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荊沙市)

荊州(湖北省地級市)

荊沙市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荊州,湖北省地級市,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位於湖北中南部、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腹地,全市國土面積1.4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達690萬(2017年),下轄荊州區、沙市區、江陵縣、公安縣、監利縣、石首市、洪湖市、松滋市8個縣市區和荊州開發區、華中農高區、紀南文旅區3個功能區。

荊州是一座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濱江城市。“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荊州建城歷史長達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國建都紀南城,先後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從“天下第一循吏”孫叔敖到明朝萬曆首輔張居正,從荊州走出去的宰相達138位。從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李白杜甫,大批文人墨客在荊州吟詩作賦。

荊州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重要的公路交通樞紐和長江港口城市。

2017年,荊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22.18億元。2017年6月,荊州市被命名國家衛生城市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形地貌,水文,氣候,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政治,現任領導,友好城市,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交通運輸,環境保護,歷史文化,荊州精神,民風民俗,方言,名優特產,旅遊名勝,綜述,主要景點,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荊州之名源於《尚書·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故古時荊、楚通用。沙,始稱津或江津,歷為江陵縣的重要商埠和碼頭。
文化名城——荊州文化名城——荊州
荊州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人類就在這裡創造了大溪文化等原始文化。荊州系楚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戰國時屬楚。
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楚國遷都於郢(今荊州區紀南城),都郢400餘年。秦屬南郡,定治江陵,故常以南郡喻荊州。
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設立荊州刺史部,東西漢時皆屬南郡。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荊州。後歸吳,定治南郡。
晉永和八年(352年),荊州定治江陵。
南北朝時,齊和帝、梁元帝、後梁蕭銑皆以荊州為國都。
開皇二年(582年),因與後梁聯姻,罷總管府;開皇七年並後梁,又置江陵總管;二十年改為荊州總管。大業初,復稱南郡。
荊州城區荊州城區
唐貞觀元年(627年)屬山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山南道分為東、西道,屬山南東道江陵府,設荊州大都督府,至德後置荊南節度使。上元元年(760年),以江陵為南都,改荊州為江陵府;次年(761年)罷都。
五代十國時(925年),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割據荊、歸、峽三州,稱南平王,國都設江陵。
洪武九年(1376年)湖廣行省改置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荊州府改屬河南布政司;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荊州府復屬湖廣布政使司。
清康熙九年(1670年)置上荊南道,駐荊州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上荊南道更名荊宜施道;光緒三十年(1904年)荊宜施道更名荊宜道。
民國元年(1912年)1月,荊州府裁府留縣,所轄各縣直屬荊宜道;民國三年(1914年)荊宜道更名為荊南道;民國十年(1921年)8月復稱荊宜道。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為湖北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改為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區。
鳳凰涅槃——荊州城鳳凰涅槃——荊州城
1949年7月,成立荊州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荊州專區),專署駐江陵縣荊州鎮,轄荊門、京山、鐘祥、天門、潛江、公安、松滋(駐新江口鎮)、江陵等8縣;同月,析江陵縣之沙市鎮建沙市市,屬省轄市。同年設沔陽專區,專署駐沔陽縣(1951年駐沔陽縣新堤鎮),轄沔陽(駐仙桃鎮)、漢川、漢陽(駐蔡甸鎮)、嘉魚、蒲圻、監利、石首等7縣及新堤辦事處。
1950年撤銷新堤辦事處,改設新堤鎮,歸沔陽縣領導。1951年5月26日,荊州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改為“湖北省人民政府荊州區專員公署”;同年,撤銷沔陽專區,將沔陽(駐仙桃鎮)、監利、石首3縣劃歸荊州專區;漢川、漢陽2縣劃歸孝感專區;嘉魚、蒲圻2縣劃歸大冶專區。
1952年,由沔陽縣析置洪湖縣,駐洪湖。1953年,由公安、松滋、石首3縣析置荊江縣,駐陡湖堤;同年2月,五三農場成立;7月1日,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荊州地區總人口541.02萬人。1955年撤銷荊江縣,併入公安縣,公安縣遷駐原荊江縣址陡湖堤,原公安縣城關改名為南平鎮;同年,沙市市劃歸荊州專區管轄。1960年以江陵縣的沙洋鎮設立沙洋市,由荊州專署領導。1961年撤銷沙洋市,改設為沙洋鎮,劃歸荊門縣領導。1968年3月27日,荊州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
1970年,荊州專區改稱荊州地區,地區駐江陵縣,轄沙市市及江陵、荊門、鐘祥、京山、監利、石首(駐繡林鎮)、天門、潛江、沔陽(駐仙桃鎮)、洪湖(駐新堤鎮)、公安(駐陡市鎮,即原陡湖堤鎮)、松滋(駐新江口鎮)等12縣。1975年全地區“撤區並社”,撤銷119個區(鎮),將721個小公社合併為221個大公社。1978年10月,撤銷荊州地區革命委員會,設立地區行政公署。
1979年,沙市市改由省直轄;由荊門縣的城關鎮及附近地區設立荊門市,由荊州地區領導。1983年3月,全區開展“政社分開,建立鄉政權”,公社、管理區、生產大隊和縣轄鎮分別改為105個區,596個鄉,5720個村和58個縣轄鎮;8月19日,國務院批准荊門市升為地級市;撤銷荊門縣,將荊門縣的行政區域併入荊門市(1985年設立東寶區、沙洋區)。
1986年5月2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石首縣,設立石首市(縣級)。1987年7月31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7]130號)撤銷洪湖縣,設立洪湖市(縣級)。
1994年9月2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荊州地區、沙市市、江陵縣,設立荊沙市(地級)。荊沙市新設沙市區、荊州區和江陵區。沙市區轄原沙市市的解放路、崇文路、中山路、勝利路、朝陽路5個街道辦事處和立新、關沮、聯合、羅場4個鄉;荊州區轄原江陵縣的荊州、川店、馬山、李埠、彌市5個鎮和紀南、八嶺山2個;江陵區轄原江陵縣的郝穴、觀音壋、岑河、資市、灘橋、熊河、白馬寺、沙崗、普濟9個鎮和馬家寨、秦市2個鄉。
荊沙市轄原荊州地區的松滋縣、公安縣、監利縣、京山縣和新設的沙市區、荊州區、江陵區。原荊州地區的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鐘祥市、石首市、洪湖市由省直轄。湖北省政府批准,鐘祥市、石首市、洪湖市由荊州市代管。
1995年12月29日,民政部批准撤銷松滋縣,設立松滋市。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批准將荊沙市更名為荊州市。
1996年12月2日,國務院批准將荊州市管轄的京山縣劃歸荊門市管轄和將荊州市代管的鐘祥市劃歸荊門市代管。
1998年7月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荊州市江陵區,設立江陵縣。縣人民政府駐郝穴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荊州市下轄荊州、沙市兩區,江陵、公安、監利三縣和松滋、石首、洪湖三市。市政府駐地沙市區。
名稱
面積
k㎡
區劃
郵編
區劃代碼
街道


