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塔(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菩提塔)

菩提塔(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菩提塔)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菩提塔,寺廟建築名稱。叫“菩提塔”的建築有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蓮花山塔爾寺內的菩提塔、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阿左旗南寺旅遊景區菩提塔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菩提塔
  • 地理位置:塔爾寺內
  • 性質寺廟建築
  • 始建:公元1379年
主要景點,各類經書,佛塔敘事,

主要景點

坎布拉
坎布拉風景名勝區,位於尖扎縣西北部,總面積39.17平方公里,距省會西寧131公里,距縣城馬克唐鎮50公里。該風景區為拉脊山支脈,由山地、風蝕殘丘、山間小盆地相間組成,地層構成以紅色砂礫岩為主,最高峰為申保山,海拔4614米。高原大陸性氣候特性,年平均氣溫0.6—2.9℃,7月份氣溫15—18℃之間,夏季涼爽,冬季嚴寒。年均降水量450—490毫米,7一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日照時數2625—2900小時。本風景區為半農半牧的藏族居住區,資源貧乏,交通封塞,經濟文化落後。利用這裡獨特的風景資源發展旅遊業,對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速脫貧致富有著現實意義。
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菩提塔(圖4)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菩提塔(圖4)
據青海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所考察,坎布拉風景區有景點50多處,是以丹霞地貌、佛教寺院為主體景觀,併兼有宏大的李家峽水電工程,以遊覽觀賞、宗教朝覲、消夏避暑為主要功能的綜合性自然風景名勝旅遊區。
(l)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觀:坎布拉丹霞地貌多以奇峰、方山、洞穴、峭壁為其主要地貌特徵。大型山體如住狀、塔形、城堡,陡峭直立,雄偉壯觀,氣宇非凡。小尺度的造型地貌似巨人、獸類,各種造型等栩栩如生,形態千奇百怪,有鬼斧神工之妙。有一個叫德傑的山峰,在陽光照耀下,遠遠望去,猶如拉薩布達拉官之盛景。在這些造型地貌中,以“仙女聚會”、“強起崗”、“南家溝”“的風光最具有代表性。
位於德洪村附近的”仙女聚會“,是由數十個拔地而起,形態各異的圓錐形山體組成,上面有奇花異草點綴,四周地形隆起,猶如一座規模宏大的”古城堡“,居高臨下俯視,確如瑤池仙境,”仙女“們在翩翩起舞,景色奇特、秀美,如入仙境,讓人嘆為觀止。
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菩提塔(圖5)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菩提塔(圖5)
強起崗位於風景區的西部,海拔2700米,是由大小數十座峭壁如削的塔狀山峰組成,在最佳景點觀賞,似群山起舞,林海茫茫,晴嵐雨雪,氣象萬千,給人以氣勢磅礴,蔚為壯觀之感,”江山如此多嬌“的無限感慨油然而生。
南宗溝長約5公里,以中段風景最為迷人,這裡奇峰突起,景色千變萬化,山坡上松柏疊翠,鳥語花香;谷底里溪水潺潺,景色幽靜,令人神往。
(2)悠久的宗教文化:該風景名勝區內的南宗寺,有著1000多年的悠久歷史,為藏傳佛教後弘期的發祥地。公元8世紀,西藏贊吉達瑪滅佛,藏繞賽等3名僧人由西藏來這裡避難和修行,並收貢巴繞賽為徒。西藏佛教能在公元10世紀後重新恢復並發展,同這幾個僧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傳說藏統賽等”三智土“在阿瓊南宗的山坡上種了三棵松樹,後長成參天大樹,樹幹直徑約亞米多,不幸1958年被毀,殘根尚存。清代,尖扎一帶寧瑪派宗教領袖藏欠?班瑪仁增在這座山峰下主持修建南宗寺南宗尼姑寺。現有的南宗扎西寺、本本子寺和南宗尼姑寺,是青海省內顯、密、僧、尼並存的唯一法地。寺院內熱貢佛教繪畫技藝精湛高超,光彩奪目。阿瓊南宗四周為陡岩峭壁,行人上下猶如攀登雲梯,峰頂有古剎一座,掩映在綠蔭之中。古剎由數間小石窟組成,依山就勢,窟內陳列有佛像,繪於牆壁上的壁畫約為明清年代所作,四季香火不斷。南宗溝為省內著名的佛教聖地,千百年來,藏、甘、川、新、滇以及省內廣大朝拜者絡繹不絕。省內著名的夏瓊寺、和日寺、德千寺距風景區較近,可考慮作為本風景區宗教旅遊的主要組成部分。
(3)多彩的植物景觀:坎布拉氣候溫濕,植物生長茂盛,森林覆蓋率達28%,主要樹種有樺樹青海雲杉油松山楊、油松、雲杉四季常青,不畏嚴寒,耐貧瘠,可在懸崖壁上紮根生長,挺拔秀麗;點綴在山坡岩下的山榆樹形優美瀟灑。海堂花在溝沿溪邊到處可見,為中國傳統名花。花草灌木種類繁多。常見的有杜鵑忍冬金露梅銀露梅小檗錦雞兒旬子、薔薇、沙棘、花揪及荷蘭菊花等數十種。每到六七月間,山坡上、谷底間山花爛漫,野草芥菲;9月金秋,霜葉鮮紅,碩果纍纍,構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在林間草叢中經常出沒珍禽異獸,如鹿、石羊、麝香、錦雉、盤羊百靈畫眉馬雞、夏季南來的布穀鳥等,花香鳥語,使遊人留連忘返。
修建在湟水岸的紅崖子溝溝口的半山崖上,始建於公元十世紀,距互助縣城威遠鎮55公里,與湟水岸的海東行署所在地平安縣相望。白馬寺,藏語稱為”瑪藏觀“乃由瑪爾?釋迦牟尼及藏?饒賽二人的名字的首字合寫而成,系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
貢巴饒賽晚年到達白馬寺現址,直到圓寂。傳說,其肉身塗藥泥後供於石窟中,為了紀念他,後人就在該地建寺。
該寺大殿依山而建,鑿孔架梁,似凌空而起。殿分三層,上為佛堂,供奉貢巴饒賽的塑像,還有他的兩位師長和參加他授比丘戒儀式的另兩位漢族和尚的塑像,中為經堂,下為僧舍。殿西有石窟,窟內有金剛佛石雕像,故該寺亦稱金剛崖寺,後改為白馬寺。
現存的白馬寺佛堂,系磚木結構。佛堂西側有一尊石雕佛像,藏語稱”彌勒望河“,古樸渾厚,線條粗獷。雕像背依險峰,面臨湟水,左手托缽,右手前伸,似推擋湟水衝擊,以保山寺安然。石雕佛像背後有一石窟,窟內有宋代壁畫,約8平方米,依稀可辨,為佛本生故事。寺前平地重建佛塔,塔周圍有滴翠的楊、柳、松柏和吐芳的沙棘樹簇擁。綠蔭叢中,白塔與石雕像相映成趣。

