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長期以來,
供應鏈 中的
庫存 是各自為政的。供應鏈中的每個環節都有自己的
庫存控制 策略,都是各自管理自己的庫存。由於各自的庫存控制策略不同,因此不可避免地產生需求的扭曲現象,即所謂的需求放大現象,形成了供應鏈中的“
牛鞭效應 ”,加重了
供應商 的供應和
庫存風險 。當前出現了一種新的
供應鏈庫存管理 方法--聯合庫存管理,這種庫存管理策略打破了傳統的各自為政的
庫存管理 模式,有效的控制了供應鏈中庫存風險,體現了供應鏈的集成化
管理思想 ,適應市場變化的要求,是一種新的有代表性庫存管理思想。
優點 2.聯合庫存管理在減少物流環節降低
物流成本 的同時,提高了供應鏈的整體工作效率。聯合庫存可使供應鏈庫存層次簡化和運輸路線得到最佳化。在傳統的庫存管理模式下,供應鏈上各企業都設立自己的庫存,隨著核心企業的分廠數目的增加,庫存物資的運輸路線將呈幾何級數增加,而且重複交錯,這顯然會使物資的運輸距離和在途車輛數目的增加,其
運輸成本 也會大大增加。
3.聯合
庫存管理 系統把供應鏈系統管理進一步集成為上游和下游兩個協調管理中心,從而部分消除了由於供應鏈環節之間不確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現象導致的庫存波動。通過協調管理中心,供需雙方共享需求信息,因而提高了
供應鏈 的穩定性。
從供應鏈整體來看,聯合庫存管理減少了庫存點和和相應的庫存設立費及倉儲作業費,從而降低了
供應鏈系統 總的
庫存 費用。
供應商 的庫存直接存放在核心企業的倉庫中,不但保障核心企業原材料、
零部件 供應、取用方便,而且核心企業可以統一調度、統一管理、統一進行
庫存控制 ,為核心企業的快速高效地生產運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條件。
4.這種庫存控制模式也為其他科學的
供應鏈 物流管理如連續補充貨物、快速反應、準時化供貨等創造了條件。
區別 聯合
庫存管理 是解決
供應鏈系統 中由於各節點企業的相互獨立庫存運做模式導致的需求放大現象,提高
供應鏈 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種有效方法。聯合庫存管理和
供應商管理 用戶庫存不同,它強調雙方同時參與,共同制定
庫存計畫 ,使供應鏈過程中的每個庫存管理者(
供應商 、製造商、
分銷商 )都從相互之間的
協調性 考慮,保持供應鏈相鄰的兩個節點之間的庫存管理者對需求的預期保持一致,從而消除了需求變異放大現象。任何相鄰節點需求的確定都是供需雙方協調的結果,庫存管理不再是各自為政的獨立運作過程,而是供需連線的紐帶和協調中心。
管理思想 為了克服
VMI 系統的局限性和規避傳統
庫存控制 中的
牛鞭效應 ,聯合
庫存管理 (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
JMI )隨之而出。簡單地說,JMI是一種在VMI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權利責任平衡和風險共擔的庫存管理模式。JMI體現了
戰略供應商 聯盟的新型企業合作關係,強調了
供應鏈 企業之間雙方的互利合作關係。
JMI把供應鏈系統管理進一步集成為上游和下游兩個協調管理中心,
庫存 連線的供需雙方以供應鏈整體的觀念出發,同時參與,共同制定
庫存計畫 ,實現供應鏈的同步化運作,從而部分消除了由於供應鏈環節之間的不確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現象導致的供應鏈的庫存波動。JMI在供應鏈中實施合理的風險、成本與效益平衡機制,建立合理的
庫存管理 風險的預防和分擔機制、合理的
庫存成本 與
運輸成本 分擔機制和與
風險成本 相對應的利益分配機制,在進行
有效激勵 的同時,避免供需雙方的短視行為及供應鏈局部最優現象的出現。通過協調管理中心,供需雙方共享需求信息,因而起到了提高
供應鏈 的運作穩定性作用。
管理策略 為了發揮聯合
庫存管理 的作用,
供應鏈 各方應從合作的精神出發,建立供應鏈協調管理的機制,建立合作溝通的渠道,明確各自的目標和責任,為聯合庫存管理提供有效的機制。沒有一個協調的管理機制,就不可能進行有效的聯合庫存管理。建立供應鏈協調管理機制,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建立供應鏈