開發區
居委會
村委會
1046
3
7
1
36
119
434020
421003
469
5
4
1
87
91
434000
421002
1032
6
2
13
203
434101
421024
2235
14
2
1
31
243
434200
421087
2257.5
14
2
1
60
326
434300
421022
1427
2
11
1
1
29
274
434400
421081
3118
18
3
1
65
767
433300
421023
2519
2
14
1
2
40
448
433200
421083

地理環境

荊州市位於東經111°15°—114°05°,北緯29°26°—31°37°。地處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全市,全長483公里。荊州東連武漢、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荊門、襄陽。總面積1.41萬平方公里,
荊州長江中游重要交通節點,全國東西向最長國道318國道與南北向最長國道207國道交匯處,東西向滬漢渝高速公路(上海—武漢—重慶)與二廣高速公路(內蒙古—廣東)交匯處,蒙華鐵路與長江兩條貨運大通道交匯處,是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通江達海的門戶,公路、鐵路、航空、水路交通承東啟西、聯接南北,交通十分便利。
伴隨著“北煤南運”大通道蒙華鐵路於2019年全面建成和荊江航道的綜合整治,荊州正在加快建成集“鐵、公、水、空”於一體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將成為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物流通道。
鐵路:現有漢宜高速客運鐵路、焦柳鐵路,在建蒙華重載鐵路、江漢平原貨運鐵路。規劃武貴高速鐵路、荊岳高速鐵路、荊荊客專。
公路:高速公路:“二環三橫六縱”市域快速通道(“二環”即沙公高速南延線、江北高速東延線、二廣高速改線等,沙公高速、滬蓉高速和襄荊高速的中心城區內環,荊州長江大橋、荊州長江公鐵兩用橋的高速公路跨江外環;“三橫”即滬渝高速、江南高速、江北高速+洪監高速;“六縱”即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荊州段、隨岳高速、潛石高速、沙公高速、二廣高速、枝江至石門高速荊州段)。
普通公路:207國道、318國道、351國道、荊松一級公路、荊當一級公路、荊監一級公路等。
航空:荊州民用機場將於2020年初建成通航,荊州中心城區1小時車程可達宜昌三峽機場,2小時左右車程可達武漢天河國際機場。
水路:長江黃金水道穿越荊州境內483公里,荊州(鹽卡)港是長江中上游僅次於武漢、重慶的第三大綜合性港口,可停靠5000噸級船舶,年貨櫃運輸能力60萬標箱。

地形地貌

荊州市以平原地區為主體,海拔20~50米,相對高度在20米以下,其中平原湖區占78.7%,丘陵低山區占21.1%。丘陵主要分布於松滋市的老城、王家橋、斯家場和荊州區的川店、八嶺、石首市桃花山等地,海拔100~500米,相對海拔50~100米,低山主要分布於松滋市西南部與湖南省交界處,海拔500米左右。

