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膳食

腹瀉膳食

腹瀉(diarrhea)是指腹瀉一般是指每天大便次數增加或排便次數頻繁,糞便稀薄或含有黏液膿血,或者還含有不消化的食物及其他病理性內容物。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周不適、失禁等症狀。腹瀉常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兩種。急性腹瀉一般多由細菌或病毒感染、飲食中毒、食物過敏等引起,可導致脫水、酸中毒和休克。慢性腹瀉則是由於腸的功能性或器官性病變,或與全身性疾病有關。如慢性炎症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恩病)、腸結核、腸道乳酶缺乏及慢性胰腺炎等均可引起慢性腹瀉。慢性腹瀉一般不出現脫水、酸中毒等併發症.但可導致水、電解質平衡失調和營養缺乏。

基本介紹

  • 作者:饒志勇
  • 職稱:副教授
  • 單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臨床營養科
  • 貢獻:撰寫
影響因素,實施原則,

影響因素

可導致腹瀉的營養代謝因素
1.碳水化合物代謝腸道內嗜酸性細菌增多,腸內碳水化合物食物過多,如紅薯、土豆、黃豆、蔥頭等攝入過多,超過腸功能負擔時,便會導致腹瀉。
2.蛋白質代謝蛋白質食物消化吸收障礙。由於患者缺乏胃酸,腸內腐敗作用增強。有時對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咀嚼不充分、吃飯過快均可引起腹瀉。
3.脂肪代謝由於脂肪消化受到障礙,食物通過過快,胰液和膽汁進入腸內受阻而致腹瀉。

實施原則

1.吃新鮮衛生的食物。
2.患者應養成進食平衡膳食習慣,飲食要有規律,進食細嚼慢咽。
3.食物宜用精米、精麵粉、雞蛋、瘦豬肉、牛肉、豬肚、魚蝦等。禁食刺激性食品,忌食硬果類及高纖維的蔬菜、水果。
4.烹調以煮、燴、蒸等、氽為主,不用油炸或濃調味品。急性腹瀉患者為了使腸道休息,水瀉期應禁食,通過輸液及時糾正水、電解質失衡。病情緩解後,逐步給予清流質如米湯、藕粉等,半流,軟食,普食。急性腹瀉飲食應忌糖、牛奶。
5.慢性腹瀉患者有營養支持適應證應及時套用腸內、腸外營養支持。飲食應逐步採用清流食-流食-厚流-無渣半流-軟食-普食。
6.腹瀉患者禁食堅硬食物:如火腿、香腸、醃肉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芥末、咖啡等。
參考文獻:
[1]胡雯主編.醫療膳食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2]顧景范.臨床營養學.第3版.人民衛生社,2010.
[3]張蘇亞主編.臨床營養學[M].鄭州大學出版社,200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