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寺是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的一座寺廟,供奉的是心蓮和尚鎣華祖師,最早建寺的年代已無從考察,只知原寺明末被焚毀。
單縣普照寺,又名大佛寺、大寺,位於縣城西北城角內,牌坊西街路北,為單縣八大寺廟之首。因其廟大、佛高,歷史久遠而名傳遐邇。特別“大佛寺"一名,全縣婦孺盡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普照寺
- 地理位置:都江堰市大觀鎮青城外山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藏經樓 普同塔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四川省都江堰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可
交通信息
主要景點
傳奇故事
發展歷史
普照寺始建於何時,已無處查考。據清康熙年間單縣舊志記載,明代隆慶、嘉靖時,靜庵禪師住寺,他在寺西南角創建了“水陸寺"。萬曆二年,住持圓祥,又在寺之後院創建了“藏經閣"。並有雷鯉書“大藏經閣碑",又書“藏經閣"三大字嵌於壁間。由此可知,普照寺在明嘉靖、隆慶、萬曆三代中,是處於逐步發展擴大的階段,而始建當在之前。可是,明嘉靖五年,單縣大水泛濫,舊城被毀,乞於是在舊城之北建了新城。
推測可知,普照寺當始建於新城成城之後,應當是嘉靖時期的中、末期。在史志上可查知的,單縣有明建寺廟十六座,其中嘉靖時建二座,另一座為華佗廟,建於嘉靖二十三年。因而可以肯定,普照寺為單縣明建寺廟中較早的一座。此寺廟始建之前,單縣寺廟很少(據史志所記),只有漢建一座,唐建兩座,宋建兩座,金建一座,元建一座,共六座,加上明嘉靖所建立兩座,正好八座,所以普照寺自是單縣八大寺院之一了。而又由於它連連擴建,“之一"終成“之首"。
普照寺院占地十二畝,呈南北長方形。縱深三進大院,山門三大間,兩邊是“水陸寺"。進山門第一進院,迎面為正殿,是穿心過堂式,東西五間,殿高六米,青磚,上複合瓦,闊門大窗。門檻高盈尺,六扇扣欞門扇。室內正中坐一高八尺銅鑄佛像,東西各有高七尺四寸的石雕坐姿佛像。殿前靠西,有鐘樓一座,方形,亭式,內懸一青銅巨鐘。單縣八景之一的“普照鐘聲",即指此處。殿東有廂房三間,中有銅鑄佛像一座,坐姿高三尺。殿前有石雕大香爐。此院的東南部和西南部各有石碑兩座,皆系重修記事碑,其中東西部西邊的一座碑,系康熙年間重修時所立。
正殿東西兩側,皆是通向第二進院的通道。亦可從正殿中穿過。第二進院中主體建築,乃萬曆年間圓祥和尚主持建造的藏經閣,因其閣二層,故又稱藏經樓。東西五間,下層正中有銅鑄關帝像一座,高七尺,坐姿。穿堂式。上層乃藏經處。閣前右方,有雷鯉書藏經閣碑。東西廂房各三間,內有多位泥塑佛像。穿藏經閣,是第三進院落,是僧人居住生活之處。
普照寺,是單縣典型的寺院之一。第一,它歷史悠久,一次次修葺,是古寺中保存最久最完好的唯一大寺。從明嘉靖建寺,直至民國中期,它一直存在了五百年之久。第二,它是單縣最早的真正佛廟。其他寺廟,多為“神廟",或神佛共供之廟,而普照寺卻佛像眾多,原來只供佛,而後才加進了關帝像。有了“神",但居正殿之後,所以真正的佛教信徒多來此敬拜朝奉。這裡在相當長的時期,是單縣佛事活動的中心。第三,這裡的銅石佛像,為單縣其他寺院所沒有。一是形體巨大;二是造型古樸,線條較粗獷。第四,寺中洪鐘之聲,天天清晨響起,它響了幾百年,單縣一代又一代人,在鐘聲中成長,在鐘聲中生活,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和深遠的影響。
普照寺曾經是全縣百姓共有的佛廟。香爐內,有他們敬奉的香火;聚寶的大石缸中,有他們投入的錢幣;蒲團上有他們的膝痕;正殿門檻上有他們的足跡。古代單縣人,把敬仰留在這裡,把希望留在這裡,把美好回憶留在這裡,那一杵杵鐘鳴,給他們安寧、幸福、力量。百姓們,已把自己融入了寺廟之中。這是其他任何寺廟無法做到的。
普照寺,亦未能逃避滄桑之變的鐵律,它在戰火中日漸頹廢,而終於坍塌淨盡,恢復了始建前的模樣。如今,只有雷鯉的題字刻石,尚存於縣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