水文

荊州市河流交錯、湖泊密布。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條,均屬長江水系,主要有長江幹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調弦河等。荊州湖泊眾多,全市有千畝以上湖泊30多個.總面積8萬公頃,其中洪湖為湖北省第一大湖,總面積3.5萬公頃,長湖次之,總面積1.2萬公頃。

氣候

荊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能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全市太陽年輻射總量為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1800~2000小時,年平均氣溫15.9~16.6℃,年無霜期242~263天,多年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間。有足夠的氣候資源供農作物生長。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陽輻射量占全年75%,≥10℃的積溫為全年80%,水熱同步與農業生產季一致的氣候條件,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發育。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荊州市已發現礦產35種,其中探明有一定工業儲量的13種,已開採利用的20種。主要能源礦產有石油、煤炭;化學礦產有岩鹽芒硝硫鐵礦重晶石;建材礦種有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粘土河道砂卵石;冶金輔助材料有白雲岩、優質矽石、耐火粘土;新型礦種有膨潤土。此外還有砂金、脈金等。荊州地質構造單一,礦床賦有條件好,圍岩性質穩定,除石油煤炭外,非金屬礦產絕大部分裸露地表,便於露天開採。礦產分布集中,全市大多礦產資源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區,散布在城鎮周邊,交通便利,礦產開發外部條件優越。

水資源

荊州市市水域面積大,以洲灘、湖泊為主的濕地資源獨具地域特色。歷史上水產生產以天然捕撈為主,1952年養殖水面只有0.1萬公頃,隨後水面開發利用逐年增大,1998年全市養殖水面7.29萬公頃,其中池塘占48%、湖泊占37.7%、水庫占5.4%。

土地資源

荊州市土地總面積折合140.93萬公頃,屬人多地少的地區。據第一次農業普查資料顯示,全市已利用的農業用地為72.77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51.6%,在已利用的農業用地中,耕地占82.3%,人均占有1.41畝.養殖水面8.0%,林地占8.1%,園地占1.6%。全市土壤由近代河流沖積物和新生代第四紀粘土沉積物形成,以水稻土、潮土、黃棕壤為主體,土層深厚肥沃,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發育。

生物資源

荊州市生物資源豐富,具有種類多、分布廣、南北兼備的特點。全市栽培作物品種千餘種,還有不少地方良種,浮游生物、維管束植物和魚類資源是全市的一大優勢。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8年底,全市公安部門統計年末總戶數為199.83萬戶;戶籍人口為641.28萬人,其中城區111.36萬人。全市年末常住人口559.02萬人,其中:城鎮311.99萬人,鄉村247.03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5.81%。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90元,比上年增加2617元,增長8.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00元,比上年增加1338元,增長8.4%。城鎮、農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分別達49.4平米、56.57平米。

民族

荊州市是一個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分散雜居城市。截至2018年3月,全市有31個少數民族,3.34萬人,約占全市總人口0.35%。其中中心城區少數民族人口1.12萬人,占全市少數民族人口的32.01%。全市有2個民族鄉,即洪湖老灣回族自治鄉和松滋卸甲坪土家族自治鄉。少數民族人口達百人以上的村、街、場、廠有36個。
少數民族中萬人以上的民族2個,即回族,土家族;萬人以下千人以上的民族1個,即滿族;千人以下百人以上的民族4個,即蒙古族、苗族、侗族、壯族。回族主要分布在洪湖老灣回族鄉及沙市、荊州、公安等地;滿族、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沙市、荊州一帶;苗族主要分布於沙市、荊州兩地;侗族、壯族主要分布於洪湖、沙市等地。全市正式掛牌的民族中學有2所,即洪湖老灣回族鄉民族中學和松滋卸甲坪土家族鄉初級中學;有民族國小5所,其中洪湖老灣回族鄉2所、松滋卸甲坪土家族鄉1所、石首市和荊州區各有回族國小1所,共有學生1400餘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600餘人,約占45%。

政治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市委書記
何光中
市委副書記、市長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參考資料來源

友好城市

國際
城市
所在國家
締結時間
會津若松
日本
1991年6月15日
烏克蘭
1996年7月1日
韋斯特切斯特郡
美國
1998年6月12日
韓國
2004年10月19日
美國
2007年5月15日
國內
江西省九江
浙江省紹興市
黑龍江省佳木斯

