委、市委網信辦,各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14.促進體教融合發展。深化“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名校辦名隊”體教融合發展之路,創新建立幼稚園、國小、國中到高中一體化的體育人才培養機制。推進體育特色學校建設,大力開展各類特色體育項目進校園。將體育基地、運動營地等納入青少年研學基地,積極探索省市校聯合培養建設高水平運動隊的有效模式,逐步形成高水平運動員教育、訓練、競賽的聯動機制,夯實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基礎。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體育局,各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五)豐富體育產品供給行動。
15.支持體育製造業轉型升級。加快推動傳統體育用品製造企業轉型升級,發展高端體育裝備製造企業,鼓勵體育企業實施品牌戰略。鼓勵製造企業科學布局創新鏈,推動智慧型製造、人工智慧、數位技術在體育製造領域套用,提升核心競爭力。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創辦體育眾創空間,推進創新與創業、線上與線下、孵化與產業化相結合,推動體育產業創新發展。支持打造體育製造領域的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
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金融監管局、市商務局、市稅務局,各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16.重點提升體育服務業比重。大力培育健身休閒、場館服務、體育經紀、體育培訓、體育會展等服務業態,創新商業模式,提高體育專業服務的整體質量和效益。支持健身休閒服務企業連鎖經營,打造一批規模較大、實力雄厚的體育健身俱樂部。加強體育服務業質量監測,鼓勵體育企業豐富體育服務內涵,加快培育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體育服務企業。積極推進體育服務進社區等活動,鼓勵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加入志願服務隊伍,常態化為市民提供科學、便捷、高效的健身技能指導。在國家責任彩票建設基礎上,通過多元跨界合作擴大體育彩票銷售渠道規模,確保銷量持續居於全國前列。
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商務局、市文廣旅局,各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六)引導體育消費行為行動。
17.培植體育消費理念。深入開展體育惠民消費行動,進一步最佳化體育消費券發放形式,加強申領人資格審核、發放進度與資金監管,建立完善體育消費券發放資料庫,培育體育網路消費、定製消費、體驗消費、智慧型消費、時尚消費等新熱點,探索支持民眾參與慢性病運動干預服務消費,充分發揮體育消費券撬動效應。
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文廣旅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商務局,各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18.創新體育消費場景。助力打造蘇州“姑蘇八點半”夜經濟品牌,賦能“五五購物節”“雙十二購物節”等活動,形成“蘇州體育消費節”專屬。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和體育運動項目經營單位延長開放時間,發展24小時無人值守智慧健身房,拓展夜間體育經濟新空間。加強與頭部平台企業的合作,大力最佳化體育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創新體育消費新場景,鼓勵體育頭部平台企業將新技術、新套用、新機構落戶蘇州,培育數字型育、直播健身、線上培訓等新業態,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打造更多專有體育活動。
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改委、市文廣旅局、市商務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各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19.擴大體育消費人口。鼓勵和引導市民掌握至少1-2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廣泛開展大眾體育聯賽、假日體育賽事,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最佳化體育賽事供給。持續加大對體育社會組織的幫扶培育力度,開展全民健身大課堂、科學健身大課堂、科學健身指導專家基層服務、公益體育健身培訓等惠民服務,增加民眾的體驗感和參與感,激活大眾體育消費市場。
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各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20.最佳化體育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探索體育領域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依法放寬體育市場準入條件,支持在體育產業領域具有豐富投資經驗的基金管理機構在蘇州設立體育產業基金,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體育相關產業。強化體育行政執法力量建設,保持對體育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深化體育市場“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強與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等相結合,推進與有關部門開展體育市場聯合行政執法。建立健全體育市場主體、從業人員信用激勵與約束機制,規範體育市場秩序,保障體育消費者權益,打造最舒心營商環境和消費環境。
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各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四、工作進度安排
第一階段(2021年6月底前):完善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並部署整體建設工作,各責任單位按照統一部署,對照目標任務,制訂工作進度表。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發動民眾,形成濃厚的體育消費氛圍。根據《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居民體育消費調查方案(試行)》,完成蘇州市居民體育消費調查,並形成《2020年居民體育消費調查報告》。
第二階段(2021年12月底前):根據試點工作方案,精心組織力量,實行對標管理,強化工作措施,制定蘇州市體育消費試點工作指標體系,全面推進建設工作。
第三階段(2022年12月底前):繼續深入推進建設工作,總結典型經驗和先進做法,全面鞏固建設成果。根據試點工作指標體系進行全面評估,隨時迎接國家體育總局和省體育局對蘇州體育消費試點工作的檢查指導。
