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斯鹽
- 外文名:Zeise
- 顏色:黃色
歷史,相關化合物,結構,
歷史
在蔡斯鹽中,乙烯配體是利用π鍵的2個電子參與鍵結,是反饋π鍵典型的例子。
蔡斯鹽是最早有記載的有機金屬化合物之一,也是最早發現的烯烴配合物。蔡氏鹽的發現者是哥本哈根大學的教授 William Christopher Zeise,他在1827年時將 PtCl4放入沸騰的乙醇中,蒸發反應液,並用氯化鉀溶液處理生成的固體,發現了此化合物,並假設此化合物中含有乙烯。當時很有影響力的化學家尤斯圖斯·馮·李比希常批評 Zeise 的理論,認為乙烯在製得的蔡斯鹽(一水合物)中是以乙氧基存在的。不過 1868 年 Birnbaum 利用乙烯製備了蔡斯鹽,Zeise 的理論才獲得了有力的支持。
蔡斯鹽的發現及結構的確定帶動了許多有機金屬化學領域的研究,也開啟了化學的一個新領域-哈普托數(Hapticity)。Dewar-Chatt-Duncanson 模型是現在解釋乙烯的雙鍵如何和鉑金屬配位時廣泛接受的一個模型。它認為,烯烴充滿電子的的π成鍵分子軌道將電子配入Pt的dsp雜化軌道(或對稱性一致的空d軌道),同時,Pt的另一個充滿電子的d軌道與乙烯的空π反鍵分子軌道對稱性匹配,該d軌道將電子反饋給乙烯分子,形成d-pπ反饋鍵。該反饋π鍵削弱了C-C鍵作用,使鍵長增長,鍵級減小,振動頻率降低,乙烯分子被活化。事實上,目前對於π鍵在Pt-乙烯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性仍有不同看法。中子衍射方法測得的蔡斯鹽中的C-C鍵鍵長為137.5pm,只比自由乙烯中的C-C鍵鍵長134pm略長,表明反饋π鍵的程度相當小。
相關化合物
- 蔡斯鹽的二聚絡合物 [(η-C2H4)PtCl2]2,由二個蔡斯鹽分子聚合,脫去其中的 KCl。
- 眾多通式為 [Pt(二烯烴)X2] 的配合物,比如1,5-環辛二烯二氯化鉑,由二氯化鉑及環辛二烯所合成,也是常見的鉑(II)-烯類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