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教寺(中國漳浦興教寺)

興教寺(中國漳浦興教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漳浦興教寺位於縣城中心,是一處具有歷史淵源的文化氣息,是一座古樸優雅美麗莊嚴的殿堂,是一所弘揚佛教文化的學術機構,是一塊辦慈善事業的福地,是一年一度民間信仰活動發祥之地,是一條聯誼台胞與海外僑胞佛教徒的紐帶,是漳浦佛教信眾法務工作重點之一,更是十方善信注重修持弘法利生的道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教寺(中國漳浦興教寺)
  • 現任住持聖宇法師
  • 地理位置:福建省漳浦縣綏安鎮大亭路72號
  • 占地面積:約32.8畝
歷史沿革
史載,興教寺是唐朝僧人智圓大師啟建,原址縣治後仙雲訪,(今縣政府附近)寺觀建造宏偉,輝煌顯赫;殿塔亭閣,井然有序,錯落有致,進山門是一片清淨寬敞平坦的勝景,大雄寶殿,兩邊廡廊,東為鐘樓,西為鼓樓,鼓樓西有清軒,軒前有屋,題曰:“不二”;重檐廡殿的古建築, 屋內斗拱,木瓜層斗,浮雕細膩,構圖緊湊,有號稱“百柱殿”;可謂“梵宮夸壯麗,佛像盡莊嚴”;據清光緒版(漳州府志)記載,唐開元年間,玄宗皇帝李隆基詔令全國州治所在地建佛寺,皆以“開元寺”為名。府志又載:“漳州開元寺最早設在漳浦”,(當時漳浦是漳州府所在地)後隨州治遷龍溪(薌城區)重建於芝山,據傳興教寺即在開元寺遺址重建,當時興教寺是漳州府一座大型佛寺,是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
據傳,原興教寺是一座規模龐大的寺院,歷代高僧輩出,大德雲集的勝地,有立唐明皇銅像一尊,金寶牌,金寶輪,皆御賜之寶。有一枝獨秀的唐代銅鐘一口,重量三千六百斤,質青白色,傳說是七寶銅,抗日時期,掛在警報台當警鐘,警鐘一敲,四十二里外的盤陀嶺頂可聽到鐘聲,有云:“唐鐘警鳴,百家安然”。 此乃集盛唐高深技藝,今人所莫能及;惜之!惜之!毀於文革期間;天然的古井一口,其深特甚,泉水甘美,大旱不竭。法堂東為方丈,西為西竺,堂後奇花異草,翠竹蒼生,奇石百態,氣勢挺拔,美不勝收;令人嚮往的一處神聖寶地;迄今有一千多年,幾經兵燹,幾經興廢,幾經修葺、重建;至清朝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正月,全寺毀於發寇,僅存一座殿堂、及小部分。民國21年(1932年),殿堂與佛像毀於國民黨第十九軍,以破除迷信為名,盜竊大量的貴重文物,後來土地也全部被占用;因而興教寺僅留其名。
中國漳浦興教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