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見習

職業見習

職業見習,是一項包括政府、見習單位、高校、人才中介機構以及畢業生在內五方受益的活動,職業見習崗位是為破解大學生就業難而設立的,未就業畢業生到企業參加不超過一年的職業見習,政府給予用人單位一定的補貼,參加職業見習的畢業生,每月還可獲得生活補貼。

基本介紹

類別,動力源,目的,經驗積累,意義,

類別

(一)日本:為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理論實踐型”、以提高學生職業意識為重點的 “職業意識養成型”、以體驗企業活動為主要目的的“現場體驗型”。
(二)美國:一是以企業為實施主體, 學生參加的社會見習等職業體驗活動; 二是產學合作教育(Co-op Program) , 是大學教育的組成部分。

動力源

(1)來自共同培養實踐性人才的責任感,企業提前參與學校教育,為在校學生提供實習機會,與學校共同培養新一代產業人,也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有利於企業獲得有實踐經驗的員工。
(2)可以獲得向學校傳遞需求信息的機會,為了打破大學與現場需要的脫節,需要企業主動提供需求信息,信息溝通有助於人才培養的供需均衡。
(3)學生實習見習活動提供了企業與學校之間的聯接點,增進了社會對企業的理解,可以增加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
(4)員工通過與實習生的接觸,特別是參與實習生的指導工作,有助於獲得新知識,提高工作熱情和管理水平,也有助於克服OJT培訓存在的企業封閉性缺陷,同時來自學生的創意將直接推進企業工作改進和新產品開發。

目的

1、走向社會的“緩衝區”,動手能力差,理論與實際難以有效的結合是許多用人單位對找工作大學生的普遍反映。
2、為了讓大學畢業生增強動手能力,職業見習計畫,由人事、勞動、財政部門牽頭,組織企業提供工作崗位,有計畫地讓未就業的畢業生進入企業,進行實踐性活動,以此來幫助這些畢業生儘快實現就業。
3、畢業生職業見習期間由政府承擔見習補貼費用,見習期限一般為6個月,最長不超過12個月。見習期內,見習學員與見習單位不建立勞動關係,見習期滿一個月內,經雙向選擇,畢業生被見習企業錄用,正式簽訂勞動契約的,工齡自職業見習起計算。
4、在見習過程中進行崗位能力的打造,專業不對口的在見習期間可進行轉向培訓。

經驗積累

1、沒有工作經驗沒事,公司會對新員工進行專門的培訓,凡是招聘見習生的企業對見習崗位都不要求有工作經驗。
2、不管見習期滿後是去還是留,對見習者來說,都是有利的。能留下來最好,不能留下來也為他們以後的工作積累了經驗,對我們來說這也是儲備人才的一種方式。可以說見習對於招聘方和應聘者來說都是一種雙贏的行為。
3、政府出錢,企業出崗位,讓畢業生通過見習在短期內積累工作經驗從而促進就業的方法。
4、開展職業見習,在一定程度上為畢業生積累工作經驗、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創造了條件。而另一方面,職業見習也為用人單位了解畢業生、使用畢業生提供了一個有效可行的平台。按說,這種好政策應該廣泛受到大學畢業生的歡迎,但令人遺憾的是,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對此並不感興趣。

意義

(一)作為大學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職業見習的最大意義在於它體現並實踐著生涯教育的核心理念。正是基於這一理念,學校、企業、政府部門和社會團體等從各自的職責出發,以職業見習活動為契機,通過促進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大學教育與職業社會的融合,可以改善學校教育脫離社會實踐的問題。與企業實踐的密切聯繫,有利於學校教育內容的改善和充實;職業體驗可以啟發學生的職業意識和學習動機;與專業職場的合作,有利於獨創性和自主性人才的培養。
(二)對於促進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意義。在實習見習活動中企業的定位是提供援助和配合,
(三)對於培養學生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的意義。適應職業生活是指適應具體的工作場所和環境中的職業崗位,職業見習制度的有效性正是因為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實而生動的學習環境和接觸工作實質內容的機會。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態度和現實的職業能力,比起教室教學,現場環境中的學習要來得更為重要和有效。因為來自現場的不是空洞說教,而是現場工作者鮮活的經驗和真實的情景,不是標準化了的靜態環境,而是瞬息萬變的動態生活。在變化著的“人、事、物”中鍛鍊自身的應變能力,通過感覺現場的情景,磨練自身的職業觀和職業意識,對於促進學生的職業化和社會化無疑是十分有效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