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水(黃河上游重要支流)

湟水(黃河上游重要支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湟水是黃河上游重要支流,位於中國青海省東部,發源於青海省海晏縣境內的包呼圖山,流經青海省大通達坂山拉脊山之間的縱谷,為羽狀水系。流經青海省、甘肅省,在甘肅省永靖縣和青海省民和縣之間注入黃河。全長374公里,流域面積3200多平方公里。

湟水流域孕育出了燦爛的馬家窯、齊家、卡約文化,養育了青海省約60%的人口,被稱為是“青海的母親河”。湟水河流域範圍內河谷寬闊、氣候宜人,孕育了高原千年文明,狹長的河湟谷地集中了青海近60%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以上的工礦企業。因之,湟水河被稱作青海的“母親河”。是黃河主要來水源之一,也是蘭州市城市用水的主要水源。下遊河谷寬闊,富水力資源,開發有大量中小水電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湟水
  • 別稱:西寧河
  • 所屬水系:黃河一級支流
  • 地理位置:青海省東部
  • 流經地區:青海省海北、海東、西寧,甘肅省蘭州、臨夏
  • 發源地海晏縣包忽圖
  • 主要支流:藥水河、西納河北川河
  • 河長:374公里
  • 河流面積:32863平方公里
  • 平均流量:46.5億立方米
  • 河口:甘肅永靖縣達家川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幹流概況,幹流走向,河道特徵,主要支流,水文特徵,水利工程,調蓄工程,引水工程,水電工程,流域概況,地形氣候,社會經濟,生態保護,

幹流概況

幹流走向

湟水,主要流經青海省東北部及甘肅省蘭州市西部等一小部分地區,大致呈現西北-東南向注入黃河
湟水地理位置及走向湟水地理位置及走向
湟水上游,河流眾多,有南北二源:南源出自湟源縣城南哈拉庫圖東青陽山分水嶺,匯藥水、東科水(白水河源出藥水峽),至湟源縣城匯入西源。西源發源於海晏縣包呼圖山,源頭叫包忽圖河,也叫麻皮寺河,沿途匯集數十條大小支流,南流至海晏縣城以下的紅山村先接納哈利澗河。一般以西源為正源,南源為支流。二源匯合於湟源縣城後,始名湟水。出西石峽至湟中縣多巴鎮,進入西寧市區,稱西川河,又稱伯顏川。至大棱乾匯西納川河。流經小橋地區,接納北川河。湟水東流經城東區韻家口,又匯納從互助土族自治縣北來的沙塘川河。湟水出小峽而東,經平安縣樂都縣,又稱碾伯河,流經民和縣享堂地區,匯入大通河(浩門河),最後至甘肅永靖縣達家川注入黃河。
在甘肅省境內,湟水幹流,東流經青海民和縣至永靖縣西河鄉,成為臨夏州永靖縣蘭州市的紅古區界河,省內集水面積1302平方公里,永靖縣境內流域面積315平方公里;省內幹流長73公里,永靖縣流長30公里,至焦家、西固區達家川注入黃河,多年平均流量146.4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46.2億立方米,河道比降千分之6,南北兩岸為擁憲渠,和湟惠渠。

