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法王寺

合江法王寺

合江法王寺,位於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法王寺鎮鳳凰山上,寺院建築由510餘根整石丹霞石柱托起,有“天下石工第一”之譽。

合江法王寺始建於宋元之際,後毀於火。清乾隆三年(1738年),全部重建。現占地84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800平方米。歷經先後擴建4次,由山門、關聖殿、萬壽亭、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觀音殿等組成,布局嚴謹。“法王寺”三字由楊森題寫。

1986年,合江法王寺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7月,合江法王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江法王寺
  • 地理位置: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法王寺鎮鳳凰山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占地面積:8400 m 
  • 著名景點:關聖殿、樂樓
  • 保護級別: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景點,綜述,山門,關聖殿,藏經樓,萬壽亭,自然勝景,文物遺存,歷史文化,修建軼事,皇家寺廟,佛學院創辦,活動建設,價值意義,文物保護,管理機構,旅遊信息,地理位置,開放時間,門票信息,交通線路,

歷史沿革

宋元之際(1206—1234年),合江法王寺始建。
元明時,香火極盛,後遭火焚而衰敗。
清乾隆五年(1740年)至清道光九年(1829年),先後四次擴建。
民國十八年(1929年),合江法王寺創辦法王寺法學院。
民國三十年(1941年),合江法王寺開辦佛學院。
2019年,包括合江法王寺在內的龍掛山景區開建。
2023年3月,法王寺新業態項目對外發布。
合江法王寺
法王寺山門

建築格局

法王寺位於鳳凰山,鳳凰山因山形似展翅的鳳凰而得名,而鳳凰頂所在的山脈叫龍掛山
合江法王寺寺院建築由510餘根整石丹霞石柱托起,占地84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800平方米。由山門、關聖殿、萬壽亭、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觀音殿等組成,寺內古木參天,青藤繞樹,寺外竹茂林深,鬱鬱蔥蔥。
全寺有方形石柱250佘根,每根寬0.6米,最長達12米,所有石階、平台、院壩,均用紅石建造,工程浩大,氣勢雄偉。萬壽亭外有九龍聚寶石雕,精巧玲瓏。大雄寶殿為歇山式頂,琉璃碧瓦。

主要景點

綜述

合江法王寺有講經樓、陳列館、圖書館、齋堂、住宿樓、植物園和停車場等。
截至2014年,法王寺有僧眾20餘人,常住居士40餘人。

山門

法王寺山門原為清代所建,現存山門是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重建的磚木結構建築。前檐下鐫額“法王寺”,為四川軍閥楊森所寫。山門門聯為“肯適肯來世外煙霞無掛礙,再撲再起眼前樓閣有滄桑”。

關聖殿

關聖殿重建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因殿內原供奉關羽而得名。殿堂為硬山式屋頂,木石穿枓結構,殿內現塑像為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西方三聖后塑普賢菩薩像。

藏經樓

藏經樓修建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硬山式屋頂,磚木結構樓房,八架椽屋分心前後乳扶搭牽用五柱,面闊5間。明間為殿堂,次間為僧舍。藏經樓為供奉“欽賜龍藏”而修建,存放在刻繪五爪龍祥雲圖的藏經櫃中。殿內樑柱和槅扇上雕繪了戲劇人物故事畫,造型生動,具有典型的川劇臉譜藝術特徵。
合江法王寺
合江法王寺

萬壽亭

合江法王寺內萬壽亭又名樂樓,位於關聖殿和天王殿之間,建於清同治十年(1871年),落成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重檐歇山頂,分上下兩層。下層供奉聖旨、鑾儀等。上層為樂樓,省平柱造。後壁有三幅彩繪,正中一幅為水墨山水人物畫,兩側彩繪內容為雙手持笏的文官和武官;台沿有木質雕花欄板,高1米。柱間設內額,內額上有花板,下出掛落。戲台兩側為小耳房,與戲台相通,供演員化裝、樂師伴奏之用。
合江法王寺
萬壽亭

自然勝景

合江法王寺昔有石燕飛旋、殿井海潮、玄珠吐露、天地水碧、迥龍吸浪、月亮長明、蓮花現瑞、大佛環顧、白馬常現、觀音龍珠等自然勝景。現寺周樹木蔥鬱,竹海濤涌,溪水縈迴,鳥語花香,是風景保護林區之一,其紅豆、銀杏、岩紅、福建柏、楠木及古樟、古柏、古松等國家保護樹木,簇擁整個寺院。
合江法王寺
合江法王寺