經濟

綜述

2017年,荊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22.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6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9.72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847.95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684.51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結構由2016年的22.2:42.6:35.2調整為20.3:44.1:35.6。
相比2016年,第二產業比重上升1.5%,第三產業比重上升0.4%。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批發和零售、住宿和餐飲、金融、房地產和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分別增長5.0%、6.5%、6.5%、11.2%、6.4%和18.0%。
2017年,荊州市居民消費價格水平上漲1.9%,分類別看:食品菸酒類下降0.9%,衣著類下降0.2%,居住類上漲3.8%,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7%,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3.0%,醫療保健類上漲9.7%,交通和通信類上漲2.0%。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5.8%,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7.7%。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3.95萬戶,其中:新登記私營企業0.77萬戶,新登記個體工商戶3.18萬戶。
2017年,荊州市每百戶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洗衣機96台,電冰櫃103台,微波爐44台,彩電130台,空調150台,熱水器100台。每百戶城鎮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為30輛,每百戶農村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為13輛。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擁有計算機70台,其中接入網際網路的67台,近7成家庭開通了寬頻網路。
2017年,荊州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232.30億元,增長11.5%,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38.12億元,增長57.1%,商品房銷售面積317.5萬平方米,增長30.4%。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784.61億元,增長29.3%;民間投資1402.62億元,增長2.2%。按產業劃分,全市一、二、三次產業投資分別完成92.82億元、971.29億元和1168.18億元,分別增長62.3%、5.9%和13.7%。全市在建項目2653個,增長16.3%,其中新開工項目2040個,增長12.3%。全市基礎設施投資完成670.00億元,比2016年增長19.3%。其中:水利行業投資完成72.94億元,增長46.8%;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投資完成193.61億元,下降6.5%;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完成235.76億元,增長55.8%。
2017年,荊州市完成財政總收入191.98億元,比2016年增長9.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2.50億元,增長8.7%。分徵收部門看:國稅收入97.10億元,比2016年增長12.6%(考慮營業稅轉入因素);地稅收入56.25億元,比2016年增長12.8%(考慮營業稅轉出因素)。分稅種看:國內增值稅40.81億元,改徵增值稅32.90億元,營業稅0.60億元,企業所得稅28.21億元,個人所得稅10.21億元,分別增長11.9%、117.5%、-96.1%、13.1%和12.9%。
2017年,荊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28.99億元,增長6.3%。其中:一般公共服務39.58億元,比2016年增長7.1%;教育61.43億元,比2016年增長8.4%;社會保障和就業66.24億元,比2016年增長27.2%;醫療衛生44.35億元,比2016年增長17.8%。
2017年,荊州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73元,比2016年增加2307元,增長8.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62元,比2016年增加1255元,增長8.5%。城鎮、農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分別達49.50平米、53.43平米。

第一產業

2017年,荊州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09.58億元,比2016年增長4.5%;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13.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6年增長4.4%。糧食種植面積626.54千公頃,比2016年增加18.33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54.31千公頃,減少2.14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235.64千公頃,增加2.17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96.84千公頃,增加1.26千公頃;糧食總產量389.02萬噸,比2016年增產39.23萬噸,增長4.7%;棉花總產量4.93萬噸,減產0.10萬噸,下降2.0%;油料產量56.57萬噸,增產1.90萬噸,增長3.5%;蔬菜產量297.46萬噸,增產8.30萬噸,增長2.9%。全市生豬出欄474.72萬頭,比2016年增長1.7%;年末生豬存欄371.30萬頭,下降8.8%。全年家禽出籠6240.57萬隻,下降0.1%;年末家禽存籠5134.75萬隻,下降0.8%;禽蛋產量15.89萬噸,下降3.4%。全年水產品產量為109.77萬噸,比2016年減少1.38萬噸,下降1.2%。

第二產業

2017年,荊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288家,比2016年淨增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比2016年增長8.2%。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增加值增長6.5%,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0.3%。按所有制分:國有經濟增加值增長13.1%,集體經濟增加值下降-21.0%,股份制經濟(含私營經濟)增加值增長7.9%,外商及港澳台投資經濟增加值增長13.6%。高新技術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完成增加值190.91億元,比2016年增長15.3%。全市工業用電量64.02億千瓦時,比2016年增長7.6%。
2017年,荊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278.84億元,比2016年增長8.7%,產品銷售率為97.0%。實現出口交貨值81.8億元,上漲23.9%,利潤總額119.76億元,增長9.1%,稅金總額46.96億元,增長0.1%。建築業全年資質以內建築企業244家,完成施工產值259.72億元,實現建築業增加值80.72億元,增長14.7%。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579.33萬平方米,建築單位新開工房屋建築施工面積712.41萬平方米,招投標承包面積220.85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17年,荊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8.57億元,比2016年增長10.6%,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實現零售額463.81億元,增長13.9%。分城鄉看:城鎮實現零售額448.00億元,增長14.1%;鄉村實現零售額15.81億元,增長10.3%。分行業看:批發業銷售增長10.4%,零售業增長13.8%,住宿業增長13.1%,餐飲業增長15.3%。全市進出口總額14.22億美元,增長26.3%,增速提高33.1%;出口總額12.18億美元,增長23.9%,增速提高31.2%。全市接待遊客達416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60.0億元,比2016年增長30%。
荊州長江大橋荊州長江大橋
截至2017年底,荊州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2897.70億元,同比增長13.9%,比年初增加354.12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933.53億元,比年初增加171.82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412.97億元,比年初增加99.16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1389.02億元,同比增長17.2%,比年初增加203.37億元。從期限結構看:短期貸款429.75億元,比年初減少10.36億元;中長期貸款903.99億元,比年初增加216.82億元。
2017年,荊州市實現保費收入128.66億元,比2016年增長20.7%。其中:財產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28.50億元,增長13.4%;人身險公司保費收入100.16億元,增長23.0%。各項賠付和給付支出35.31億元,比2016年增長32.3%。其中:財產險公司賠款支出12.60億元,增長21.9%;人身險公司賠付支出22.72億元,增長38.9%。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截至2017年底,荊州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15家,比2016年增加36家。全年爭取各級科技計畫項目59項,爭取經費1357萬元。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項目94項,超額完成全年55項任務的71%;登記技術契約交易額達到24.8億元,比2016年增長32.6%。專利申請量達4387項,其中發明申請1356項,企業申請1675件。專利授權量2014項,其中發明授權272項,企業申請413件。