河道特徵

河源高程4200米,河口高程1565米,全長374公里,省內幹流長73公里,流域面積32863平方公里,平均比降0.44%。
湟水源頭叫包忽圖河,也叫麻皮寺河,源於包忽圖山西端。沿包忽圖山西麓南南東流,過海晏縣城轉南東流,哈利澗河匯入後注入東大灘水庫。該段河流河道較寬,河床一般幾十米,河水清澈,幹流及各級支流構成樹枝狀水系。
出東大灘水庫後經巴燕峽入湟源盆地,在湟源縣城附近轉南東流過扎瑪隆峽入西寧盆地,再經小峽至樂都縣柳村灣以下3.6公里進入大峽。此段河道寬谷與峽谷相同,以寬谷為主。寬谷處河床一般寬100-200米,西寧市附近最寬達300米左右,峽谷帶僅30-50米。湟水較大支流(河長大於50公里)—藥水河、西納河、北川河、黑林河、沙塘川均在此間匯入,其中北川河是湟水最長的支流,黑林河是湟水的二級支流,湟水乾、支流之間呈樹枝狀水系。
湟水流出大峽,經樂都縣城,穿老鴉峽,過民和縣城,至民和下川口與大通河相匯,以下沿甘青省界又南東東流至民和沙河灣村出省境。此段流經青石嶺與拉脊山之間較狹長的谷地,河道較為曲折,河床一般100-200米,老鴉峽段僅30米左右。該段除大通河外支流較短,最長的支流—引勝溝僅51.9公里,幹流、支流間呈羽狀水系。
湟水發源地海晏縣一段湟水發源地海晏縣一段
湟水 湟源縣城一段湟水 湟源縣城一段
湟水幹流西寧市段湟水幹流西寧市段
樂都縣一段樂都縣一段
湟水,至樂都境內由樹枝狀變為扇狀,一路款款而行。在樂都區高店鎮紅莊村(上水磨溝入溫口)入境,海拔2062米;在老鴉峽蓮花台蘆草溝入涅口出境,海拔1825米,自西向東橫貫樂都全境。樂都處在湟水谷地,川谷開闊,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適於農墾,引湟灌溉歷史悠久,自古就有“瓜果蔬菜之鄉”的美稱,是農業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據沿湟台地樂都柳灣等地馬家窯類文化的出土文物表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就在這塊沃土上繁衍生息。
民和縣享堂地區大通河匯合處民和縣享堂地區大通河匯合處
湟水西固區達川鄉江入黃河處湟水西固區達川鄉江入黃河處
湟水幹流斷面參數表
水位水文站名或地名基本斷面或河口地點集水面積河道長度河道平均比降
海晏紅山莊
715平方公里
78.2公里
7.18‰
石崖莊
湟源縣東峽鄉灰條溝口
3083平方公里
126.8公里
8.15‰
扎馬隆(二)
湟源縣扎馬隆
3338平方公里
139.8公里
8.76‰
西寧
西寧市北門外
9020平方公里
174.1公里
7.67‰
大峽(三)
樂都縣大峽
12573平方公里
227.7公里
6.02‰
民和(二)
民和縣山城村
15342平方公里
299.6公里
5.30‰

