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瓊寺

夏瓊寺

夏瓊寺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青海省化隆縣查甫鄉,距省會西寧95公里,臨平公路南側15公里處,是化隆縣風景區中較著名的宗教文化遊覽勝地,始建於1349年,為青海最古老的藏佛寺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夏瓊寺
  • 類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地點:青海省化隆縣查甫鄉
  • 竣工時間:始建於1349年
  • 館藏精品:舍利子、宗喀巴的金銅像、金書《甘珠爾》大藏經
  • 曾用名:法淨寺
歷史,結構,文物,人文歷史,景觀,格魯派寺院,顯宗學院,

歷史

夏瓊寺總面積為27萬平方米,始建於元至正九年(1349年),是藏傳佛教格魯創始人宗咯巴的發祥地,歷代三世、七世、十三世達賴捐金數千兩修飾了該寺殿堂,使該寺更加金碧輝煌,光彩四溢。該寺第一批經師先後充當了七世、八世達賴,九世班禪和三世章嘉活佛的經師,1788年乾隆皇帝賜名“法淨寺”,並敕賜漢、藏、蒙、滿四種文匾一幅,上題“大乘興盛地”金字。

結構

夏瓊寺自創建以來,先後修建了妙音菩薩殿、彌勒殿、金頂殿、阿底峽殿、金剛佛殿、支扎佛殿、煨桑殿、地藏菩薩殿、監河彌勒殿、山佛殿、護法神殿等十一個殿堂,構成了一處漢、藏藝術風格相結合的古建築群,整體建築莊嚴大方,雄偉壯觀,布局井然,氣勢磅礴。

文物

夏瓊寺為藏佛寺院,因藏傳佛教格魯派一代宗師宗喀巴大師在此剃度出家而聞名於世。該寺地勢異常、幽雅殊勝。寺後山崖形如展翅欲飛的鷲鳥,故得名“夏瓊寺”。寺內至今藏有舍利子和阿底峽大師靈骨裝藏的洛格夏惹觀音像、以釋迦佛舍利子裝藏的檀香木古塔、法王顧實汗的寶劍和頓珠仁欽、宗喀巴的金銅像、金書《甘珠爾》大藏經等珍貴文物。在歷史上以戒律嚴格、多出名僧而聞名於該地。

人文歷史

夏瓊寺始建於元至正九年(1349),是青海省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其創建者即宗喀巴大師的啟蒙老師曲結頓珠仁欽(1309一1385),俗稱曲結多仁波且,今黃南州同仁縣夏卜浪人,曾學經於西藏聶塘、那塘等寺,任臨洮寺法台,先後建同仁夏卜浪寺、尖扎昂拉塞康、夏瓊寺等。夏瓊寺的早期建築有官康欽莫(大護法殿)、拉康欽莫(大神殿)等。1385年頓珠仁欽去世後,其遺體存放於該寺一磚砌靈塔中,並建靈塔殿。1583年,三世達賴索南嘉措應邀去內蒙古參加俺答汗葬儀路過夏瓊寺,贈金將該塔改為餾金銅塔。十八世紀初,七世達賴噶桑嘉措又賜金鋪蓋靈塔殿金頂。此外,還有頓珠仁欽和宗喀巴師徒曾經住修的文殊殿等。1623年,該寺法台強巴林巴·丹巴仁欽創建顯宗學院;1747年,由拉薩下密院高僧曼仁巴阿旺扎西建成密宗學院;1797年,由第三世西納活佛崔臣達吉(1734一1802)建成醫明學院,後於1802年改為時輪學院。該寺原有大小建築群27處占地面積300多畝,有佛殿、僧舍共2260多間,木式樓房26座, 有“文殊修行洞”、“彌勒望河”塑像等古蹟,供有傳說用佛陀的舍利和阿底峽屍骨裝藏的洛格夏惹觀音像、宗喀巴的鎦金銅像、金汁書寫的《甘珠爾》等。清時,夏瓊寺有寺僧3000餘人,有大小活佛府邸(拉讓)25座,最出名的為德央倉、貝斯倉(亦作偉士倉)、堪布倉和夏瑪爾倉,為該寺四大活佛。據1954年統計,全寺有僧侶392戶885人。全寺有大小活佛15人,即德央倉等四大活佛及桑堪倉、夏日東倉、宗困倉、齊合夏茸倉、角毛日西倉、多雪倉、錯尕夏茸倉、西毛才讓倉、雲剛倉、扎哇倉、項欠倉等。據化隆縣委統戰部1958年9月5日統計資料,當時全寺有僧徒887人,僧房4131間,馬93匹,騾53頭,牛319頭,羊280隻,水地185.5畝,平山旱地1621.78畝,大經堂1座,小經堂2座,佛殿11座,吉哇公房61座,大廚房1座,總計488間。1958年後,夏瓊寺為保留寺院,但大部分建築被附近民眾拆除。1963年有僧徒121人,1966年11月下降到94人,當時全寺有房屋1106間,牛32頭,驢12頭,山羊28隻豬23頭,土地200畝;同年關閉寺院,僧人遣返回鄉,無家可歸者安排在當時的查甫公社各生產隊。1980批准開放,現有堂殿5間,僧舍755間,住寺僧人151戶224人(內活佛4人,完德159人),樹林近600畝,汽車1輛。

