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疙瘩

芥菜疙瘩

芥菜疙瘩(學名:Brassica napiformis L. H. Bailey )是十字花科,蕓薹屬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50厘米,全株無毛,塊根圓錐形,外皮白色,根肉質,白或黃色,有辣味,基生葉少數,大頭羽狀淺裂,葉片裂片寬卵形,邊緣有不整齊尖齒,莖生葉似基生葉,花淺黃色,萼片披針形或長圓卵形,花瓣倒卵形,種子球形,黑褐色,4-5月開花,5-6月結果。

中國各省有栽培。芥菜疙瘩喜冷涼濕潤氣候,不耐霜凍,也不耐炎熱,土壤過溫或過乾都不利於生長。

該種塊根鹽醃或醬漬供食用;和蘿蔔同切成細絲作辣菜食用。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二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全株無毛,稍有粉霜;塊根圓錐形,直徑7-10厘米,半在地上,外皮白色,根肉質,白色或黃色,有辣味,半在地下,兩側各有1條縱溝,在縱溝內生鬚根;莖直立,從基部分枝。
基生葉少數,大頭羽狀淺裂,長10-20厘米,至少在幼時下面脈上及邊緣有少數刺毛,頂裂片寬卵形,長達9厘米,頂端圓鈍,邊緣有不整齊尖齒,基部有2顯明側裂片及數個小裂片,疏生;葉柄長3-4.5厘米;莖生葉似基生葉,長5-12厘米;上部莖生葉長圓披針形,近全緣或全緣,無柄或稍抱莖。
花淺黃色,直徑7-8毫米;萼片披針形或長圓卵形,長約6毫米;花瓣倒卵形,長8-10毫米,頂端微凹,有細爪。長角果線形,長3-5厘米,稍側扁,喙圓錐形,長5-7毫米;果梗長5-8毫米。
種子球形,直徑約1.5毫米,黑褐色,有細網紋。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產地生境

中國各省有栽培。模式標本采自歐洲。芥菜疙瘩喜冷涼濕潤氣候,不耐霜凍,也不耐炎熱,高於25℃則生長緩慢且品質差,尤其是大型包型芥菜疙瘩品種,淺根型作物根入土淺,抗旱抗澇能力差,土壤過溫或過乾都不利於生長。
芥菜疙瘩芥菜疙瘩

繁殖方法

精選種子:芥菜疙瘩種子,首先應進行精選,除了混入的雜質外,還應選取飽滿的種粒,由於芥菜疙瘩種子細小,一般通過水洗來挑選,即將種子浸入水中並不斷攪拌,撈出秕粒和雜物,潛入水底者為飽滿種粒。
芥菜疙瘩芥菜疙瘩
曬種消毒:芥菜疙瘩種子經水選出後立刻將其攤開暴曬下,以減少其體內含水量,並不時翻動,讓所有的種粒均能均勻接受陽光洗禮,促進其內部的物質轉化,結束休眠,提高率發芽率,而且出苗較一致。消毒用殺菌劑如多菌錄等溶液浸泡種子5-10分鐘,不斷攪動,讓種粒全面接觸藥液殺死所病菌。
浸種催芽芥菜疙瘩種子吸足水分有利於種子內部物質轉化和種皮變軟促於出芽,至於濕水中浸飽3-4小時,此時可加入營養全面的葉面肥讓它吸收,以增加營養增加出芽率並以利於壯苗。種子的發芽為了具有空氣水分外還應有溫度,因此將經過浸種後的種子至25-30℃和環境中,以保早出芽並出芽整齊均勻,以促於幼苗期的管理。

栽培技術

定植技術:芥菜疙瘩對土壤適應範圍較廣,但包心芥菜疙瘩為了奪得高產,要選擇前作為水稻的砂壤土,並施足基肥,打穴定植,二行植,株距40厘米-50厘米,較遲熟的品種要適當疏種。芥菜疙瘩髮根慢,移植時要儘量多帶土和避免傷根,並使根入土不彎曲,以提高成活率。
合理施肥:芥菜疙瘩一般在秋播後3-4天出苗,春播芥菜疙瘩一般6-15天出苗。當芥菜疙瘩幼苗2片真葉時,進行第一次追肥,每畝施0.3%尿素液1000公斤,第2次追肥於收穫前7-10天進行,以後每收穫一次追肥一次。
澆水除草芥菜疙瘩種子小,易受土壤水份影響,出苗前注意澆水保濕,澆水時間以早晚為宜。要掌握輕澆、勤澆的原則,不能一次澆透。芥菜疙瘩植株矮小,通常是撒播,雜草與芥菜疙瘩混生在一起除草比較困難,費工,應結合收穫拔除雜草。

病蟲防治

芥菜疙瘩感染性病害不多主要表現在葉用芥菜疙瘩上的是病毒病,多在天氣炎熱乾旱的育苗期和定植後的生長前期,由蚜蟲傳播,徹底防治每7-10天噴藥一次同時及時淋水,保持土壤濕潤降低氣候也很有用,除蚜蟲浸害還有黃條跳蚤,主要危害芥菜疙瘩根部及時噴辛硫磷等農藥。

主要價值

塊根鹽醃或醬漬供食用;和蘿蔔同切成細絲作辣菜食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