主要支流

湟水較大支流(河長大於50公里)有:藥水河、西納河北川河、黑林河、沙塘川均在此間匯入,其中北川河是湟水最長的支流,黑林河是湟水的二級。
湟水乾、支流之間呈樹枝狀水系。徨水流出大峽,經樂都縣城,穿老鴉峽,過民和縣城,至民和下川口與大通河相匯,以下沿甘青省界又南東東流至民和沙河灣村出省境。此段流經青石嶺與拉脊山之間較狹長的谷地,河道較為曲折,河床一般100-200米,老鴉峽段僅30米左右。該段除大通河外支流較短,最長的支流引勝溝僅51.9公里,幹流、支流間呈羽狀水系。
藥水河,源自湟源縣岔石流溝入口以上3公里處的拉雞山根,西流至哈城後,轉向北流至兔爾乾,折向東北流至董家莊入湟水。
大通河天祝縣天堂寺一段大通河天祝縣天堂寺一段
大通河,湟水支流,位於青海省東北部,又稱浩門河,宋代在河畔築大通城後出現今名,以長度與流量論,大通河實為湟水正源。發源於海西州木里祁連山脈東段托來南山和大通山之間的沙杲林那穆吉木嶺。向東流經祁連、門源盆地及甘肅的連城、窯街,穿流於走廊南山—冷龍嶺和大通山—達坂山兩大山嶺之間,於民和縣的享堂入湟水,總長554公里。大通河水系屬黃河流域,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邊緣,位於北緯36°30’~38°25’,東經98°30’~103°15’之間,是黃河的一級支流湟水最大的一級支流。大通河發源於青海省天峻縣托勒南山,自西北向東南流經青海省剛察、祁連、海晏、門源、互助、樂都等縣和甘肅省的天祝、永登兩縣,最後在青海省民和縣享堂村附近匯入湟水,後流入黃河。流域形狀呈一一狹長帶狀,北依託勒山、冷龍嶺與河兩走廊的黑河、石豐河流域為鄰,南依大通山,大坂山與青海湖水系,湟水幹流地區相連,東隔盤道嶺與莊浪河流域接壤。幹流全長560.7公里,其中青海省境內河流長464.42公里,主河道平均坡降4.65%。全流域面積15130平方公里。
哈利澗河,又稱麻皮寺河。源頭在海晏縣哈勒境以上處。匯申中河、拉拉河,至湟源縣城匯藥水河。藥水河,源自湟源縣岔石流溝入口以上3公里處的拉雞山根,西流至哈城後,轉向北流至兔爾乾,折向東北流至董家莊入湟水。
西納川河,源頭在大通、海晏、湟源三縣交界處,上游又名水峽河,經宏克夜、水峽、上五莊等地入湟水。
北川河西寧市郊區段北川河西寧市郊區段
北川河又稱長寧川河。長寧川因漢置長寧亭,晉設長寧縣而得名。,古名蘇木蓮河。正源出自大通西北端的克布圖牙合,在剛可里河入口以上二十三公里處,先向東流,之後經寶庫、峽門,至小業壩接納西來的黑林河,始稱北川河。從源頭至黑林河入口處,又名寶庫河。流經大通縣橋頭鎮,又納入東峽河。以上三支流,即寶庫河、黑林河、東峽河等均導源於達坂山(寶庫河發源於大通、門源、海晏交界處;黑林河發源於大通、海晏交界處的鐵邁達坂山一帶的黑林山岔;東峽河位於縣境東北部,發源於大通、門源、互助縣交界的達坂山區)。
南川河西寧市區一段南川河西寧市區一段
南川河,《晉書》稱麒麟河,昔年有麒麟來游,故名。又稱牛心川,有牛心堆存焉。《青唐錄》叫青唐水。南川河有二源,源頭在湟中縣上新莊村的華山,一從湟中縣與鷂溝山峽流來,一從湟中縣磨石溝峽來,二水相匯,會清水河等水注入湟水。
沙塘川河,又名東川河。源出互助峽口以上8.2公里處,南流納巴扎河(南門峽河),進入市區注入湟水。
引勝溝,乃湟水在中游的最大支流,發源於樂都區與互助縣交界處,上游主要由大西溝、小西溝、直溝組成,其中大西溝為引勝溝正源,經樂都縣城東水磨營穿樂都火車站西、魯大公路,後在河灘注入湟水,是樂都城鎮生活、工農業主要水源地和水源涵養區。
湟水主要支流參數表
河名水位水文站名或地名基本斷面或河口地點集水面積(平方公里)河道長度(公里)河道平
均比降
(‰)
發源地附註
藥水河
董家莊(三)
湟源縣城郊董家莊
363
50.6
19.5
湟源縣青陽山
藥水河口
湟源縣城郊董家莊
639
52.2
18.9
西納川
西納川(二)
湟源縣攔隆口
809
67.9
17
海晏縣烏蘭哈達山
又叫水峽河
西納川河口
西寧市大陵乾
957
82.1
14.4
橋頭(五)
大通縣橋頭鎮下游190米
2774
117.6
10.5
海晏縣克市特山
源頭水流叫寶庫河
北川河口
西寧市下朝陽
3371
154.2
8.41
黑林河
黑林(二)
大通縣青林鄉臥馬村
281
37.0
26.1
大通縣烏已騎里山
為湟水二級支流
黑林河口
大通縣小葉壩
673
57.5
17.6
沙塘川
傅家寨
西寧市傅家寨高莊子
1112
70.1
12.9
互助縣大窩倉山
源頭叫南門峽河
沙塘川河口
西寧市傅家寨
1115
71.8
12.8
引勝溝
八里橋
樂都縣碾伯鄉八里橋
464
45.8
33.5
樂都縣列尖山
源頭叫西溝
引勝溝河口
樂都縣水磨營
481
51.9
30.1
尕日德
祁連縣勒默鄉尕日德
4576
188.4
3.55
天峻托來掌
又叫浩門河
白戶寺
祁連縣勒默鄉弓把灣子
5435
218.8
2.36
尕大灘
門源縣青石嘴鄉尕大灘村
7893
297.1
3.98
享堂(三)
民和縣享堂
15126
558.8
4.42
大通河口
15130
560.7
4.56
永安河
大梁
254
32.6
24.6
冷龍嶺崗丹卡面
源頭叫硫磺溝,入大通河
永安河口
門源縣永安城附近
475
542
16.6
水磨溝
370.6
39.0
永登縣鄉細溝腦
匯入大通河
甘肅段支流表
支流流域面
積(平方公里)
長度
(公里)
流域寬度
(公里)
平均徑流量
(萬立方米)
發源地流經地匯入河流
水磨溝
370.6
39
9.5
3787.5
永登縣大有鄉細溝腦
西南流要大有、民樂、河橋
大通河
大沙溝
242.1
38.4
6.3
588.5
永脰縣民樂鄉紅嶺
西南流牌樓、河橋
大通河
牛克溝
187.2
32
58.5
187.2
永登縣攻山鄉喇嘛嶺
西南流經紅古區海石灣
湟水
倒水溝
499.6
56.4
8.86
4183
永脰縣七山鄉包家尖山
南流經紅古區河嘴鄉
湟水
大沙溝
242.1
38.4
6.31
588.8
永登縣紅城鄉西郎兒嶺
南流經苦水鄉、紅古區的平安
湟水