文物遺存

清同治十年(1871年),欽準照北京白雲寺藏經刷印1部,慈禧賜“法王禪寺”匾額、朝珠、鑾駕、護經到山。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敕賜龍藏一套,諭為十方叢林
萬壽亭中有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皇帝聖旨造碑,高2.1米,寬1.3米,亭外有九龍聚寶石雕。大雄寶殿內有佛祖蓮台及乘騎石獅,另有大香案及九龍木雕。藏經樓上,有彩色壁畫和皇帝欽賜佛經(原有10櫃,現存2櫃)。

歷史文化

修建軼事

明代萬曆年間(1573—1620年),有四川峨眉山廣遂和尚,雲遊來合江龍掛山。見此山巍峨秀麗,發心創建寺院,名秀峰堂法王寺。因他原是峨眉山僧人,來此信仰人多,徒眾亦多分居本縣各寺廟。
清同治年間(1862—1875年),有鄧姓弟克文武二舉人,發心於法王寺出家,將所有產業帶交法王寺作常住。文舉僧名果山,武舉僧名果端。時遇太平天國石達開人馬路過合江,當地士紳恐懼,躲災於法王寺。時寺僧有百餘人,組織保護於寨門外半山險要之地,阻止石達開人馬上山。因此取得士紳歡欣,自願捐獻田地。平時由寺僧開支作常住之用途,有災時士紳來寺作避災之用。這時寺中收租達七百餘石。果山等僧人慾使法王寺為十方叢林,有部分子孫僧不同意。後果山另建肇隆寺與子孫僧住,法王寺為十方僧住,租石各半。於是果山發願赴京求取三藏經典,三年多方如願取得藏經。慈禧太后親寫“救賜法王禪寺”匾額(此山門失火燒毀),並賜半堂蜜典護送。經藏到寺後,果山修萬壽亭一座以頌彰皇家恩賜蜜典物品。
合江法王寺
合江法王寺

皇家寺廟

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法王寺第七代祖師果山和尚派其師弟進京奏請皇帝恩準,頒賜刷印北京柏林寺《龍藏經》一部,令法王寺“永遠供奉,以光佛法”。慈禧太后賜法王寺為十方叢林,諭其開期傳戒,親賜“法王禪寺”牌匾一塊(1947年火災焚毀)及半副鑾儀護送經書回寺,並恩準法王寺方丈代慈禧太后修行。

佛學院創辦

抗戰時期,為安定民心,教化眾生,本著傳承佛法,弘揚正信,法王寺第十一代祖師,臨濟宗第四十五代傳人東方長老在法王寺僧人和居士們的協助下於民國三十年(1941年)在合江法王寺創辦了法王寺佛學院。專設研究班和普通班,研究班以教授佛教經典和義理為主,而普通班以教授國民常識文化為主。
合江法王寺
合江法王寺
法王寺從民國三十年(1941年)開辦佛學院至停辦的九年時間裡,共培養了近千名優秀的佛教僧才,為四川、重慶、貴州、雲南等地的寺院輸送不少戒律嚴謹、學識淵博的合格僧才。

活動建設

2013年5月,合江法王寺舉行佛誕節。
2016年,合江法王寺舉行佛誕節
2017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到合江法王寺調研。

價值意義

合江法王寺是川南黔北聞名的佛教寺,集自然風景、文物古蹟、佛教名剎於一身,以古、雅、幽、秀、奇之特色,具有重要的觀賞、文化和科考價值。

文物保護

1958年,四川省將法王寺定為第一批佛教保護寺院。
1986年,合江法王寺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7月,合江法王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管理機構

合江法王寺由合江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管理。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合江法王寺位於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法王寺鎮鳳凰山。
法王寺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信息

免費。

交通線路

乘車:瀘州客運中心站乘車到合江先市鎮,先市鎮離法王寺還有10公里中巴車的車程。
自駕:從瀘州城區出發,從蓉遵高速G4215在法王寺收費站下高速,沿合敘路、佛緣路前行10公里左右可直達山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