教育事業

省屬重點大學——長江大學省屬重點大學——長江大學
截至2017年底,荊州市各級各類學校共1204所(不含國小教學點和高校),其中中等職業學校19所,普通高中56所,普通國中12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8所,國小392所,特校8所,幼稚園547所。
全市共有在校生69.89萬人,其中中等職業學校2.95萬人,普通高中8.27萬人,普通國中13.30萬人,國小30.31萬人,特殊學校683人,幼稚園14.99萬人。全市共有教職工5.21萬人,其中中等職業學校2563人,中學2.20萬人,國小1.51萬人,特殊學校153人,幼稚園1.23萬人。
2019年10月,通過教育部現代學徒制第一批試點單位驗收。
普通本科高校
普通專科院校
成人院校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底,荊州市共有文化事業機構176個,從業人員1244人。藝術表演團體6個,藝術表演場所4個,公共圖書館8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124.41萬冊。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底,荊州市有醫療衛生機構3297個,衛生機構人員數4209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2358人。全市擁有各類病床30340張。

社會保障

2017年,荊州市社會保險費收入70億元,其中基本養老保險收入43.56億元。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年末參保人數105.5萬人,其中在職職工63.4萬人,離退休人員42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年末參保人數235.97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年末參保人數65.42萬人;工傷保險年末參保人數34.4萬人;失業保險年末參保人數32萬人;生育保險年末參保人數21.6萬人。全市新增城鎮就業8.52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04萬人。2020年2月12日,被民政部和財政部共同確定為第五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

交通運輸

2017年,荊州市完成貨運量1.67億噸,貨物周轉量591.21億噸公里,分別比2016年增長8.3%和4.4%。完成客運量6349.71萬人,旅客周轉量33.83億人公里,分別下降1.3%和2.4%。(不含鐵路數據)

環境保護

2017年,荊州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0.419噸標準煤/萬元,繼續保持下降態勢,年初確定的3%的下降目標順利完成。全市濕地保護面積達到19萬公頃,國家級、省級濕地公園達到11個,自然濕地面積達到71.2萬公頃。市縣兩級飲用水保護區劃分全部完成,14個地表水考核斷面達標率提高到79%,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全市森林面積483萬畝,森林撫育面積45萬畝。

歷史文化

荊州精神

關公鎮守荊州十年,其“忠、義、仁、勇”的精神品質千古流芳,成為華人崇拜的“武聖”“財神”。始建於三國時期的荊州古城牆,被譽為“中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荊州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孕育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拓精神,“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進取精神,“清廉高潔,至死不渝”的屈原精神,“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九八抗洪精神,以及“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事件處置中荊州人民展示的“大義大愛”精神,都成為荊州有別於其他城市的鮮明特徵。

民風民俗

關帝廟會每年正月和農曆5月13日,關帝廟都要舉行大型廟會,屆時,荊州人在這裡玩龍燈,劃採蓮船,騎馬射箭,吹喇叭套轎子,把關帝廟內外鬧騰得紅紅火火。荊州人敬仰關公,已成了千年不變的習俗。
荊州花鼓戲荊州花鼓戲
龍舟節荊州是中國龍舟文化的發源地,一年一度的“中國荊州國際龍舟節”,已成為荊州獨具特色的文化品脾、擴大開放的重要載體和全市人民的盛大節日。
荊州花鼓戲是湖北省的主要地方劇種之一,舊稱花鼓子、沔陽花鼓戲天沔花鼓戲

方言

荊州地區方言以西南官話為主,散有湘語和贛語分布。
方言區
方言片
分布地區
成渝片
松滋市北部,如新江口、八寶、沙道觀、涴市等鎮
公安縣北端,如埠河等鎮
荊州區西部,如川店、紀南、李埠等鎮
沙市區,如沙市城區
洪湖市大部,如王家灣瞿家灣峰口新堤等鎮
常鶴片
公安、石首、監利、江陵四縣大部。
松滋市南部,如洈水紙廠河等鎮
洪湖市、監利縣部分鄉鎮,如燕窩等鎮
長益片
監利縣、洪湖市部分鄉鎮,如柘木白螺螺山等鎮