水文特徵

湟水最高水位一般出現在7至10月,8,9月最多。西寧水文站1951-1979年年平均水位海拔2208.17米,歷年最高水位海拔2209.99米(1967年8月2日),歷年最低水位海拔2206.74米(1979年5月22日)。
湟水幹流流量從源頭向下逐漸增加(見表17)湟水民和(二)水文站1940-1979年的年平均流量56.8立方米/秒,歷年最大年平均流量98.7立方米/秒,(1961年)歷年最小年平均流量33.8立方米/秒(1966年),極端最小流量0.042立方米/秒(1979年5月25日),幾乎斷流。幹流流量年際變化較大,各水文站的歷年最大年平流量與歷年最小年閏均流量的比值:海晏2.55、石崖莊3.55、西寧4.59、大峽2.99、民和2.91,以西寧附近流量年際變化為最大。季節變化也比較大,汛期流量一般是枯水期流量的5倍。有春夏兩汛,春汛小,夏汛大春汛一般在2至5月,夏汛多在7至10月,尤以8,9月最多。湟水民和(二)水文站1940-1979年的年最大徑流量31.1億立方米(1961年),歷年最小年徑流量10.7億立方米(1966年)。
湟水民和(二)水文站1954-1979年的平均水溫為8.4℃,最高年平均水溫8.8℃(1975年),最低年平均水溫7.5℃(1957年)。多年平均水溫1至12月份分別是:0.1,0.1,3.3,9.0,12.8,16.2,17.9,17.4,13.8,8.7.2.4,0.1。湟水幹流年平均水溫從西寧的6.7℃至民和增至8.4℃。
湟水民和(二)水文站1950-1979年平均初冰日期11月14日,平均終冰日期為3月16日,一般不封凍,僅1972年3月3日至3月7日封凍5天,湟水幹流初冰日期上游較早,下游較晚。終冰日期上游較晚,下游較早。
湟水幹流與支流大通河的水沙情況有很大差別。據民和、享堂兩水文站資料統計,湟水年平均徑流量為46.5億立方米,年平均輸沙量為0.24億噸。湟水幹流民和站年平均徑流量為17.9億立方米,徑流模數每平方公里為11.5萬立方米,年平均輸沙量2050萬噸,輸沙模數每平方公里為1300多噸,屬輕度侵蝕。支流大通河水量較豐,據享堂水文站資料統計,年平均徑流量為28.6億立方米,徑流模數每平方公里為18.9萬立方米,高出湟水幹流64%;沙量很少,只有湟水幹流的15.5%,平均含沙量僅1.13公斤每立方米,是一條清水河流。
湟水民和(二)水文站1940-1979年的年平均含沙量11.4公斤/立方米,歷年最大年平均含沙量26.6公斤/立方米,歷年最小年平均含沙量3.19公斤/米‘,極端最大含沙量843公斤/立方米,(1974年7月22日)極端最小含沙量為零(1950年12月2日)。含沙量年際變化也很大1940-1979年的年平均含沙量有增加趨勢。含沙量季節變化也大,一般7、8月最高。從上游的石崖莊至下游的民和(二),多年平均含沙量由2.07公斤/立方米不斷增至11.4公斤/立方米。

