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教育》在上海創刊,創刊於1928年4月,1932年4月停刊,不定期出版,由國立暨南大學師範科同學會編輯並出版,屬於教育刊物。
該刊以“傳達溝通我國華僑的文化教育事業”為宗旨,內容包括有關華僑教育文化方面的論著、評論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僑教育
- 語種:中文
- 類別:教育刊物
- 編輯單位:國立暨南大學師範科同學會
- 創刊時間:1928年4月
- 出版周期:不定期
《華僑教育》在上海創刊,創刊於1928年4月,1932年4月停刊,不定期出版,由國立暨南大學師範科同學會編輯並出版,屬於教育刊物。
該刊以“傳達溝通我國華僑的文化教育事業”為宗旨,內容包括有關華僑教育文化方面的論著、評論等。
華僑教育是華僑為其子女學習中國語文和科學文化知識,在僑居地興辦的教育。後向國內發展,也包括為華僑、歸僑、僑眷子女和外籍華人而辦的教育事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國民政府後期稱僑民教育。有大學、中學、國小、幼稚園、補習學校...
《華僑教育》在上海創刊,創刊於1928年4月,1932年4月停刊,不定期出版,由國立暨南大學師範科同學會編輯並出版,屬於教育刊物。該刊以“傳達溝通我國華僑的文化教育事業”為宗旨,內容包括有關華僑教育文化方面的論著、評論等。人員編制 本刊主要撰稿人有黃良興、鐘梅慶、劉士木、亞薦、曹聚仁、曾毅夫、鄭洪年等。辦...
甘肅華僑教育是一家專業辦理出國留學與移民簽證的中介機構,1995年3月由來自加拿大的教育工作人士Mr. Mark創建的,相對甘肅留學教育機構來講是得到國家以及教育部認可的國內專業正規的合法留學中介機構。且2001年華僑教育留學中心經國家教育部、公安部審核批准,獲得“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機構資格認定書”資格認定書編號:...
日本華僑教育,始於書塾蒙館。1897 年秋,僑商馮鏡如等人在橫濱發起建校。原由孫中山定名中西學校,後因聘請康有為門生徐勤主持校政,康改校名為大同學校。學生約 400 名,用廣東話授課。次年江浙籍僑胞郭外峰等創辦中華學校,用上海話教學。1899 年,東京和神戶也分別成立東京高等大同學校和神戶華僑同文學校。前者由...
印尼政府華僑教育政策,1950 年起,印尼政府逐步管制、監督華僑教育,停止津貼華僑學校。1952 年頒布《外僑學校監督條例》,規定外僑學校須辦理登記,接受文教部外僑教育司監督,印尼文為必修課。1955 年頒布《外僑私立學校監督條例》, 限制學校政治活動。1957 年頒布《監督外僑教育條例》,不準新建外僑學校, 不準...
印尼華僑教育研究會是荷屬華僑學務總會研討華僑教育的組織。1917 年 7 月在爪哇泗水舉行第一次會議,制定華校國小課程標準:初級國小科目為修身、國文(含商業、商業檔案、信札)、國語、算術(含珠算)、體操、唱歌、圖畫、手工、縫紉(男生不學)等科。高級國小科目為修身、國文、算術、商業(含商律, 女生不學...
中南美洲華僑教育是中南美洲華僑學校,清光緒年間創設。古巴哈瓦那和秘魯利馬曾開設中西學堂,幫助華僑子弟學習中文和西文。文字既通,又分門學習武備。製造、算學、律例等事。20 世紀 30 年代共有華僑學校 12 所,其中秘魯 5 所,巴西和英屬西印度群島各 2 所,巴拿馬、墨西哥和古巴各 1 所。1942 年中南美洲有...
泰國華僑華文教育是泰國有正式華僑教育,自 1909 年同盟會在曼谷創辦的華益學堂與保皇黨創辦的中華學堂始。此前,曼谷和內地各府設有若干私塾。1910 年,泰華各籍人士合辦新民學堂和大同學堂,採用潮語教學。因各籍方言不同,1918 年起各自設校。1917 年起各設女校。20 世紀 20 年代末,女校多與男校合併。1918 ...
緬甸華僑教育團體。早在1915年,緬屬各地僑校有近百所,各自為政,互不聯絡,設備簡陋,教材課程五花八門。為了統籌安排,遂倡設緬甸華僑學務總會,公推楊子貞為會長,其他職員如徐贊周、莊銀安等,都是華僑殷商,又是熱心僑教的知名之士。1919年春,黃炎培、韓希琦考察南洋各屬華僑教育,並負責組設職業教育分社等任務,...
