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經樓,是合江法王寺內的一座建築。
藏經樓建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原藏《龍藏經》一部,存放於12個櫃中。櫃為雙扇門立櫃,上書“欽賜龍藏”,刻繪五爪龍祥雲圖。經書現存4284冊,為國家三級文物,藏於合江縣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藏經樓
- 地理位置:合江法王寺內
- 建立時間:1891
藏經樓,是合江法王寺內的一座建築。
藏經樓建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原藏《龍藏經》一部,存放於12個櫃中。櫃為雙扇門立櫃,上書“欽賜龍藏”,刻繪五爪龍祥雲圖。經書現存4284冊,為國家三級文物,藏於合江縣博物館。
藏經樓,是合江法王寺內的一座建築。藏經樓建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原藏《龍藏經》一部,存放於12個櫃中。櫃為雙扇門立櫃,上書“欽賜龍藏”,刻繪五爪龍祥雲圖。經書現存4284冊,為國家三級文物,藏於合江縣博物館。藏經...
正定藏經樓建於明萬曆丁未(1607年),位於正定城內北門裡街南側路西,是崇因寺內的建築遺存。景點簡介 正定作為我國古代北方佛教文化的重鎮,境內曾寺院林立。據清光緒版《正定縣誌》載,縣城內共有大小寺院46座。其中以隆興寺和崇因寺...
智果寺藏經樓,位於陝西省漢中市洋縣謝村鎮智果村智果寺內。始建於唐朝,自古以來便有“漢上名剎”之稱。智果寺藏經樓現藏有明“慈聖宣明肅皇太后所賜”佛經3000餘卷、4178冊,屬唐玄奘西天取回的真經的手抄本,是研究我國佛教文化...
東華觀藏經樓,又名玉泉殿、皇經樓,位於重慶市渝中區凱旋路(原東華巷)7號。始建於元代,重建於明代,是重慶主城區現存最古老的木質建築。1983年,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將“東華觀藏經樓”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0月,重慶市人民...
中山陵附屬建築藏經樓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鐘山風景區。文物信息 經樓是孫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後修建的紀念性建築物,位於中山陵墓之東,靈谷寺之西的山谷之間。這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廟的古典建築。藏經樓包括主樓、僧房和碑廊三大部分。主樓是...
龍興寺藏經樓 龍興寺藏經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措施 2022年,龍興寺藏經樓(劉、鄧、潘起義地舊址)入選四川省第二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
藏經樓在深山隱沒近二百多年後,一九六一年八月,國務院副總理、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蒞臨藏經殿,他指著藏經殿和古華居說∶“這裡大概多少年沒修了,路也堵塞了。路荒屋爛,要修理好,有人管理使用。有條件時還可以蓋點新房,接待遊客...
孫中山紀念館原名藏經樓,是中山陵園眾多紀念性建築之一,原由中國佛教會捐建,初為收藏佛經所用。建築包括主樓、僧房和碑廊三個部分,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由著名建築師盧奉璋設計,1936年冬竣工。來到孫中山紀念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廣場...
慈蔭樓為清宮內的藏經樓,始建於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位於故宮慈寧花園北端、鹹若館後。建築特點 慈蔭樓坐北朝南,上下兩層,各面闊五間,綠琉璃瓦黃剪邊卷棚歇山頂。下層東梢間為過道,前後設門,可通慈寧門前小廣場,西牆...
地藏寺,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前進街105號院內。最早稱為“地藏庵”,始建年代不詳。地藏寺,1932年由馮園光主持擴建,1935年完工後易名為“居士林”。“文革”期間除藏經樓和後院廂房被保存做為工廠車間外,其他建築均被拆毀...
棲霞寺為唐代鑒真和尚足跡所至之處,寺內藏經樓院內設“鑒真和尚紀念堂”,供奉著1963年日本代表團訪問南京時贈送的一尊鑒真和尚脫胎塑像,還陳列著鑒真和尚有關史跡資料多種。千佛岩 千佛岩位於舍利塔後邊的山岩中,還有一組南朝時期開鑿...
