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普照寺
- 地理位置:尚志市一面坡鎮
- 占地面積:三畝
- 建成時間:1936年
修廟緣起,建築格局,寺廟管理,
修廟緣起
1907年,中東鐵路通車後,一面坡地區的經濟漸次發達,市場繁榮,人口劇增,迅速形成了商號林立,賈客雲集的局面。一面坡獨特的自然風光,也為其經濟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由於它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連線五常、延壽、方正、賓縣、海林的交通樞紐,所以歷來為兵所必爭。中東鐵路建成初年,為保護鐵路運輸和掠奪森林資源,沙俄僅在一面坡就駐有中東鐵路護路軍一個團約八百餘人的兵力。為方便其官兵中東正教徒的活動,海參崴教區在一面坡路北修建東正教堂(謝爾蓋教堂),並相應修建公園,療養院設施,隨之劃定一面坡鐵北地區為俄人活動的特別區域。一面坡恬淡幽靜的自然景觀,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遊人。旅遊業的發達,一定程度上又促進了該地的經濟繁榮。1932年地方紳士(戴溪泉、袁澹溪、袁春如)面對路北俄人建築鄰次櫛比而阻步華人入內的狀況,感到民族感情大受壓抑,於是針鋒相對的提出修建廟宇,此時天台寺正創建弘法支院,由定西大師和乘一大師發起,地方商會亦動員各界捐資修廟樂善好施為榮,其中公合利、裕豐恆、萬興源、德盛永、德盛泉、蚨順泰、和順成、同聚源各商號積極贊助,所費不資,遂於1932年捐得大洋3000元,日本侵東北沒有動工,時各方人士為選擇建廟地址頗費躊躇,一面坡系山間盆地,四面環山,北山因地勢較陡,山麓面積小無法動工,若建南山腰可眺望一面坡全城景色,據此,一致議定在南山建廟,於1934年6月破土動工,歷兩年零十個月,於1936年4月工程告竣工之日。
法師取大藏經中禪語“普照眾生”之意,宣名“普照寺’。是年舊寺,長春伯野寺,哈爾濱極樂寺請來僧眾大師約30多人上殿誦經,講課和進行佛事齋儀活動,(天台宗四十四代祖上倓下虛大師曾諑錫在此弘法過,1940年6月底佛教宣講堂,講心經。),後由哈爾濱極樂寺派來法師盧任方丈,主持普照寺,是為普照寺第一任方丈。
建築格局
普照寺坐南,面北,寺後依山勢築圍牆.進入山門後,院內鋪設整齊石條,正為大殿,兩側配殿,配殿前出廊,內塑四大金剛(東西各二),,腳踩八大怪,森嚴可怕。正殿內釋伽牟尼像一尊,高一米許,座前設有大銅香爐、香案、燭台等器物。後殿,阿彌佗佛站蓮花銅像,觀音菩薩站蓮花銅像和佛事器具。廟大殿東側有僧舍九間,房子東下角有泉井一眼,廟後僧人開闢數十畝地,盡植杏樹,每到春季,杏花似錦,招來遊人。每年舊曆四月十八日廟會,唱戲三天,更是熱鬧一時,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成為哈爾濱地區有名佛事活動基地。
寺廟管理
普照寺偽康德四年(1936年)建成後,由極樂寺派第一任法師如光(定西)接任方丈,主持山門,後如光法師調走,由定僧法師任方丈,定僧在鞍山千山出家,當過首壯。其後是:第三任方丈 普瑞法師、第四任方丈 成懿法師、第五任方丈 申新法師、第六任方丈王寶生,依蘭縣人,隨成懿法師在長春出家,寶生1942年出家時24歲。曾在長春伯野寺任過監院,1945年初從成懿法師到普照寺,一直到光復。東北解放後,普照寺曾一度做為解放軍的醫院,但寺院和僧侶並沒有受到衝擊,光復後僧侶有些流向南方,普照寺只剩十餘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8月;一面坡中學師生“破四舊”來到普照寺。將銅鐘放下,佛經搬出,舉火燒梵。並將廟內佛像全部砸壞,泥塑砸碎,銅像砸扁,連同廟內銅鐘和香爐一併賣到廢品收購站,這對我縣的文化史是一次劫難,是一次較重的損失,廟內僧侶被遣散。對六名僧徒的安排是:寶生法師,是年56歲,普照寺方丈,安排在一面坡南樂大隊,翌年不堪忍受勞累和民眾侮辱之苦,1967年含恨自殺。寶剛和尚,曾做過監院,俗名蘭成新,令其投奔其女婿。寶朗和尚,俗名謝殿臣。偽康德十年(1943年)在長春受戒出家,當年28歲,從定僧念經,後隨定僧到普照寺,在寺內做值日僧(做飯),1949年復到長春受戒,1962年3月又回到普照寺。1966年投奔其妹妹。1989年--1992年積極發起重建普照寺,未果,圓寂後,葬於廟後南山。致富和尚,俗名楊致富,安排在一面坡永昌大隊。靜慧和尚,安排在一面坡永昌大隊。趙汝起(居士)安排在一面坡南樂大隊。此後,普照寺一直做為一面坡第二中學校址。
2003年一面坡一中和一面坡二中合併,在黑龍江省佛協的指導下,尚志市宗教局和一面坡鎮政府禮請釋昌修師傅重修普照寺,截止到2008年共投資1800萬,完成了大雄寶殿、天王殿、祖師殿、伽藍殿、鐘樓、鼓樓等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