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台(曹丕詩《臨高台》)

臨高台(曹丕詩《臨高台》)

這是一首為入樂演唱而作的詩歌。臨高台:樂府舊題,為《漢鐃歌》十八曲中的第十六曲。郭茂倩《樂府詩集·鼓吹曲辭·漢鐃歌》云:“《樂府解題》曰:古詞言:‘臨高台,下見清水,中有黃鵠飛翻,關弓射之,令我主萬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臨高台
  • 作品出處:藝文類聚
  • 文學體裁:樂府詩
  • 作者:曹丕
原文,注釋,白話譯文,作品賞析,傳抄錯誤,作者,

原文

臨台行高,高以軒。
下有水,清且寒;
中有黃鵠往且翻。
行為臣,當盡忠,
願令皇帝陛下三千歲,宜居此宮。
鵠欲南遊,雌不能隨,
我欲躬銜汝,口噤不能開。
我欲負之,毛衣摧頹,
五里一顧,六里徘徊。

注釋

臨台行高:即言登臨高台。行,登。
高以軒:高台上有寬寬的平台。
黃鵠:一種大的水鳥。
鵠:天鵝。形如鶴,色蒼黃。
往且翻:來往翻飛。
行為臣:作為臣。
躬銜汝:親自銜你(指雌鵠)
毛衣摧頹:羽毛摧殘,以示無力承負。

白話譯文

面臨這高高的台閣,台閣既高大又軒昂。
台下緩緩的流水啊,清澈之中透出冰涼;
黃鵠空中聯翩飛翔。
身為臣當做個忠良,
願皇帝陛下三千歲,在宮中永遠享安康。
黃鵠啊雙雙飛向南,雌鵠不能相隨前往。
我想親自銜你飛行,無奈口兒不能開張。
我想背負你而去啊,無奈羽毛已遭損傷,
我只能五里一回顧,六里啊一徘徊彷徨。

作品賞析

臨台行高,高以軒——登上高高的有欄桿的台閣。行:當為衍文。軒:欄檻。
下有水,清且寒。中有黃鵠往且翻——下面有清澈寒冷的泉水,中間有黃鵠往來翻飛。
行為臣,當盡忠——既然身為臣子,就應當竭盡忠誠。行為臣:一作既為臣。
願令皇帝陛下三千歲,宜居此宮——但願皇帝三千歲,永遠居住在這個宮殿里。令:一作今。
鵠欲南遊,雌不能隨——鴻鵠想向南方遨遊,雌鵠不能相隨。
我欲躬銜汝,口噤不能開——我想彎下腰叼著你(雌鵠),可是嘴巴緊緊地鎖住,無法張開。我:指雄鵠。躬:將身腰彎下。噤:閉口,此指鎖住嘴巴。
我欲負之,毛衣摧頹——我想背著你(雌鵠),無奈羽毛凋零,無力承受。我:指雄鵠。摧頹:凋零。
五里一顧,六里徘徊——因此,我每行五里就回頭張望一次,每行六里就會猶豫不前。顧:回頭看。
詩前半系改寫《漢鐃歌》而來。“鵠欲南遊”以下部分為收錄在《樂府詩集·相和歌辭·艷歌何嘗行》的“古辭”。這表明,曹丕因樂府舊題進行創作時雖選擇了 “鼓吹曲”中的“漢鐃歌”調,但同時吸收了隸屬“相和曲”的“古辭”。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三十九引《古今樂錄》曰:“王僧虔《技錄》云:‘《艷歌何嘗 行》,歌文帝《何嘗》、古《白鵠》二篇。’”。就是說,早在曹丕時期依聲填詞時人們已開始嘗試用不同的音樂或樂譜來演唱同一首歌詩。

傳抄錯誤

《詩紀》雲此曲三段,辭不相屬。“鵠欲南遊”以下乃古樂府《飛鵠行》(又名《艷歌何嘗行》)。其辭為:“飛來雙白鵠,乃從西北來。十十將五五,羅列行不齊。忽然卒疲病,不能飛相隨。五里一返顧,六里一徘徊。吾欲銜汝去,口噤不能開;吾欲負汝去,毛羽何摧頹!”又“臨台行高”和“行為臣”兩段亦各不相屬。

作者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國(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卞夫人的長子。
曹丕文武雙全,八歲能提筆為文,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之後曹丕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統治。
他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西域的設定。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去世後廟號高祖(《資治通鑑》作世祖),謚為文皇帝,葬於首陽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