古壽聖寺始建於宋朝,距今七百多年的歷史,時為泰州佛教界“十四大叢林之一”。寺院坐落在素有水鄉澤國之稱的千年古鎮溱潼,時為東台十四大叢林之一,溱潼九大寺院之首,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寺院之藏經樓又名水雲樓,臨湖而居,憑欄...
殿宇六重,進山門往裡走依次是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寶殿、說法堂、藏經樓。與東西兩側的鐘樓、齋堂、廊房等建築渾然一體,為典型的清代建築。文殊院建築以中軸線為主導,建築風格主要為重檐歇山式、單檐懸山式等,皆呈內向型布局。建...
二進院主體建築藏經樓是一上閣下洞的雙層複合體,六根大柱把上下緊緊連在一起,渾然天成,相得益彰,洞名乘息洞,閣曰文殊閣,洞門石柱上淋漓酣暢的墨跡為傅山先生手書,較為珍貴,最東邊洞內有傅山塑像。藏經樓東側的紅葉洞,傅山...
西禪寺山門坐西向東,主中軸線由南而北,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樓。中軸線之東西側有齋堂、念佛堂、崇德堂、禪堂、明遠閣、放生池等。大殿面闊七間,進深九柱,石砌佛座和部分柱礎為唐宋舊物,穿斗式減柱造木結構,...
聖水寺,古稱興慈禪院,位於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聖江路151號,地處沱江岸邊,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始建於唐鹹通年間(860年―874年)。聖水寺建築面積約8000平方米,現存主體建築按東、西、中分布。東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
靈山寺的主體建築是坐南向北,按前後順序是山門、天王殿、大悲閣、大雄殿、藏經樓。東西兩廂房各22間,寺院兩側建有僧房禪院,總計建築近百間。靈山寺的山門別具一格,整體建築有一定的的歷史、藝術研究價值。2013年3月,靈山寺被國務院...
大師殿、藏經樓、舍利塔。藏經樓 藏經樓內有一尊江南最大的緬甸漢白玉觀音佛,為鎮寺之寶。舍利塔 寺院右面的山上是清定上師舍利塔,漢白玉建造,式樣與當年阿育王為佛陀所造的紀念大塔一樣,只是規格稍小。原主持 清定法師佛學造詣...
建築格局按唐代古剎宮殿式修建,布局7個殿堂、塔林、銀板作奠基的藏經樓,整個寺院幅員達2.5平方公里,建築高雅雄偉,氣勢恢宏。從此華藏寺名盛一時,一直旺盛唐、宋、元、明。後來寺廟毀於紛飛戰火,僧人逃離、廢牆殘墟,十室九空、...
寺內原有天王殿、大雄寶殿、伽藍殿、韋馱殿、觀音殿、藏經樓、方丈房等建築,現僅存天王殿、藏經樓、方丈房和多寶佛塔。天王殿為硬山頂,因人為破壞,已改原有風姿,內部完整,外部改成民用建築。藏經樓為重檐硬山頂式,系清代重修。
閣院寺,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城廣昌大街西側,創建於東漢,唐時重修。其文殊殿始建於遼代應歷十六年(966年)。閣院寺占地58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240平方米。閣院寺坐北朝南,中軸線上建有天王殿、文殊殿、藏經樓,兩側有東西配殿及...
文革中(1972年)普照寺浩劫難免,被拆毀大部,僅存藏經樓及周圍建築共61間。布局結構 普照寺原始的宏偉格局雖大部分被毀,但藏經樓及船形石舫式的普同塔,對於研究佛教文化及建築仍具有較高的價值。1982年普照寺得以恢復香火,1988年6...
大悲寺,位於遼寧省海城市毛祁鎮一山坳中,四面蜿蜒環山,山門前有放生水庫,環境清幽,為寂靜修行之處。大悲寺,依傍山勢,建築初具規模,已建成山門、天王殿、七佛殿、大悲殿、藥師殿、藏經樓、法堂、禪堂、念佛堂、客堂、齋堂、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