名優特產

荊州的美食很多,其中通常有荊州魚糕、魚丸、千張扣肉、皮條鱔魚、冬瓜鱉裙羹、珍珠糯米丸子、江陵八寶飯、公安牛肉、松滋杜婆雞、石首筆架魚肚、洪湖蓮藕藕帶、洪湖野鴨。小吃:早堂面、公安鍋盔、公安豆皮、米丸子、元豆泡糯米、黃家堂牛肉米粉、小胡鴨等。
荊州魚糕
魚糕,作為荊州/沙市地區的八大名餚其歷史源遠流長。“荊州魚糕”是用白色魚肉製作的,可用紅色魚肉炸魚丸子,和雞肉、豬腰子、豬肚燴菜,成為荊州宴席名餚。
千張扣肉
此菜以肥瘦兼有的五花豬肉為原料,經煮炸,上紅糖色,切成薄片,以碗扣住蒸熟,由於肉片薄如紙,形如梭,片數多,故名千張扣肉,又名梳子肉。
冬瓜鱉裙羹
冬瓜鱉裙羹是以鱉(又稱甲魚、團魚、腳魚)的裙邊和嫩冬瓜一起煨制的一種湯。其製法講究,選料精細。先將裙邊肥大的鱉宰殺後取下裙邊切成塊狀,以旺火爆炒,再加雞湯和調料煮,然後放入嫩冬瓜塊清燉,直至鱉裙溶爛。
油炸藕丸
傳說乾隆皇帝三下江南途經洪湖時,當地州官為敬奉天子,要廚師們拿出絕技,讓天子吃藕不見藕。廚師們尋思各自的拿手好戲,其中一個廚師想起饑荒之年以藕充飢,把藕搗碎後做藕丸吃的事,於是五味調合,精烹細作。乾隆皇帝吃了,龍顏大開,回京後將油炸藕丸定為御膳。
荊州八寶飯
荊州八寶飯原是清代的一位御廚從宮廷出來後,到荊州城開設飯館流傳下來的。這種八寶飯用紅棗、蓮子、苡米仁、桂元內、蜜櫻桃、蜜冬瓜條、糖桂花以及糯米先蒸製成坯,再加白糖、豬油散燴而成。由此又名叫“散燴八寶”。吃到口裡,覺得潤滑溶消,香甜透味,油而不膩,甜而不厭。
早堂面
早堂面是沙市著名的傳統早點,已有百年歷史。關於早堂面的來歷,比較令人信服的說法是在1895年沙市開埠後,當地一麵館老闆根據這裡的碼頭工人因從事體力勞動喜歡吃油水厚重食物的特點,製作了這種油厚碼肥、湯鮮味美的麵條。由於碼頭工人多在凌晨時分到麵館吃麵後上工,故得此名。

旅遊名勝

綜述

荊州又稱江陵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著名的三國古戰場,歷史上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都發生在這裡。荊州古城地處連東西貫南北的交通要塞,歷來均為兵家必爭之地,荊州城屢毀屢建,荊州古城最後一次修建是在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依原址而建,保存至今,是“中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
全市旅遊景點呈現“一城多片”的格局。“一城”即中心城區的荊州古城歷史風景旅遊區,其中包含景點:荊州古城牆,東門風景區,金鳳廣場,圖騰柱,九龍橋,九龍淵公園,關公義園,南門景區,關帝廟,關羽祠,荊州博物館,荊州文博園,荊州古玩城,三義街,大北門景區,太暉觀,九老仙都景區,江陵盆景園,明月公園,張居正故居,鐵女寺。荊州博物館被評為國家首批“4A”博物館,位居全國地市級博物館之首,館藏文物達13萬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近500多件(套)。
市區內景點:中山公園,章華寺,文湖公園,玉橋遊樂園,濱江公園,萬壽寶塔,菩提寺等,周邊景點包括:長湖濕地保護區,紀南城考古遺址公園,郢城遺址,熊家冢遺址博物館,八嶺山國家森林公園,遼王墓,北閘風景區。

