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寺(寧夏銀川市地藏寺)

地藏寺(寧夏銀川市地藏寺)

銀川地藏寺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前進街105號院內。最早稱為“地藏庵”,始建年代不詳。1932年由馮園光主持擴建,1935年完工後易名為“居士林”。“文革”期間除藏經樓和後院廂房被保存做為工廠車間外,其他建築均被拆毀。1987年當地居士集資修復後定名為地藏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藏寺
  • 地點: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 神靈:地藏菩薩
  • 類型:佛教
  • 建於:1932
簡介,地藏寺修建過程,佛教居士林,鬧市中的“隱者”,地藏菩薩,

簡介

老銀川習慣稱寺廟附近地區為“大廟”。地藏寺寺院由山門、前殿、中殿、藏經樓及南北廂房組成。藏經樓為硬山頂二層樓,通高12米,面闊三間,進深一間。一樓供奉釋迦牟尼,佛背後有木梯可至二樓,二樓原為寺院藏經之所。
地藏寺始建於哪個年代,沒有任何文獻資料可以查證,只知道地藏寺
銀川地藏寺銀川地藏寺
地藏寺的前身是城武廟,城武廟即在明清時供奉關羽關帝廟。不過民國時合祀關羽﹑岳飛的關岳廟也叫“武廟”,同“文廟”相對。有人考證,地藏寺應該是明代的武廟建築,明末清初曾毀於戰火。後來在清朝前中期經過反覆重修、疊修,形成磚木結構,建築風格為歇山重檐式,紅牆青瓦,翼角高翹,端莊雄偉。到了清代後期,兵荒馬亂,城武廟裡的師傅相繼走掉,這時,人走廟敗,幾成廢墟。據地藏寺現主持楊占地介紹,當時城武廟只有3間廟宇,據後來的居士林碑文記載及考古學家推斷,城武廟與寧夏城同時建成,有“有寧夏城就有城武廟”的說法,是寧夏最古老的寺廟。如果以這種說法為證的話,地藏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因為銀川在元明以後就被稱為寧夏城,清初,民間就以“銀川”作為寧夏城的別名,因而又衍生出 “銀城”、“銀郡”等說法,這些都可算是銀川城的雅號。城武廟被地藏寺替代以後,就徹底失去了它原有的特性,其實老銀川城並非只有一座武廟,我們了解到,僅僅在2003年7月,還有一座明清遺蹟“武廟”從銀川城版圖上被生生抹掉。

地藏寺修建過程

1935年,銀川地藏寺建立。創建人為寧夏惠農縣人路圓照(1898-1980)。寺院第一任主持馮圓光系平羅人氏,請自賀蘭立崗的圓光寺。此說為一。還有一種說法不涉及惠農縣人氏,稱該寺是在上海印光法師的指導下,由賀蘭人馮圓光 (農民出身)一人到舊城武廟遺址召集居士籌錢重建了寺廟,改名為寧夏佛教居士林,據說,1935年的這次寺廟修建已經是此廟的第4次重建。居士們平時吃齋念佛,傳播佛法,馮圓光被推選為居士林林長。
銀川地藏寺銀川地藏寺
寧夏佛教居士林 (地藏寺)受印光法師親點有沒有依據,也沒有完整的文獻查證,而且也找不到印光法師來過寧夏的任何資料。據查證,印光法師1930年結束了在上海校印經書的事宜,於1930年2月離開普陀山,到蘇州報國寺閉關。走之前,將印行經書之事交給明道法師,1935年,明道法師去世,自此以後,印光法師以75歲高齡之軀,奔赴上海自任主持流通之事。由此可見,對於75歲高齡的印光法師來說,千里迢迢趕到寧夏為老銀川人修持寧夏佛教居士林的可能性不大。不過不得不承認,寧夏佛教居士林的成立,必然受到當年在上海弘揚淨土的印光法師的重大影響,據了解,1926年,上海佛教淨業社成立後,法師的淨土宗由此傳播到全國各地,各地的居士林、淨業社、念佛會、蓮社等居士團體如雨後春筍,勃然興起。寧夏也不例外,馮圓光等正是法師的“鐵桿冬粉”,因此並不排除馮圓光親自奔赴上海接受印光法師的“洗禮”的可能性,如果是這樣的話,所謂的“親點”會成為事實。