水利工程

調蓄工程

東大灘水庫,位於湟水河上游海北州海晏縣境內的西岔巴燕河上,距西寧市84公里。青海省最大的調蓄水庫。該水庫壩址處河道年均流量30立方米/小時,年入庫水量0.95億立方米。該水庫於1981年建成,水庫設計總庫容為285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2410萬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汛為主,兼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的不完全年調節中型水庫。
湟水(黃河上游重要支流)
盤道水庫,位於青海省湟中縣共和鎮盤道鄉,黃河二級支流盤道溝。工程的開發任務是解決生態用水及農田灌溉,兼顧部分地區人畜飲水及及西寧城南區供水,涉及灌溉面積26.62萬畝,是湟水河西寧段西南部重要的水源工程。水庫為三等中型工程,壩址以上流域面積135平方公里,興利庫容1720萬立方米。設計洪水標準採用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採用1000年一遇洪峰流量。100年一遇洪峰流量151立方米/秒,1000年一遇洪峰流量23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0,94立方米/秒。

引水工程

湟水流域的水資源利用有悠久的歷史。特別是幹流川區的農田水利發展,可追溯至漢宣帝時。他曾遣使趙充國屯田湟中,引水灌溉農田6萬餘畝。當時為了有利於屯田區的交通,還橫跨湟水建橋約70座。至清乾隆年間,湟水兩岸已有引水渠道約200條,灌田38萬畝。
西寧境內從湟水幹流引水的有5個萬畝灌區,即湟源縣南山渠、湟中縣團結渠和國寺營渠、西寧市區的解放渠和禮讓渠,總灌溉面積約有17.5萬畝,占全市水澆地面積的30%。
甘肅省境內,有湟惠渠、擁憲渠兩個灌區。
湟惠渠灌區,位於蘭州市紅古區。是抗日戰爭時期建成的自流引水工程。渠道沿惶水的北岸而行,西起河嘴,東至吊莊,灌區分布於徨水北岸的河谷地帶的二級台地上,沿河谷串珠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1650~1600米之間。轄河嘴、平安、達川3個鄉,18個村,人口2.3萬,耕地4.3萬畝,作物以小麥為主。多年平均降雨量為311毫米,迫水是灌區的唯一水源,多年平均徑沈量50億立方米,灌區的灌溉歷史悠久,至今尚存遺址。迫惠渠為無壩自流引水。自蘭州市紅古區河嘴子飛石岸下引徨水人渠,上游段基本與惶水並行,經上花莊、下花莊、平安村、過窩連村,渠線漸向北移,過平安鄉、復興村,到達川的幸福村後,湟水注人黃河,涅惠渠仍向東流,過西固區的吊莊,然後流人黃河。全長31.5公里。有各類建築物197座,其中閘門8座,隧洞9座,渡擂18座,提水泵站51座。支渠35條,共長25公里。引水流量每秒2.5立方米,灌溉面積2.5萬畝,其中提水灌溉面積0.86萬畝。
擁憲渠,位於永靖縣西河鄉湟水南岸。1949年至1971年多次興建改建。主要灌溉西河鄉8個村的1.42萬畝農田。引湟水,引水最1.13秒立方米,自流渠道1長23.6公里。有效灌溉面積1.22萬畝。
引大濟湟工程,是從大通河引水,穿越大坂山進入湟水流域的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工程主要由“一總、兩庫、三乾渠”組成,即調水總乾渠、石頭峽水庫、黑泉水庫、北乾渠一期、北乾渠二期和西乾渠。截至2016年,黑泉水庫已建成運行,石頭峽水庫已下閘蓄水,調水總乾渠隧洞已全線貫通、北乾渠一期乾渠工程全面建成,西乾渠建前工程正在建設。
引大濟湟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圖引大濟湟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圖
調水總乾渠是引大濟湟的“龍頭”工程,由引水樞紐、引水隧洞、出口明渠三部分組成,為大(2)型調水工程。隧洞全長24.17公里,隧洞洞徑5米,設計流量35立方米/秒,工程總投資15.86億元。

