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棉華僑華文教育

高棉華僑華文教育,發端於私塾。塾師收徒在廟宇、私人房屋內施教。課本多為《千字文》、《百家姓》、《幼學瓊林》,加以書信、珠算及貨物名稱。授課用方言。辛亥革命後端華等學校陸續創辦,多是公立私辦,即校址、立案以至其他有關交涉問題,由僑團負責,經費則全憑學費收入維持。課本除仍採用上述古文讀物外,兼用中國的教科書。1937 年抗日戰爭爆發,僑胞教育子女愛國心切,加之祖國教育界人士相繼南來,紛紛起而興學。

原有公立私辦的僑校,多由僑團收回公辦,並組織校董會主持,籌措經費,遴選校長。戰後華僑教育有較大發展,新興僑校尤為發達。金邊私立僑校比公立僑校多,但規模大者,仍為公立僑校。各地僑校幾乎全屬公立。教學方面也進行改革,廢方言授國語。以後,廣大師生還要求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科書。課程設定與國內相同。法國統治時期,規定須教法語與柬語。高棉獨立後,1955 年取消法語,增加柬語授課時間。1956 年統計,全柬有僑校 173 所,其中公立 148 所,私立 25 所,學生 28885 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