佛教居士林

解放之前,寧夏佛教居士林不光是一個佛教組織,也是一個愛國團體,曾幫助共產黨的地下黨一起鬧革命解放後一位姓崔的地下黨人還在居士林傳承印光大師。銀川解放後居士林在馮圓光的帶領下迎接解放軍進駐寧夏城。1950年抗美援朝時,馮圓光與居士林的十幾萬居士出資並募捐為國家捐獻了飛機、大炮飛機上印有“佛教號”字樣。戰爭結束後,當時的寧夏省主席來居士林開會並作講話,為居士林正式掛牌,並認授馮圓光為寧夏省政協委員會第一屆政協委員及第一屆人民代表。1953年馮圓光圓寂,享年52歲,聽說馮圓光當時在寧夏佛教界威望很高,稱得上一呼百應。
銀川地藏寺銀川地藏寺
據了解,當時的寧夏佛教居士林地界很大,往北至現寧夏九中,往南包括地藏寺附近的居民樓,稱南院,往西至供銷社為後院,往東至利民街都屬於居士林,還包括現銀川商城地界的報恩寺、良田公社地界的來佛寺及來佛寺周圍的100多畝居士林農場,以及現民生街附近的40多間古建築房,這些在當時都屬於寧夏佛教居士林。文化大革命時,寧夏佛教居士林遭到破壞,藏經樓成為當時銀川城區地毯廠、城區電器廠的廠房,據介紹,地藏寺藏經樓原藏有卷幀浩繁的《大藏經》及大量精美銅造像,“文革”之後無留存。 改革開放政策落實以後,1984年楊占地第一個來到這裡,向政府申請恢復寧夏佛教居士林。據了解,這位修持多年的僧人是中衛人,農民出身,上兩輩人都是念佛人,剛一出生就吃素,跟著父母吃齋念佛,1950年皈依佛門。楊占地和父母都是馮圓光的弟子。馮圓光死後他來這裡想恢復其舊貌。不過,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恢復,就只掛了地藏寺的牌子。1986年,楊占地召集人仿照中衛寺廟的明清風格,自己畫圖設計修建了中殿署名楊占地的設計圖紙保存在寧夏文化館),這是此處寺廟的第五次重。在挖地基時,中殿下面發現邊長為60厘米厚為4寸的大石磚,磚面光滑無腐蝕現象,如今都埋在中殿下面。1935年修建的藏經樓沒變,裡面從印光法師那裡請來的影印大藏經現存於寧夏博物館和文化館。後來,楊占地又添了些佛像,延續香火直到現在。
銀川地藏寺銀川地藏寺

鬧市中的“隱者”

據寺院僧人介紹,我們看到的地藏寺格局,是經佛教信眾的不斷加蓋修造才形成的。前院有山門、前殿,中院有中殿,上院有藏經樓。前院前殿亦稱天王殿,塑有彌勒佛觀世音菩薩、護法四大天王等佛像;中殿塑有大願地藏王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等佛像;藏經樓為二層樓閣建築,一樓供奉釋迦牟尼,佛背後有木梯至二樓,原為寺院藏經之所。藏經樓南邊有念佛堂,塑有阿彌陀佛、觀音、至勢等佛像,是禮懺、誦經、舉辦佛事的場所;北邊有藥師殿,塑有消災延壽藥師如來佛等像。據介紹,在所有的建築中,唯有上院藏經樓保存了原貌,其他的都是後來復原的。 1987年,地藏寺作為銀川城區佛教活動點重新開放。據說以往除每月初一和十五舉行佛事活動外,每年農曆7月30日(地藏王菩薩誕辰),地藏寺內都要按慣例舉行3天法會,邀請高僧講法,屆時會有銀川城區及區縣佛教信眾約千餘人前來聆聽。不過依慣例,進入如此境地,應該是燒香膜拜的,可這裡眼前竟無處售香,各佛像前亦幾無煙火,寂寥端坐的各神面前,倒是有些許的祭食,不知為何人供奉。我問一僧人,他說不是大量敬奉的時間,所以香火是斷的。正說間,有一位年長的僧人從身邊雲遊而過,一切故事消逝在煙塵之中……
銀川地藏寺銀川地藏寺

地藏菩薩

中國佛教把地藏菩薩與文殊普賢觀世音稱為四大菩薩,以九華山為地藏菩薩道場。
地藏寺因供奉地藏菩薩而得名。佛教認為,地藏菩薩“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地藏”。並稱地藏菩薩受釋迦牟尼佛囑咐,在釋迦既滅,彌勒未生之前,自誓必盡度六道眾生,拯救諸苦,始願成佛。
銀川地藏寺銀川地藏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