水電工程

湟水下游水力資源豐富,適於開發水電,民國年間曾在西寧附近的一條支流上修建西寧水電站,裝機220千瓦,是當時黃河流域僅有的三個水電站之一。截止2017年,西寧市轄區內有中小型水電站45座,其中河道引水式電站32座,渠道引水式電站7座,水庫壩後式電站6座。分布在寶庫河、北川河和湟水河幹流及湟水河支流。
石頭峽水電站(水利樞紐)石頭峽水電站(水利樞紐)
石頭峽水電站(水利樞紐)是青海省“引大濟湟”跨流域調水工程的龍頭水庫,也是大通河流域規劃的第5座梯級水電站,於2008年7月奠基開工,2014年下閘蓄水,2016年併網發電。石頭峽水電站(水利樞紐)位於門源回族自治縣蘇吉灘鄉和青石嘴鎮交界處,項目主要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溢洪道、導流泄洪洞、引水發電系統和廠房組成。其中,大壩高114米,水庫總庫容9.85億立方米,調節庫容4.67億立方米,電站總裝機100兆瓦,多年平均發電量3.5億千瓦時。該工程的建設,滿足“引大濟湟”調水需求。其遠期每年可向湟水流域供水7.5億立方米,將為青海東部城市群300萬人飲水安全及流域工業用水、農牧業用水和生態用水提供可靠水源。
黑泉水庫,位於青海省大通縣境內湟水河支流北川河上游寶庫河上,距西寧市75公里。是一座以灌溉、城市及工業用水為主兼顧防洪和發電的大Ⅱ型水利樞紐工程。是青海省“引大濟湟”跨流域調水工程的兩個水庫之一,工程以灌溉、城市供水及工業用水為主要功能,兼顧防洪、發電。水利樞紐由攔河壩、右岸溢洪道和導流放水洞、左岸灌溉發電洞及壩後電站等組成。水庫總庫容1.82億立方米,水庫大壩為混凝土面板砂礫石壩,最大壩高123.5米,電站裝機容量12兆瓦。是引大濟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工程主要由鋼筋混凝土面板砂礫石壩、溢洪道、導流放水洞、灌溉發電洞及壩後水力發電站組成,工程總投資77625萬元。1996年9月12日主體工程開工;1997年8月30日實現截流;2001年11月16日水庫下閘蓄水;2002年6月13日3台機組併網發電。
關家河灘水電站,位於大通河入匯口下游約2.3公里處的湟水河幹流上,樞紐右岸為民和縣川口鎮,左岸為蘭州市紅古區海石灣鎮。電站壩址距西寧市約135公里,距民和縣縣城約9公里,距紅古區海石灣鎮約5公里。關家河灘水電站是一座新建的無調節低壩河床式水電站,主要功能為發電,無其它綜合利用要求。關家河灘水電站正常蓄水位1731米,壩前水位抬高8米,庫區回水長度約3.100公里,相應庫容約133.40萬立方米,水面面積33.3平方百米,電站利用發電水頭8.96米,裝機容量18兆瓦(2×9兆瓦),年利用小時4148掌上明珠,多年平均發電量7466萬度。工程等別為Ⅳ等小(1)型工程,工程主要水工建築物由泄沖閘、溢流壩、副壩、主廠房、副廠房、升壓站、尾水建築物等組成。2016年建成。
下營房電站、享堂一、二級站,峽口電站、湟水河電站、川口電站等都正在籌建中。
金星水電站,電站樞紐距上游湟水河關家灘水電站約4公里,距下游湟水河三級水電站約6.3公里,距民和縣城約5.4公里,距省會西寧約125公里,開發的河段位於湟水下游馬場垣鄉團結村至金星村河段,電站工程位於馬場垣鄉金星村,河床式水電站,電站設計流量為290立方米/秒,樞紐正常蓄水位1718.5米,設計淨水頭9米,電站總裝2機容量24000kW,多年平均年發電量7569萬度,電站樞紐由攔河壩、泄洪沖沙閘、溢流壩、廠房、尾水渠、重力副壩、護堤等組成。
白川水電站,位於永靖縣西和鎮白家川的湟水河幹流上,是《甘肅省湟水河下遊河段水電梯級開發意見》中規劃的第六座電站,屬Ⅳ等小(1)型工程,為引水式電站。電站裝機三台,單機容量12兆瓦,總裝機容量36兆瓦。電站保證出力7.04兆瓦,裝機年利用小時數4277小時,多年平均年發電量1.54億度。水電站屬IV等小(1)型工程,建築物主要由引水樞紐、引水系統和廠區三大部分組成,於2012年12月份建成發電。
湟惠水電站,位於蘭州市紅古區花莊鎮的湟水河幹流上。工程規劃採樣無調節引水徑流式開發,正常蓄水位1625.50米,引水流量為185立方米/秒,總裝機容量12.3兆瓦,安裝3台4.1兆瓦的燈泡貫流定漿式水輪發電機組,年發電量在4568萬度,電站主要由引水樞紐、引水系統和廠區建築物三部分組成。該工程於2009年通過了甘肅省發改委核准批覆,工程於2014年開始建設。2015年項目建設單位對電站進行擴容,電站引水流量設計增加到240立方米/秒,總裝機容量增加到22.5兆瓦。
湟水水電站,是甘肅省湟水河下遊河段水電梯級規劃的第五座電站,左岸隸屬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花莊鎮王家莊村,右岸隸屬青海省民和縣馬場垣鄉毛洞川村,低壩河床式水電站,裝機容量13.5兆瓦(2×6.75兆瓦),保證出力2.73兆瓦,多年平均發電量5647萬度,額定引用流量196.74立方米/秒,年利用小時數4183小時。