景觀

夏瓊,本為藏語,意即大鵬,乃附會山形之勢以命名。其山在查甫鄉南盡頭,勢如展翅欲飛之大鵬,雄踞黃河北岸,俯瞰九曲盤旋,遠眺千山萬壑 ,左倚尕吾山,右靠多爾福山,後托八寶山,有贊日:“青龍游於前,黃龜伏於後,灰虎臥於左,紅鳥翔於右”。東、西、北三面峰戀重疊,南面如刀劈斧削,陡峭萬仞,險絕異常。山頂建有古剎夏瓊寺,從南向北遠望,寺院恰於大鵬右肩,古人譽為佛教聖地。

格魯派寺院

夏瓊寺初建時屬於噶丹派,格魯派興起後,它和其他噶丹派寺院一樣,成為格魯派寺院,採用色拉寺佛學教程,屬於色拉寺系統。清乾隆三十六年(1772)十月,三世卻藏阿旺圖登旺秋(1725--1796)任該寺第三十九任總法台,曾捐銀4000餘兩建成該寺具有128根大柱的經堂。自此,歷輩卻藏活佛為該寺寺主,夏瓊寺成為佑寧寺的屬寺之一。重瓊寺所轄寺院《安多政教史》載有20多座,《夏瓊寺志》雲25座,主要分布在化隆縣的西半部,即今支扎鄉的支扎寺,雄先鄉的雄先寺、卡夏德靜房、賽康靜房,查甫鄉的才毛吉靜房,扎巴鄉的達東尕布寺、東沖寺、甲玉寺,德加鄉的德加寺知乎隆寺、昂思多鄉的尕吾寺尕若洞寺尖扎麻尼經堂,二塘鄉的科才卡昂寺,群科鎮的安達恰罕卡昂寺、貢依寺文布具卡昂寺,沙連堡鄉的卡崗寺、郭卜列寺,德恒隆鄉的尕加知崗寺、那加寺、塘才噶爾寺,加合鄉的多達寺麻達寺,石大倉鄉的乙什扎寺。解放前夕部分寺院已經消亡,一般傳為18座屬寺,內分上下二部,支扎、查甫地區寺院稱為上部屬寺,其下至乙什扎寺,稱之為下部屬寺。《夏瓊寺志》亦云,今海南州貴德縣白馬寺(藏語謂之郭密卻什典格寺)、化隆德恒隆若索寺、甘都東麻昂寺、海西州都蘭縣香日德鎮香日德班撣行轅等原為夏瓊寺屬彥,後獻白馬寺於卻藏活佛,獻若索寺於尖扎拉莫德千寺的直於倉活佛,獻東麻昂寺於拉卜楞寺第二世嘉木樣活佛。香日德班禪行轅最初由六世班禪賜給夏瓊寺,後因路途遠,夏瓊寺復獻於班禪大師。

顯宗學院

夏瓊寺原有大經堂1座,是為顯宗學院,另有居巴札倉(密宗學院)和曼巴札倉(時輪兼醫明學院)。顯宗學院由法台直接管理,巴札倉的主要僧職稱“居巴本洛”,曼巴札倉的主要僧職稱“曼巴喇嘛”。曼巴喇嘛從引經師(翁則)中選任,當居巴本洛接任法台後,曼巴嘛喇可接任居巴本洛。法台代表德央,貝斯、堪布、夏瑪爾四大活佛掌管全寺一切事務。下設四大頭人:一為文保,法台不在時,可代替法台掌管一切;二為僧官,負責新僧的吸收、監舍僧眾對教規的遵守等;三為僧綱,專臂各屬寺及其活佛;四為格乾,負責教經及檢查督促學經活動,四大頭人下設加索2人,協助四大頭人辦理供茶等具提事務;另設於巴18人,其中2人專管寺內倉庫,其餘16人,每4人協助一頭人,處理寺內有關事務及調解僧人間糾紛等。乾巴下設“具宦”(相當於僧眾組長)若干,侮一具宦管轄10餘戶僧人。五十年代共有具宦16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