主要景點

荊州古城
荊州古城牆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牆體保持完整,形制完備,在中國七大古城牆中排名第二,已經聯合中國七大古城牆城市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荊州(荊沙市)
荊州古城總面積4.6平方公里,分為三層,最外層為水城、中間是磚城,裡面是土城,水城(護城河(全長10500米,寬30米,水深4米,西通太湖,東連長湖,與古運河相連;城牆四周原有東門(迎賓門)、小東門(公安門、水門)、北門(拱極門)、小北門(遠安門)、西門(安瀾門)、南門(南紀門)6座城門。
除小東門外,其它五座城門都由兩道門組成,有瓮城,建國後,又新開3座城門,分別是新東門、新南門、新北門,均無瓮城,原來6座城門上都有城門樓,分別是賓陽樓、望江樓、九陽樓、曲江樓、朝宗樓、景龍樓等,其中以曲江樓和景龍樓最為出名。
章華寺
章華寺位於湖北省沙市太師淵,為荊楚名剎,同漢陽歸元寺、當陽玉泉寺並列為湖北三大叢林,是湖北省重點保護單位。
據寺內碑文記載,該寺始建於元代泰定年間,即1325年左右。清代章華寺重修。殿宇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有山門、天王殿、財神殿、韋馱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彌陀殿、藏經樓、禪堂、念佛堂、淨月堂、齋堂、客堂、方丈室等主體建築,規模巨大,雄偉壯觀。整座寺廟為宮廷式建築格局,布局合理,金碧輝煌。
荊州博物館
荊州博物館位於荊州城西門內側,是一座融陳列展覽、宣傳教育、文物收藏與保護、考古發掘與研究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地方性綜合博物館,館舍占地面積5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達2.3萬平方米,由古建築開元觀、陳列大樓、珍寶館、考古修復大樓、文物保管大樓、楚樂宮和辦公樓等組成。
開元觀始建於唐開元年間,明清時重修,現存山門、雷祖殿三清殿祖師殿等建築物,是一組基本完整的道教古建築群;陳列大樓是一幢三層大屋頂琉璃瓦仿古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珍寶館為前後三重庭院式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
有工作人員105人,設有辦公室、考古研究所、文物勘探大隊、陳列部、宣教部、文物保管部等業務機構。隸屬於荊州市文化局。1993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地縣級十佳優秀博物館,1995年被文化部、人事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集體。2000年,國家旅遊局授予4A級旅遊景點。
關公義園
荊州關公義園位於荊州古城東南側,東北緊鄰荊州市護城河,南臨學苑路,西臨鳳台路,規劃用地面積228畝,項目總投資15億元,以“義”為主題,以多種方式生動展現關公“義薄雲天”的一生。園內矗立著世界最大體量關公青銅雕像,是世界和平藝術家、當代藝術大師、“福娃之父”韓美林的收山之作。
雕像總高58米,寓意關公一生度過了58個春秋,重1200餘噸,內部採用鋼構固定,外貼4000多片青銅片。關公聖像雙目微醺,不怒而威,側身迎風而立,右手拖一把70米長大刀,整個身軀如山巒般屹立。
黃山頭森林公園
黃山頭國家森林公園是1992年7月經國家林業部批准的首批國家級森林公園之一。坐落於武陵山余脈延伸的黃山,北枕長江,南撫洞庭,地處湖北省荊州市南部,為鄂南湘北邊界公安、石首、安鄉三縣市的結合部。荊(荊州)東(東嶽廟)高速公路和207國道從北側穿過。
距荊州100公里,是集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遊覽勝地。突兀千里平川之上的黃山,因“土石皆黃色”故名。黃山頭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00平方公里,其中心景區50平方公里,大小32峰,主峰海拔286米。

