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毒性大腸埃希桿菌感染

腸毒性大腸埃希桿菌感染是腸毒性大腸埃希桿菌(ETEC)引起的腸道傳染病。ETEC是近來人類霍亂樣病人大便中新發現的一組致腹瀉性大腸埃希桿菌,是已開發國家“旅遊者腹瀉”的主要病原之一;是“成人霍亂綜合徵”的常見原因,也是小兒腹瀉的重要病原,其發病率僅次於輪狀病毒。1982年在國內首次發現本病。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 常見病因:腸毒性大腸埃希桿菌產生腸毒素引起
  • 常見症狀:分泌性腹瀉伴有腹部痙攣、噁心、嘔吐、寒戰、頭痛、肌痛,很少發熱
  • 傳染性:有
  • 傳播途徑:密切接觸或經口食入
病因,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ETEC定居於小腸表面,不損壞也不侵入腸黏膜上皮細胞,通過產生腸毒素引起分泌性腹瀉。常見的血清型有10餘種,如O6、O8、O15、O25、O27、O42、O63、O87、O148、O159等。
腸毒素分不耐熱腸毒素(LT)和耐熱腸毒素(ST)2種。1株大腸埃希桿菌可同時產生LT和ST,也可只產生1種。LT是一種蛋白質,由1個A亞單位和5個B亞單位組成,分子量為85000,60℃10分鐘即可滅活。其抗原性和毒性與霍亂毒素相似,引起腹瀉的機制也與霍亂毒素相同,刺激細胞環磷酸腺苷(cAMP)增多,引起小腸持續過度分泌而腹瀉

臨床表現

1.潛伏期
一般為0.5~7天。
2.症狀表現
為分泌性腹瀉,為水樣便。伴有腹部痙攣、噁心、嘔吐、寒戰、頭痛、肌痛,很少發熱,病程4~7天。病情輕重不等,可以僅有輕微腹瀉,也可呈重症霍亂樣,重度脫水,酸中毒,甚至死亡。成人常感染產ST和LT的菌株,小兒以單產ST的菌株多見,故成人腹瀉較重,持續時間長。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流行病學特徵可提出擬診。

鑑別診斷

主要應與霍亂進行鑑別,其次需要鑑別的有病毒性腸炎,沙門菌腸炎等。

併發症

並發脫水、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等。

治療

本病有自限性傾向,輕者可不用抗生素治療,重者抗菌治療後可縮短排菌時間。本病治療重點是糾正脫水,酸中毒和低血鉀,輕症可口服補液鹽類製劑和八面蒙脫石(思密達),重者需要靜脈補液。

預後

ETEC腸炎預後良好,重者有如霍亂樣,中重度脫水,酸中毒,甚至死亡。

預防

1.預防醫院內交叉感染。
2.注意飲水及飲食衛生,防止水源污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