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興教寺位於濟南南部山區紅葉谷景區內,肅穆莊嚴,古色古香,依山傍水,風景清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濟南興教寺
- 地理位置:濟南南部山區紅葉谷景區內
- 著名景點:大雄寶殿
觀音殿 - 類型:宗教信仰
地理位置,興教寺簡介,僧人 義靜,
百科名片
濟南興教寺位於濟南南部山區紅葉谷景區內,肅穆莊嚴,古色古香,依山傍水,風景清幽。始建於北魏時期,後多經變故,多次重修,現建築是在原有朱老庵古址上建成,屬唐代寺廟建築風格,展示了盛唐時期第三大高僧、濟南人士--義靜僧人的生平事跡。如今成為信眾雲集和遊人觀瞻的場所,逢佛誕日或齋日香火旺盛。
中文名:興教寺 拼音:xing jiao si 所在地:濟南市仲宮鎮 | 組成:大雄寶殿、觀音殿、義靜禪堂、偏殿、山門 交通:乘65路公交到錦繡川水庫下車南行3公里即到。 自駕車約30分鐘車程。 |
地理位置
濟南興教寺位於濟南南部山區紅葉谷景區內,肅穆莊嚴,古色古香,依山傍水,風景清幽。寺內有濟南新七十二名泉之聖水泉,泉水清冽,冬暖夏涼,四季長流。
乘65路公交到錦繡川水庫下車南行3公里即到。自駕車從濟南到達景點約需30分鐘車程。
或從濟南外環高速濟南南口下來南行7公里左轉到紅葉谷巨石牌坊,再行山路3公里即到。
興教寺簡介
興教寺是在原有朱老庵古址上興建而成,為佛教寺院,由大雄寶殿、觀音殿、義淨禪堂、偏殿、山門等古建築群組成,展示了盛唐時期第三大高僧、濟南人士--義靜僧人的生平事跡。
大雄寶殿正殿內供奉有釋迦牟尼及弟子銅像,東西北三向為108羅漢銅像,造型生動,線條流暢,氣韻挺拔,栩栩如生。逢佛誕日、齋日香火旺盛,信徒眾多。
觀音殿內供奉觀音菩薩聖像。
義靜禪堂內供奉地藏菩薩坐像。
偏殿內供有大佛塑像多座。
山門殿內供奉僧人義靜立像。
寺中央被毀大殿(為西漢時建成)僅見地基,正待恢復重建。
寺院現為唐代寺院建築風格,以丹紅為主,肅穆莊嚴。
寺內有聖水泉,是濟南名泉之一,泉水清冽,冬暖夏涼,四季長流。泉水流入紅葉廣場,形成動態景觀。
興教寺 向上半山處建有萬佛塔(原為萬葉塔),塔高七層,雄偉挺拔,曾在此供奉佛祖真身舍利。現1-6層供奉有十二生肖本命佛,頂層為佛、儒、道三教教主聖像。
僧人 義靜
義靜是繼唐僧玄奘之後第二位遠赴西域取經傳道的高僧,他的突出貢獻不僅僅在於他是第一位取水路西去取經的僧人,更在於他回國後著書立說,傳經授道,對中國與友好鄰邦間交通往來、翻譯外國佛經做出了重要研究,是中印、中日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對中國佛教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被唐高宗李治封為“又一唐三藏”。
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義靜朱亞非在中國古代史上,法顯、鑒真、玄奘、義靜是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貢獻的幾位佛教高僧。但與前三位相比,後人對義靜的宣傳與研究,則顯得相對薄弱,有許多問題尚待進一步發掘。值此義靜誕辰1360周年、西行取經返回長安1300周年------摘自《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6期 朱亞非撰文一《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義靜》
義淨(635年~713年)中國唐代僧人,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之一。俗姓張,字文明,祖籍齊州(今山東濟南)。
義淨十四歲出家,唐高宗鹹亨四年(673年)二月到達東印耽摩梨底國,和另一住在那裡多年的唐僧大乘燈相遇,停留一年,學習梵語。其後,他們一同隨著商侶前往中印,瞻禮各處聖跡。往來各地參學,經歷三十餘國,留學那爛陀寺歷時十一載,親近過那爛陀寺寶師子等當時著名大德,研究過瑜伽、中觀、因明和俱舍,並和道琳法師屢入壇場,最後求得梵本三藏近四百部,合五十餘萬頌,方才言旋。
久視元年(700年)以後,他組織譯場,自主譯事。從此直到睿宗景雲二年(711年)止,譯鈔經典並撰述共六十一部,二百三十九卷(《貞元錄》「敕薦福寺翻經」下一百零七部,四百二十八卷)。他所譯述雖遍三藏,但力行專攻律部,譯事之暇,常細心地把日常重要律儀教授學徒,漉囊護生,淨瓶滌穢,嚴守規矩,樹立新范,學僧傳習,遍於京洛,為一時所稱嘆。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卒於長安大薦福寺翻經院,享年七十有九。
義淨的西行和翻譯佛經活動對唐朝的佛學產生了很大影響。印度歸來時,義淨除了帶回近四百部合五十萬頌佛經外,還帶回金剛座真容一鋪,舍利三百粒,這些都成為中國宗教界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