流域概況

地形氣候

湟水位於黃河流域西北隅,北界以巍峨高聳的祁連山脈與河西走廊水系相鄰,南部以拉雞山(拉脊山)與黃河幹流為界,西隔日月山與青海湖為鄰。湟水流域處於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交接地帶,大地構造屬祁連山褶皺帶,地質條件複雜,因而水系構造十分獨特。流域地貌的主要格局是由北西走向的三條相互平行山脈及其所夾的兩條谷地組成,構成了湟水幹流與支流大通河兩個並行、但自然條件迥然不同的地理景觀區。
湟水谷地湟水谷地
支流大通河位於流域北部,由祁連山及其緊傍的大坂山組成一狹長的谷地,大通河流經其間,上游多沼澤,中下游為高山峽谷,河道長561公里。以兩河交匯點計,它比湟水幹流還長256公里。大通河流域面積15130平方公里,占湟水流域面積的46%,流域平均寬僅30~50公里。流域內海拔高程為3000~4000米,氣候寒冷,林草繁茂,人煙稀少,以畜牧業為主。
湟水幹流位於流域南部,由大坂山和拉雞山(拉脊山)兩條平行山脈組成一條較寬的谷地,湟水流經其間,流域平均寬60~100公里。兩岸支流眾多,呈平行對稱排列,較大支流有藥水河、西納川、北川河、沙塘川、引勝溝等。北川河流域面積3371平方公里,僅次於大通河。湟水幹流谷地,主要地形為黃土丘陵,土層深厚,海拔較大通河為低,氣候溫和,人口稠密,農業開發較早,水土流失較為嚴重。
湟水流域屬大陸性氣候,由於區內地形差異大,氣溫的時空變化也較大,西寧有句民諺:“古城氣候總無常,一日須攜四季裝,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形象地描繪了這一地區的氣候多變的特點。流域地勢較高,氣溫偏低,年平均氣溫0.6~7.9℃,七月平均氣溫也只有10~22℃,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降水量隨海拔升高而增加,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300~500毫米,大通河可達600毫米以上。

