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攻擊行為

職場攻擊行為

職場攻擊行為指個體對組織成員故意實施身體或心理傷害的行為,如散布謠言、口頭辱罵和武力攻擊等,直接傷害被攻擊對象(受害方)的身體健康(包括受害方感到體虛、疲勞和疼痛等)和心理健康(包括受害方出現失憶、恐懼和孤僻等),而且間接損害受害方的個人績效和組織績效,甚至損害受害方的家庭和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職場攻擊行為
  • 外文名:Workplace Aggression
特徵,分類,預測因子,

特徵

職場攻擊行為具有三個明顯特徵:
  • 傷害意圖明顯,屬於故意傷害。
  • 傷害強度跨度。傷害行為的強度由低到高均涵蓋。
  • 傷害行為實施主體範圍廣,組織內部和外部的個體均有可能成為攻擊方。

分類

1、按攻擊的對象分類
  • 按攻擊對象將職場攻擊行為分為人際攻擊行為和組織攻擊行為兩大類。
人際攻擊行為指的是對組織中的他人進行攻擊,比如對同事或上司進行 攻擊;進一步將人際攻擊區分為對上司的攻擊和對同事的攻擊。對上司的攻擊主要是由上司不恰當的領導行為以及不公正的做法引起的,對同事的攻擊主要是由具體情境因素引起的。
組織攻擊行為指的是將企業組織作為攻擊目標,比如破壞生產設備、偷竊公司財物、傳播謠言等 。
2、按攻擊行為的性質分類
根據攻擊行為本身的性質,從身體、語言、直接、間接、主動和被動這三個維度對攻擊行為進行分類。
  • 身體攻擊指直接對被攻擊者的身體造成傷害。
  • 語言攻擊指通過言語進行攻擊。
  • 直接攻擊指將攻擊行為直接指向被攻擊者。
  • 間接攻擊指通過其他途徑來對被攻擊者造成傷害,比如通過散布謠言來攻擊 上司。
  • 主動攻擊指首先發起攻擊行為。
  • 被動攻擊則指在受到攻擊後做出攻擊性反應。

預測因子

從研究視角來區分,學者們所關注的職場攻擊行為預測因子主要包括個人變數和情境變數兩類。
1.個人變數
儘管攻擊理論解釋的是人類攻擊行為發生的一般規律,但研究者同時也發現,某些人的攻擊傾向在 各種情境下都比另一些人高,也就是說,攻擊行為存在個體差異性,個人因素會對個體的攻擊傾向產生 影響,對於組織情境中的職場攻擊行為來說也是如此。
(1)性別。人與人之間最穩定的個體差異莫過於性別差異。Douglas 等 (2001) 的研究表明,性別是職場攻擊行為的重要預測變數,男性實施職場攻擊行為的可能性顯著大於女性。
(2) 人格特質。研究者發現,具有某些人格特質的人更傾向於實施職場攻擊行為。Douglas 等(2001)的研究表明,憤怒特質和報復傾向都能有效地預測個人的職場攻擊行為。而且容易被激怒、報復傾向高的人,容易在工作場所實施攻擊性行為。職場攻擊行為與個人攻擊傾向高度正相關。首先,個體的自我控制力越強, 越不容易實施攻擊性行為;其次,企業通過培訓可以提高員工的自我控制力,進而降低職場攻擊行為發生的可能性。
(3)歸因風格。人與人在歸因風格上具有很大差異,歸因風格的不同會導致反應方式差異,歸因風格在預測因素(外在刺激)與職場攻擊行為之間起著中介作用。個體越傾向於將消極事件的發生歸 因於穩定、可控的外部因素,就越可能實施職場攻擊行為。
2、情境變數
職場攻擊行為總是發生在特定的組織情境之下,探討情境變數對職場攻擊行為的影響對於組織而言更有套用價值。
(1)組織不公平。研究者發現對於組織成員來說,不公平感是他們非常重要的挫折源 。組織公平包括三個子維度:分配公平(反映組織利益分配的公平性) 、程式公平(反 映組織在規章制度方面的公平性) 和互動公平(反映上司對下屬的尊重程度) 。
(2)領導風格。在職場攻擊行為中,很大一部分是針對上司的攻擊行為,這種攻擊事件的發生很大程度上與上司的領導方式有關。研究表明,當上司過度控制下屬時,下屬就會產生互動不公平感,而互動不公平感會導致針對上司的攻擊行為,這種攻擊行為首先表現為言語攻擊,進而發展成針對上司的身體攻擊,如果上司採用魅力型領導方式,那么下屬的職場攻擊行為就會減少。
(3)企業文化。職場攻擊行為的社會學習模型強調了企業文化的作用。企業文化員工的行為表現具有示範和導向作用,對員工的職場攻擊行為也是如此。組織對攻擊行為的反對與制裁,對員工的職場攻擊行為具有緩衝作用,能夠調節不公平感與針對上司的攻擊行為之間的相關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