共同願景 。要建立聯合庫存管理模式,首先供應鏈各方必須本著
互惠互利 的原則,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標。為此,要理解供需雙方在市場目標中的共同之處和衝突點,通過協商形成共同的共贏的願景。
(2)建立聯合
庫存 的協調控制方法。聯合
庫存管理 中心擔負著協調
供應鏈 各方利益的角色,起協調整個供應鏈的作用。聯合庫存管理中心需要對庫存最佳化的方法進行明確確定,包括庫存如何在多個需求商之間調節與分配,庫存的最大量和
最低庫存 水平、
安全庫存 的確定,需求的預測等等。
(3)建立利益的分配、
激勵機制 。要有效運行基於協調中心的庫存管理,必須建立一種公平的利益
分配製度 ,並對參與協調庫存管理中心的各個企業、各級供應部門進行有效的激勵,防止
機會主義行為 ,增加
協作性 和協調性。
聯合庫存管理 建立信息溝通渠道
為了提高整個
供應鏈 的需求信息的一致性和穩定性,減少由於多重預測導致的需求信息扭曲,應增加供應鏈各方對需求信息獲得的及時性和透明性。整個供應鏈通過構建
庫存管理 網路系統,使所有的供應鏈信息與供應處的
管理信息 同步,提高供應鏈各方的協作效率,
降低成本 ,提高質量。為此應建立一種信息溝通的渠道或系統,以保證需求信息在供應鏈中的暢通和準確性。要將
條碼技術 、
掃描技術 、
POS系統 和EDI集成起來,並且要充分利用internet的優勢,在供應鏈中建立暢通的信息溝通橋樑和聯繫紐帶。
實現聯合
庫存 可藉助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TPL)具體實施。TPL也稱物流服務提供商,這是由
供方 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的
業務模式 ,把
庫存管理 部分功能代理給
第三方物流公司 ,使企業更加集中於自己的核心業務,增加了
供應鏈 的敏捷性和協調性,提高了服務水平和運作效率。
聯合庫存管理 把庫存管理的部分功能代理給
第三方物流系統 管理,可以使企業更加集中精力於自己的核心業務,第三方物流系統起到了
供應商 和用戶之間聯繫的橋樑作用,為企業提供諸多好處。
面向協調中心的第三方物流系統使供應鏈各方都取消了各自獨立的
庫存 ,增加了供應鏈的敏捷性和
協調性 ,並且能夠大大改善供應鏈的用戶服務水平和運作效率。
選擇合適的聯合庫存管理模式
供應鏈聯合庫存管理有兩種模式:
聯合庫存管理 (1)各個
供應商 的零部件都直接存入核心企業的原材料庫中,就是變各個供應商的分散庫存為核心企業的集中庫存。集中庫存要求供應商的運作方式是:按核心企業的訂單或訂貨
看板 組織生產,產品完成時,立即實行小批量多頻次的配送方式直接送到核心企業的倉庫中補充庫存。在這種模式下,
庫存管理 的重點在於核心企業根據生產的需要,保持合理的
庫存量 ,既能滿足需要,又要使庫存總成本最小。
(2)無庫存模式,供應商和核心企業都不設立庫存,核心企業實行無庫存的生產方式。此時
供應商 直接向核心企業的生產線上進行連續小批量多頻次的補充貨物,並與之實行同步生產、同步供貨,從而實現“在需要的時候把所需要品種和數量的原材料送到需要的地點”的操作模式。這種準時化供貨模式,由於完全取消了
庫存 ,所以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但是對供應商和核心企業的運作標準化、配合程度、協作精神要求也高,操作過程要求也嚴格,而且二者的空間距離不能太遠。
存在問題 現有的
庫存管理 方案有很多,比較先進的有供應商管理庫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y,
VMI )。關於VMI的定義,國外有學者認為:"VMI是一種在用戶和供應商之間的合作性策略,以對雙方來說都是最低的成本最佳化產品的可獲性,在一個相互同意的目標框架下由
供應商管理庫存 ,這樣的目標框架被經常性監督和修正,以產生一種連續改進的環境"。VMI是一種供應鏈集成化運作的決策代理模式,以雙方都獲得最低成本為目標,在一個共同的框架協定下把用戶的庫存決策權代理給供應商,由供應商代理分銷商或批發商行使庫存決策的權力,並通過對該框架協定經常性的監督和修正使庫存管理得到持續的改進。VMI的管理模式如下圖所示。