朝鮮華僑華文教育,1948 年 9 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華僑教育得到迅速發展。至 1949 年初,華僑國小達 50 所,學生 3000 多人,教師 150 多人。平壤和新義州還各辦一所華僑初級中學。均由朝鮮華僑聯合會總會統一領導,基層華聯會具體管理。1949 年 4 月,經中國東北人民政府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華僑教育基金管理委員會是中國國民政府有關保管、分配和監督使用華僑教育基金的機構。1931年公布章程。由教育部、僑務委員會、財政部、外交部和國民黨中央訓練部等代表組成。任務:保管基金,分配基金利息,監督用途。規定華僑教育基金的利息套用作華僑學生就學、海外華僑學校、華僑學術團體的補助費,海外華僑學校教員及專門...
華僑學校(school of overseas Chinese),為開展華僑教育而在僑居地設立的學校。在教學上,注意運用本民族的語言;在師資構成上,華僑學校的教師也大多受過國內教育。美國、日本、朝鮮等都存在著不少華僑學校。 [1] 中文名 華僑學校 外文名 school of overseas Chinese新手...
荷印政府華僑教育政策是荷印殖民政權早期嚴禁華僑子女到歐人辦的學校就讀。1864 年取消此禁令,但能入學者甚少。20 世紀初隨著中華會館的建立,印尼華僑教育事業蓬勃發展。1923 年荷印政府頒布《荷印限制私立學校條例》。1929 年後頒布《華僑學校註冊條例》、《取締私立學校條例》,對華校設立、教科書使用範圍及教師...
歐戰前夕,菲島商業繁榮,僑商紛紛攜眷赴菲,學齡青少年頓增,由華僑中西學校出面,得僑界贊同,1914 年成立菲律賓華僑教育會,推動各地華僑社區發展學校教育,並以徵收教育附捐辦法籌資在馬尼拉辦學。從此華僑教育進入蓬勃發展時期,1935 年僑校增至 80 所,1940 年達 124 所。太平洋戰爭時期,菲律賓被日軍占領,學生...
1907 年樂群義塾改名華僑公立國小。1914 年成立乃磨華僑國小和多倫多華僑國小。1917年建立全加最具規模的溫哥華華僑公立國小。此後各地華校相繼設立。由於華校的發展,1940 年底成立華僑教育會加拿大分會,會址設在溫哥華中華會館,會員 200 餘人,遍及加拿大各地。教育分會起了推進華僑教育和支援國內抗戰的作用。1931—...
孫中山幾次到越南宣傳革命,僑胞大受啟迪,遂有辦近代教育、創立學校之舉。1908 年堤岸閩漳學校之創辦,為越南僑校之嚆矢。同年堤岸中法學校籌建。1911年堤岸穗城學校、海防時習國小創辦,後堤岸義安、崇正等校次第設立。20年代越南華僑教育日益發展,僑校設于越南各地。1931年暨南中學和中國公學在堤岸成立,始辦...
華僑文化不僅包括商業文化,同時華僑華人中的文人學者、醫生、科學家等也在改寫著新時期的華僑華人文化。華人在政治上認同於所在國家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但大部分華人在文化上仍然認同於中華文化。華僑華人具有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背景,許多人不同程度地受過華文教育或家庭薰陶,他們同中國大陸或與親屬,或通過旅遊、...
英國華僑華文教育,英國有華人近20萬,其中香港移民占70%~80%,大多數在20世紀50年代後西渡英倫三島。1968年,倫敦華人社團共和協會創辦英國第一個中文識字班,隨後華聲社中文識字班、華裔總會中文學校、曼徹斯特僑聯社學校、旅歐吉奧同鄉會中文學校等相繼成立。至1988年,全英已有各類中文學校(班級)96所,學生1.2萬...
菲律賓華僑教育會,旨在振興、發展菲律賓華僑教育的團體。1914 年 12 月成立。董事 63 人,會長陳迎來,副會長施光銘。任務:負責在馬尼拉華僑聚居區設立學校,對其設立或承認的學校,負有籌集經費及監督開支之責。經費來自學生學費、教育附捐及其他捐款。以繳納教育附捐之個人或單位為會員。會員分三種:經常繳納教育附捐...