著名人物

楚莊王熊侶,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居於王位。楚莊王熊侶在前人的基礎上,領導楚國當上了春秋五霸之一的霸主。
楚威王羋姓,原名熊商,楚宣王之子。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打敗越王無疆,盡取吳地,在長江邊在石頭山(今清涼山)上建立金陵邑(南京城)。威王十年而卒,子楚懷王繼位。
伍子胥(前559~前484)。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名員(音雲,yun第二聲),字子胥。春秋末期楚國大夫伍奢之次子,先祖原姓乾,名荒,因有功於周,被賜封為伍哲功,其子孫遂以伍為姓。春秋時楚國人。
岑參(約715~770)唐代詩人。荊州人。岑羲之侄。少年孤貧,刻苦讀書。天寶三年(744)進士,始任右內率府兵曹參軍。陸游稱譽其為"太白、子美之後一人而已"。傳世作品有後人所輯《岑嘉州詩集》8卷。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荊州人。少年舉進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後中進士。寶應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
張居正嘉靖四年(1525)出生在荊州城東門外的草市,明朝內閣首輔,字叔大,號太岳,少名白圭。參加郡試時,大司徒李士翔替他更名為居正。他厲行改革,於萬曆元年(1573)提出“考成法”,整頓吏治,裁減冗員,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以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為主,雖萬里之外,朝下而夕行”。
袁宗道(1560~1600)明代文學家,“公安派”的發起者和領袖之一,與弟宏道、中道並稱"三袁"。字伯修,號玉蟠,又號石浦。荊州公安人。萬曆十四年(1586)禮部會試第一,次年任翰林院編修,授庶吉士。萬曆二十五年八月,以翰林院修撰充東宮講官,“雞鳴而入,寒暑不輟”。萬曆二十八年秋,在北京“竟以憊極而卒”。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公安派”主帥,袁宗道二弟。字中郎,號石公,又號六休。荊州公安人。生性直爽,喜游山水。他傳世的有詩歌1700多首,遊記、書札、序跋、碑記、傳狀、日記、雜文等近600篇。成就最大的是山水遊記,清新秀俊,自成一家。後人將其全部詩文編為《袁中郎全集》行世,近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袁宏道集箋校》本。
袁中道(1570~1626)明代文學家,“公安派”領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字小修。荊州公安人。16歲中秀才,以豪傑自命,性格豪爽,喜交遊,好讀老莊及佛家之書。至萬曆三十一年(1603)34歲時才考中舉人。萬曆四十八年升南京吏部主事。天啟四年(1624)升南京吏部郎中。兩年後病逝於南京,終年57歲。他的文學主張基本與兩胞兄相同,反對模擬剽竊,崇尚個性。著作有《珂雪齋集》、《游居柿錄》等。
歐陽山(1908—2000),現代作家。原名楊鳳岐,筆名凡鳥、羅西等。1908年12月出生在湖北荊州一個城市貧民家裡。因家境貧寒,幾個月時被賣給姓楊的人家。從小便隨養父四處奔波,在外流浪,接觸過很多下層社會的窮苦人。16歲第一篇短篇小說《那一夜》在上海《學生雜誌》上發表,從此開始了文學創作。著有作品《玫瑰花殘了》、《英雄三生》、《前程似錦》、《一代風流》、《三家巷》等。新中國成立後,長期擔任文藝界的領導工作,歷任中國作協廣東分會主席、廣東省文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等職。
傅自應湖北省荊州市監利人,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副部長,現任江蘇省副省長。
賀炳炎湖北荊州市松滋人,於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
張風波享譽國際的經濟學家。1957年生於荊州。中國首位學成歸國的經濟學博士,專心鑽研國際最新成果,致力於經濟、尤其是金融的現代化管理。在國內外出版十多部著作。國際著名出版發行公司Books LLC於2010年5月編輯出版了經濟學家人物傳記《經濟學家指南》。這部1166頁的巨著彙編了享譽國際的全球著名經濟學家的學術成就。張風波及6位歐美經濟學大師名列書名。
唐良智男,漢族,1960年6月出生,湖北荊州洪湖人,198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8月參加工作,華中科技大學西方經濟學專業畢業,博士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高級工程師,研究員,現任中共武漢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副省級)。
夏勇1961年生,湖北荊州人,2005年6月,中共中央保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國家保密局局長。2013年3月,任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字同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78年10月考入西南政法學院,先後獲法學學士、法律史學專業碩士、法學理論專業博士學位(北京大學)。曾在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和博士後研究人員。1981年7月開始發表作品。1982年7月從事法學教育和研究工作。歷任助教、講師、副研究員(副教授)、研究員(教授)。
袁泉1996年袁泉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與章子怡、梅婷、劉燁成為同班同學。上中戲時,袁泉就與第五、六代導演滕文翼、霍建起等合作了《春天狂想曲》、《藍色愛情》、《上海紀事》等影片,其中《春天狂想曲》獲得了當年金雞獎的最佳女配角獎,《上海紀事》獲當年金雞獎的最佳女主角提名,《藍色愛情》獲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同時獲得當年金雞獎的最佳女演員提名。2002年,電影《美麗的大腳》讓這位只有25歲的女孩再次奪走了“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的桂冠。
周莉央視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天下第一樓》中,湖北荊州女孩周莉飾演的名廚玉雛兒讓觀眾眼前一亮。周莉1998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2003年,周莉憑藉電影《風雨十二年》中“宋慶齡”一角獲得了第九屆中國電影表演學會“金鳳凰獎”。電視連續劇《九九歸一》中的鄭奉儀,也是周莉留給觀眾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曾黎湖北荊州沙市人,中國內地著名女演員。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96級本科畢業,與章子怡、梅婷、袁泉、秦海璐、胡靜、張彤、李敏並稱中戲“八大金釵”。中戲畢業後進入全總文工團,先後在《煙雨紅顏》、《東西奇遇結良緣》、《江山為重》、《男才女貌》、《歸途如虹》、《理髮師》、《妯娌的三國時代》等多部影視劇中出演重要角色。
夏梓桐原名陶蕊,湖北荊州沙市人,中國內地新生代女演員,2007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2009年參加國際旅遊小姐大賽荊州賽區並代表荊州賽區進入湖北賽區榮獲國際旅遊小姐湖北賽區亞軍,同年代表湖北賽區榮獲國際旅遊小姐中國總決賽慈善小姐榮譽,因此被香港星皓公司相中,2010年香港星皓投巨資邀請周潤發、甄子丹等15位明星大腕打造《大鬧天宮》夏梓桐作為星皓力推新人以女一號”九尾狐“閃亮登場,一時間在娛樂圈中瞬間引爆,並以22歲年紀進駐香港杜莎名人蠟像館,超越阿sa(蔡卓妍)23歲進駐的記錄,成為進駐該館最年輕的女演員。
李樂成湖北荊州市監利人,男,漢族,1965年3月生,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9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文化,學士學位,高級工程師。曾經中共宜昌市委副書記,宜昌市人民政府市長、黨組書記,現任湖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諶龍:湖北荊州人,中國羽毛球隊主力隊員。2000年進入廈門隊,2006年6月9日進入國家隊二隊;2007年世界青年錦標賽,獲得男單冠軍。他以優異的表現被看做林丹的接班人。2016年8月20日,諶龍獲得里約奧運會羽毛球男子單打金牌。

城市榮譽

名稱
獲獎時間
頒發機構
長安杯
2017年9月
中央綜治委
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9年中國地級市百強第70名
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
2018年
全國校足辦、教育部辦公廳
2019年11月15日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2019年11月25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