聯合庫存管理 通過幾年的實施,
VMI 被證明是比較先進的庫存管理辦法。VMI由上游企業擁有和管理庫存,下游企業只需要幫助上游企業制定計畫,從而下游企業實現
零庫存 ,上游企業庫存大幅度減小。但VMI也有以下局限性:
1、VMI中供應商和零售商協作水平有限;
2、VMI對於企業間的信任要求較高;
3、VMI中的框架協定雖然是雙方協定,但供應商處於主導地位,決策過程中缺乏足夠的協商,難免造成失誤;
4、VMI的實施減少了庫存總費用,但在VMI系統中,庫存費用、運輸費用和意外損失(如物品毀壞)不是由用戶承擔,而是由供應商承擔。由此可見,
VMI 實際上是對傳統庫存控制策略進行“責任倒置”後的一種庫存管理方法,這無疑加大了供應商的風險。
作用 聯合
庫存管理 是解決
供應鏈系統 中獨立庫存模式導致的需求放大現象,大大改善供應鏈的供應水平和運作效率,提高供應鏈同步化程度的一種有效方法。實行聯合庫存管理,建立適應新形勢的物資供應運行機制,應是
供應鏈庫存管理 今後幾年的發展方向。當然,聯合庫存管理中企業間的系統集成還比較困難,亟需進一步的改進完善。
聯合庫存管理 (1)信息優勢。信息是企業的一項重要資源,而缺乏信息溝通也是上述庫存管理中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
JMI 通過在上下游企業之間建立起一種戰略性的合作夥伴關係,實現了企業間庫存管理上的
信息共享 。這樣既保證
供應鏈 上游企業可以通過下游企業及時準確地獲得市場需求信息,又可以使各個企業的一切活動都圍繞著
顧客需求 的變化而開展。
(2)
成本優勢 。 JMI實現了從
分銷商 到製造商到
供應商 之間在庫存管理方面的一體化,可以讓三方都能夠實現準時採購(即: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以恰當的數量和質量採購恰當的物品)。準時採購不僅可以減少
庫存 ,還可以加快庫存周轉,縮短定貨和交貨
提前期 ,從而降低企業的
採購成本 。
(3)物流優勢。在傳統的
庫存管理 中存在著各自為政的弊端,上下游企業之間都是各自管理自己的庫存,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需求預測扭曲現象,產生的“
牛鞭效應 ”極大的降低了企業的運作效率並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JMI 則打破了傳統的各自為政的庫存管理局面,體現了
供應鏈 的
一體化管理 思想。JMI強調各方的同時參與,共同制定
庫存 計畫,共同分擔風險,能夠有效的消除庫存過高以及“牛鞭效應”。
(4)
戰略聯盟 的優勢。JMI的實施是以各方的充分信任與合作為基礎展開的,JMI要想順利有效運行,對於
分銷商 、製造商和
供應商 而言缺一不可,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條船上。因此,
JMI 的有效實施既加強了企業間的聯繫與合作,又保證了這種獨特的由
庫存管理 而帶來的企業間的合作模式不會輕易地被競爭者模仿,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
實施前提 (1)要建立供需協調的
管理機制 。製造商要擔負起責任,提供必要的資源與擔保,使
經銷商 相信承諾,協調其經銷商的工作 (有時可能是相互競爭的經銷商 ),本著互利互惠的原則,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標和利益分配、
激勵機制 ,在各個經銷商之間創造風險共擔和資源共享的機會。 (2)建立信息共享與溝通的系統。利用EDI和
POS系統 ,條碼和
掃描技術 以及Internet的優勢,在供需之間建立一個暢通的信息系統,使各經銷商協調一致,
快速回響 用戶要求。
(3)經銷商之間要建立相互信息。有的經銷商會懷疑參加這樣一個系統是否值得,尤其是當他的
庫存 比別人多的時候,同時,參與進來的經銷商要依靠其他經銷商來幫助他們提供良好的顧客服務,這時,製造商就要大力支持,要多做工作,使經銷商之間建立信任,使不同的經銷商能夠發揮不同領域的技能,實現聯合
庫存管理 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