棉蘭華僑教育總會是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棉蘭市華文學校統一領導機構。1928年夏,棉蘭的敦本、華商、養中、神州、通俗5間華文學校與華僑幼稚園的校董們鑒於各校分辦,學制不齊,經費難籌,各校行政不統一等,於同年11月24日正式成立此總會,並制定章程。宗旨是:促進蘇島華僑教育或設立新校或維持原有學校,或以財力及其他...
1937 年抗日戰爭爆發,僑胞教育子女愛國心切,加之祖國教育界人士相繼南來,紛紛起而興學。原有公立私辦的僑校,多由僑團收回公辦,並組織校董會主持,籌措經費,遴選校長。戰後華僑教育有較大發展,新興僑校尤為發達。金邊私立僑校比公立僑校多,但規模大者,仍為公立僑校。各地僑校幾乎全屬公立。教學方面也進行...
華僑農場教育是指安置歸國華僑、難僑的國營華僑農場興辦的教育事業,包括為培養、教育歸僑子女而在農場開辦的中、國小校教育和為提高歸僑職工文化、技術水平而興辦的歸僑職工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先後在海南、廣東、福建、廣西、雲南、吉林、江西等省(自治區)興辦國營華僑農場,相應開辦農場中、國小校。...
非洲華僑華文教育,1912 年,非洲第一所華文學校新華學校在模里西斯成立後,非洲一些國家的華僑紛紛興辦學校,發展華文教育。模里西斯 1949 年有華校 18 所,留尼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有 17 所,馬達加斯加 1946 年有 8 所。其後,因華文學校未能適應當地華裔青年就業需要,殖民當局或當地政府又採取限制措施,以致大量...
《近代南洋華僑教育研究》是2014年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明罡。內容簡介 南洋華僑教育屬於中國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與中國教育有著許多天然和必然的聯繫,在發展方向上基本一致,南洋各埠的華僑教育也保持著很多共性,但是,因地域、居住地文化背景和殖民政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南洋各地的華僑教育發展存在很多...
荷蘭華僑華文教育,1989 年,荷蘭華僑華人約七八萬,以粵、浙籍人為多,大部分是近年由香港移居或印度尼西亞、蘇利南(均為前荷蘭殖民地)以及印度支那之再移民。旅荷華僑福音布道會為在荷創辦華文學校之先驅,先後在海牙、鹿特丹、烏特勒支、阿姆斯特丹等地建校。其後,旅荷華僑總會陸續辦校 8 所。 1984 年成立的...
繼續教育學院在泉州、廈門兩地開辦,目前學院有教職工20餘人,設有辦公室、教學部、教育培訓部、國際教育中心等部門,建立了包含學校、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師資庫,擁有泉廈兩地辦學的校園資源以及專家招待所、華豐大酒店等集食、宿、學於一體的支持設施。學院介紹 華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創新求發展...
汶萊華僑華文教育是指最早的汶萊華校是1922年創辦於汶萊首府汶萊市(今稱斯里巴加灣市)的中華學校。1931年,馬來奕中華學校誕生。1938年,詩里亞成立中正國小、華文國小,還有都東中華學校、九江中華學校、雙溪嶺學校、拉庇中華學校及淡武隆培育學校等。1942—1945年日軍占領期間,華校全部被迫停辦。日本投降後,汶萊...
巴布亞紐幾內亞華僑華文教育,巴布亞紐幾內亞 1957 年有華人 2500 人左右,85%以上在首都亞包。1922 年拉包爾市基督教福音會創辦華僑學校。用中文教學,較重視傳播中國文化。1924 年天主教會成立養正學校,前身是 1920 年辦的阿昆學校。1925年1 月開學時,有學生 90 人。偏重英文教學,教師從悉尼聘請。開設中文課,...
《華僑高等教育研究.2017.一》是2017年紅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向前。《華僑高等教育研究》以學校教育改革和學科建設工作為導向,以本科教學和研究生教學為主要研究對象,以華文教育為特色,圍繞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結合思政教育和高校管理工作,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展示教育、教學研究成果,力求為教育改革...
當前,學界對華僑華人與僑鄉的經濟、社會、文化變遷作了不少研究,對廣東華僑教育的研究也有不少成果,但如“為什麼要單辦華僑教育”“創辦了哪些類型的華僑教育”“這些華僑教育效果如何”等問題,許多相關的基本制度和史實尚未明晰,此外,對華僑華人捐資興學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捐資興學的結果層面,對華僑華人捐資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