五、加強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配合,形成合力,適時研究分析體育消費試點工作,協調解決方案落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共同推進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工作。各地、各部門要把推進體育消費試點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有序推進。
(二)深化政策保障。出台促進體育消費的配套政策,加大財政保障力度,最佳化市級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方向和支持方式,進一步強化立項管理、過程管理和績效管理。體育企業符合現行政策規定條件的,可享受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小微企業財稅優惠等政策。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將體育企業納入支持範圍,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完善體育消費支付和信用體系。鼓勵保險機構積極開發相關保險產品。
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金融監管局、市稅務局
(三)重視人才培養。加強體育人才的引進、培養、扶持力度,將符合條件的運動員、教練員、體育產業人才和專家團隊納入市級重點人才計畫進行培養,重點支持既懂行業又懂產業的複合型人才發展。完善體育行業技能人才評價體系,開展職業資格等級認定。鼓勵在蘇高校設定體育消費專業,設立體育消費研究基地。組建體育消費專家庫,加強體育消費研究,為體育消費提供智力支持。
責任單位:市體育局等單位、在蘇高校
(四)加強宣傳引導。進一步統一思想,強化認識,整合媒介資源,加大對體育消費試點工作的宣傳,及時發布信息,增強體育消費信心,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試點工作,持續擴大體育消費規模。

解讀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體育產業的影響,促進體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進一步提升體育消費層次,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貢獻力量,根據《體育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體育消費試點工作的通知》(體經字〔2021〕19號)要求,蘇州市政府印發了《蘇州市推進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一、制定的背景和意義
2020年5月,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促進體育消費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市體育局研究起草了《蘇州市關於開展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工作方案》。2020年8月25日,國家體育總局公布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名單,蘇州成為首批40個試點城市之一,試點周期為2020-2022年。為切實抓好試點城市建設工作,經市政府同意,結合蘇州實際,研究制定了《實施方案》。《實施方案》緊扣疫後體育消費和體育產業發展新趨勢、新動態,大力發展賽事經濟,積極扶持體育創新產業發展,並在最佳化賽事審批流程、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創新體育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索。
二、主要目標
到2022年,建成具有蘇州特色的“便民、便捷、便利”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1300億元,體育服務業增加值占體育產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60%,體育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超過1.8%,人均體育消費支出超過3500元,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建成健身步道超過4800公里,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4.5平方米,各類體育公園110個,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43%,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人數比例超過96%。
三、重點工作
《實施方案》聚焦全民健身、賽事經濟、體育休閒旅遊等體育消費核心要素,重點實施“六大行動”,共20項重要舉措:
一是深化體育管理機制改革行動。包括完善賽事“一站式”管理服務機制、創新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機制、最佳化體育社會組織發展機制、強化體育產業統計分析機制。
二是加強體育消費載體建設行動。包括最佳化體育產業供地、完善全民健身設施建設、建設體育服務綜合體。
三是深挖體育賽事經濟潛力行動。包括做好競賽承辦工作、振興職業聯賽市場、促進區域融合發展。
四是助推體育新興產業發展行動。包括發展文體旅休閒產業、促進體育醫療深度合作、推動電競產業提質增效、促進體教融合發展。
五是豐富體育產品供給行動。包括支持體育製造業轉型升級、重點提升體育服務業比重。
六是引導體育消費行為行動。包括培植體育消費理念、創新體育消費場景、擴大體育消費人口、最佳化體育營商環境。
《實施方案》在建設“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的背景下,強化賽事引流、融合發展、產業創新和體教融合,圍繞“新品牌、新IP、新活動、新地標、新基建、新業態、新場景”等理念,積極做好體育消費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開展好公共體育場館“改造功能、改革機制”和體育消費轉型升級等工作,努力打造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示範樣板。
四、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工作小組,共同推動落實。建立聯席會議制度,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協調配合,解決方案落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共同推進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工作。
二是完善配套政策,深化財政保障。出台促進體育消費的配套政策,加大財政保障力度;體育企業符合政策規定條件的,可享受小微企業財稅優惠等政策;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將體育企業納入支持範圍,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鼓勵保險機構積極開發相關保險產品。
三是重視人才培養,強化智力支撐。加強體育人才的引進、培養、扶持力度;完善體育行業技能人才評價體系,開展職業資格等級認定;鼓勵在蘇高校設定體育消費專業,設立體育消費研究基地;組建體育消費專家庫,加強體育消費研究。
四是加強媒介宣傳,增強消費信心。整合媒介資源,及時發布信息,增強體育消費信心,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試點工作,持續擴大體育消費規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