社會經濟

湟水及相鄰的黃河流域統稱“河湟地區”,遠古的河湟地區,人跡罕至,春秋戰國以後,流域內漸次有羌人和匈奴活動。西晉鹹寧五年(公元279年),於晉襄王墓中發現有記述周穆王巡遊的竹簡五篇,後定名為《穆天子傳》。書中有周穆王駕八駿西巡,絕流沙,登崑崙,與西王母瑤池之會的記述,具有濃郁的神話色彩。虞舜之際有王母部族,湯滅夏之後西遷至“崑崙丘”,大略為祁連山以南及青海湖北岸。東漢班固稱:金城郡“臨羌西北塞外”有“西王母石室”。在羌人、匈奴之後,漢族、鮮卑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和土族,先後涉足祁連山之南的河湟地區,作為統治民族的漢、藏、蒙政權還在這裡設政建制,開始了對河湟地區的政治經營和農業灌溉系統的利用。
湟水處於黃河左岸,位於青海省經濟最發達的東部地區。湟水流域包括西寧市及周邊海晏、湟源、湟中、大通、互助、平安、樂都、民等縣市,及甘肅省蘭州市西部部分地區,
青海省的湟水流域作為青海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工業和農業總產值等在全省均占有較大比重。截至2011年,流域總人口330萬,占青海省人口的60%。其中城鎮人口105.59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19.20%,城鎮化率37.5%,是青海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是青海省的人口大區、農業大區、多民族聚居地區。流域土地面積1947.36萬畝,其中耕地339.91萬畝,園地2.23萬畝,牧草地709.61萬畝,城鎮村及工礦用地46.7萬畝。全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42.14萬畝,大牲畜年末存欄36.3萬頭,肉類總產8.5468萬噸。地區生產總值173.31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0.764元。
甘肅省的湟水流域,涉及蘭州市、武威市、臨夏州等7個市(州)。蘭州市,總面積1.31萬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21.89萬人,常住人口369.31萬人,享有“絲路重鎮”、“黃河明珠”、“西部夏宮”、“水車之都”、“瓜果名城”等美譽。歷史比較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既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黃河文化、絲路文化、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重要交匯地。工業基礎良好,是新中國建國初期重點支持建設的老工業基地,國家在“一五”、“二五”期間156項比較重大的項目有13項在蘭州布局建設。經過多年的發展,蘭州現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機械製造、有色冶金、能源電力、生物醫藥、建築建材等為主的產業體系。是全國9大綜合性交通樞紐之一。2017年,我市實現生產總值2523.54億元,比上年增長5.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1.47億元,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881.74億元,增長3.1%;第三產業增加值1580.34億元,增長7.2%。
武威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是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的出土地。總面積3.23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2.5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2.51萬人、鄉村人口110.02萬人,聚居著漢、藏、回、蒙等38個民族。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為彰其“武功軍威”命名武威。是古絲綢之路要衝。境內雪域高原、綠洲風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民族風情交相輝映,具有較高的文化旅遊價值。2017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439.58億元,工業增加值65.8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323.67億元,大口徑財政收入51.34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6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2.0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7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96元。
臨夏回族自治州,成立於1956年11月,是全國兩個回族自治州和全省兩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之一。總面積8169平方公里,總人口220萬,有回、漢、東鄉、保全、撒拉等31個民族,東鄉族和保全族是以臨夏為主要聚居區的甘肅特有少數民族。曾是古絲綢之路南道要衝、唐蕃古道重鎮、茶馬互市中心,素有“西部旱碼頭”的美譽,也是文成公主進藏時的途經之地。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歌“花兒”的發源地,被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命名為“中國花兒之鄉”。臨夏磚雕、河州賢孝、保全腰刀煅制技藝、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岩花兒會五項民間藝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被命名為“中國磚雕文化之鄉”。2017年,全州完成生產總值238.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75.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9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03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80元。

生態保護

小水電對湟水河的環境破壞相當嚴重,也造成了水體污染,並嚴重影響了整個流域的生態景觀。特別是引水式水電站通常使用引水渠將河道里的水引走,在水位較低的位置進行發電。河水在發電後流回下遊河道。近十年,此類小水電飽受環保人士攻擊,因為其大量從河道引水,通常致原河道缺水甚至乾涸,河中魚類等生物無法生存,泄水清淤還會嚴重影響水質,導致下遊河道水量小,河流自淨能力變差。2015年春季,金星水電公司開閘泄水排沙,部分底泥及沉積物隨排水流入湟水河下游並進入黃河,引發蘭州發生自來水異味事件,影響巨大。
為解決這一問題,2012年,青海省政府召開的全省湟水流域污染治理工作專題會議決定關停湟水流域小型水電站,從2013年3月開始,嚴禁建設新的小水電。西寧市關停流域西寧段朝陽、湟樂、響樂等20餘家小水電站。2011年起湟水截流一律不再批建水電站使湟水河西寧段環境和水體大為改觀,一舉解決了困擾西寧多年的水污染狀況。2015年蘭州自來水異味事件之後,蘭州市、海東市簽署跨界污染聯防聯控框架協定,就跨界污染防治、環境監測和信息共享、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動、污染糾紛協調處理等工作達成一致。並制定實施方案加大跨界污染防治力度,意圖有效改善區域環境質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