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教寺(雲南省劍川縣沙溪鎮)

興教寺(雲南省劍川縣沙溪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興教寺位於位於中國雲南省劍川縣沙溪鎮寺登街中,地處大理風景名勝區與麗江古城之間,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已有近600年的歷史。它是我國目前保存規模最大、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佛教密宗“阿吒力”寺院。興教寺內保存的明代壁畫深受中原繪畫風格影響,又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是我國西南邊疆古代白族繪畫藝術的瑰寶。興教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高超的明代建築藝術令人嘆為觀止。據《故世守鶴慶知府高候行狀墓碑》記載,該寺由鶴慶知府高興發動劍川10家土官興建。2006年5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教寺
  • 地理位置:位於中國雲南省劍川縣沙溪鎮
  • 始建時間:明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
  • 歷史:近600年
  • 類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環境,建築概況,

地理環境

興教寺位於位於中國雲南省劍川縣沙溪鎮寺登街中, 距劍川縣城32公里,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併流自然保護區域東南部,大理風景名勝區與麗江古城之間,古時的鹽馬古道以興教寺的所在地沙溪為集散地,位於這一鹽馬古道網路中樞地區的沙溪寺登街為之繁盛一時,成為鹽馬古道上的中心集市。後世所稱的“滇藏茶馬古道”亦在這裡交會,滇西的食鹽、馬匹,雲南各地的茶葉、砂糖等大宗貨品經此運往藏區。

建築概況

興教寺是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建築藝術中的傑作。充分展示了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木雕藝術之鄉———劍川的白族工匠高超藝術水平和文化內涵。其建築格局集宗教性和民俗性特徵於一身,對研究白族社會史、中國民族史、建築史、佛教史都具有重要價值,也是白族和中原漢族及滇西北藏族、納西等少數民族進行文化交流的見證,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以興教寺為中心的寺登街古建築群歷史悠久,完整地保留了滇藏“茶馬古道”上傳統古集市風貌,顯示了獨特的白族文化氛圍,體現了中原文化與白族本土文化的交融。
興教寺歷史上曾歷經多次維修,現存大殿及中殿。其中大殿又稱萬佛殿,通面闊5間18米,通進深4間14.5米。下檐5間為四面迴廊式,外檐四周檐柱共20棵,各柱頭以欄相連。額上施普柏枋,枋上架下檐斗拱,四面總計斗拱46朵,拱眼位置用3道疊坊相連,上刻如意紋圖案,枋中心施一齊心斗。斗拱結構古樸,樑柱肥碩大方,下檐翼角飛翅,具有明代建築的典型特色。殿壁四周里外兩面滿繪重彩描金的佛教壁畫,為明代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沙溪甸頭村的白族繪畫大師張寶所繪。現僅存20餘幅,內容有《南無降魔釋迦如來佛會圖》、《太子游苑園》、《大日如來與阿難迦葉》、《東方阿閦如來》、《織盛金輪圖》等。中殿,又稱天王殿,通向闊19米,通進深16.5米,抬梁式木結構,單檐歇山頂。山門對面有一古戲台,系魁閣帶戲台。閣穿斗式木結構,三重檐歇山頂。戲台平面呈正方形,邊長8.6米,高13.5米。
興教寺大殿的建築結構特點:南北順深長18米,東西進深14.5米,高19米。樑柱肥碩,雄渾凝重,斗拱渾厚大方,12根立柱微微傾斜,中間用兩架過梁、穿枋支撐屋頂,建築物的重力被合理地分解到了斗拱和立柱牆體上,形成大殿如此巨大開闊的空間,而中間沒有一根柱子。而且,這種建築結構的抗震性能極強。大家知道,雲南是地震多發區,但是,歷經600年間多次地震的破壞,它巍然屹立,絲毫不變形。
這些建築的樑柱銜接手法精巧複雜,做工大氣,既保留了宋、元時期的古建築大殿式樣遺風,又深受白族建築風格和藏密寺院建築風範的影響,屬國內罕見。
佛教密宗在南詔時期傳入大理白族地區後,與白族土著文化相結合,形成自己的特點,被稱為“阿吒力”教,阿吒力是梵文“Acarya”的音譯,意為“軌範師”、“導師”、“正行”。白族稱之為“阿吒力轟”,直譯為漢語就是阿吒力教的意思。阿吒力教是佛教密宗的一支,大約在唐朝之際傳入今雲南大理地區,元、明之後逐步衰落。阿吒力教的主要修行方式有誦咒、結印、祈禱,有所謂“三密”即語密(口誦真言)、身密(手結契印)、意密(心作觀想)之說。阿吒力教在大理地區流傳的時間長、影響的範圍廣,曾一度是西南地方政權南詔與大理國占統治地位的宗教。成為密宗的重要派別,興教寺就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遺存的研究白族密宗阿吒力佛教在明代流行情況的歷史實物依據。其建築、壁畫均獨具一格,堪稱藝術瑰寶。興教寺現存主體建築中的絕大多數構件都是明代原件,至今保存完好。構件名稱在清代制定的《營造法式》中都難以收全,是劍川白族工匠在學習漢式建築基礎上大膽創新的結果。壁畫出自明代當地白族畫師之手,與宋代《大理國梵像卷》一脈相承,猶存唐宋遺風,有雍容大度之美。其中的《南無降魔釋迦如來佛會圖》、《大佛母圖》等,在國內亦不多見,其藝術精湛,令人嘆為觀止。以興教寺為核心的寺登街區域文化內涵豐富,至今仍沿襲存在鮮活的“阿吒力”佛教文化、儒家文化和白族民間鄉土文化。2001年10月,以興教寺為核心的沙溪寺登街區域被世界紀念性建築基金會(WMF)列為世界紀念性建築遺產。由瑞士聯邦理工大學與劍川縣共同對其進行保護維修,維修嚴格遵守了文物“修舊如舊”的維修原則,被譽為世界古建築維修的典範。
白族文化學者,南詔、大理國歷史文化與宗教藝術研究專家董增旭介紹說,沙溪古鎮以寺登街為中心展開四方街等布局,興教寺是寺登街的核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