各類經書

大菩提塔由拉茂雍增仁波切·落桑克智嘉措在三位藏族畫匠中卜卦請出,最後由恰卜恰藏族畫匠俄旺青角親自執手建造,於2004年2月27日(農曆)正式動工,同年5月5日(農曆)全部竣工,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一個高達13米的菩提塔就此鼎立而起。
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菩提塔(圖1)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菩提塔(圖1)
菩提塔內共有各類經書964卷,其中甘珠爾、丹珠爾共216卷,宗喀巴大師全集86卷,波羅密多經192卷,三摩地經、賢劫經、八千頌共48套,度母經、解脫經共10卷,十萬佛共500卷,各類銅佛像82個,唐卡40個等,菩提塔中心佛為藥師佛。
菩提塔建成後,夏瑪爾活佛為此寶塔開光祈福,活佛見其山形地勢優越,鼎立而起的白塔更是雄偉壯觀,就將該山坡命名為“確子和崗”,意為“藏經山”。仁青南加活佛(青海省政協主席)、巴合有活佛、赤哇活佛、嘎前活佛、尕藏活佛等數位高僧大德也一一為菩提塔進行了開光祈福。
大菩提塔的順利建成,結束了恰卜恰連續九年的乾旱歷史,常年到此煨桑、祈禱、轉塔的信徒絡繹不絕,願菩提塔保佑眾生平安,風調雨順,萬物和諧。

佛塔敘事

菩提塔佛塔是諸佛身、口、意的象徵。佛塔的形狀依地、水、火、風、空等五輪之相形成。塔內裝藏開光後,可供人禮拜、塔身表示佛的色身與大悲意,同時也象徵三界:塔瓶表示欲界、塔頸表示色界、其上表無色界及空大、十三級階梯代表十三地,上部日月光表示佛光普照。塔內供奉舍利子,功德不可思議。
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菩提塔(圖6)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菩提塔(圖6)
“舍利”是梵文的音譯,通指佛陀的遺骨。佛陀涅盤後,其弟子焚其身,有骨子如五色珠,光瑩堅固,名舍利子,因造塔以藏之。其後亦指高僧圓寂焚燒所遺舍利子。也有由於信眾至誠而感得之舍利子。 《浴佛功德經》分舍利為二:
佛教世界觀認為,世界的形成是由土、水、火、風四種元素構成的,也就是說,這四種元素構成了世界的一切。塔的構成也如此。據《時輪金剛》記載說,形成世界的土、水、火、風四元素,構成了佛塔的塔座、塔瓶、塔頸,以及十三輪佛幢等的形狀。
西藏的塔包括以下二十五個部分,它們分別是:
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菩提塔(圖7)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菩提塔(圖7)
1、。塔座。這是塔最下部的方形基座,它代表人生世間,象徵所緣或所依,即僧和僧眾。
2.、座梯。這是基座與塔面之間的連線階梯。
3.、塔面或龐面。上面雕刻著守護智慧之寶(佛法)的獅子。
4.、其上為鏡端或端墊。
5、其上為牆檐。它和境端象徵“趣悟階路。”
6.、塔宮、殿字。
7.、十美。所謂“十美”是指富裕地方的十種優美條件:遠近牧草美、田宅土質美、飲灌水性美、礎磨石質美、屋薪木材美,總稱十美,比喻及收了一切美好的條件。
8.、塔身階層。以階梯狀象徵心靈發展的四個階段。
9.、平面和矩形部分的瓶座,它代表著五大(五行)之一的“土”。
10.、供有一尊佛像或舍利的佛龕。
11、塔瓶之門。塔瓶中間開個小龕,叫眼光門。
12.、塔瓶,圓形部分或復缽部分,它代表著五大之一的“水”。
13、。斗拱基座。
14、拱墊、拱基或斗座。
15、斗拱或塔拱。
16、。支撐華蓋木及蓮花盤。
17、十三法輪。它呈圓錐形狀,又稱相輪部。象徵五大之一的“精進之火”。輪又代表佛所說法。又像征十三天。
18.、陰輪。
19、。陽輪。
20.、大傘狀纓絡,表示華蓋。
21、。總持慈悲經論,象徵宏揚佛法。
22.、小傘蓋狀月盤,表示佛幢。它和大傘蓋部分共同象徵五大之一的“風”。
23、月亮。24.太陽。
25.、慧尖。屬日月部象徵五大之一的“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