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司提反

聖司提反

金色背景上的聖人就是司提反(也有譯為“斯德望”的)。他在《使徒行傳》中被稱為“大有信心、聖靈充滿的人”。《使徒行傳》記載了聖司提反在世時的事跡,最後他被眾人用石頭砸死(第6–8章)。畫面中可以看到,聖人頭上有兩塊石頭,這象徵著聖人最終的殉道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司提反
  • 作者:盧卡·迪托梅
  • 時間:1374—1390年
  • 材質:木板蛋彩畫
  • 規格:131×42.5厘米
基本資料,簡介,聖司提反簡介,相關爭論,聖司提反教堂,內容,簡介由來,

基本資料

【名稱聖司提反
【作者】:盧卡·迪托梅
【時間】:1374—1390年
【材質】:木板蛋彩畫
【規格】:131×42.5厘米
文物現狀】:義大利佛羅倫斯,莫齊·巴爾迪尼宮畫廊

簡介

聖司提反簡介

聖司提反是使徒們在希臘的猶太人團體中直接任命的第一批執事之一,其任務是向寡婦們分發食品。因為是執事,所以身穿主教法衣,這是典型的執事服裝,在地位上僅次於司鐸;他的手中還拿著一本翻開的書,上面寫著“如果司提反沒有為上帝的教會而祈禱,就不會有保羅”。這幅《聖司提反》由喬治·卡夫塔爾首次出版於1952年。1968年,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伯納德·貝倫森將其再次出版,並提出該幅作品與收藏於市立巴爾迪尼博物館的《施洗聖約翰》(第1109號)同屬錫耶納畫家盧卡·迪托梅所畫的一幅多折祭壇畫。這位美國學者認為,處於這幅多折祭壇畫正中的應該是收藏於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的《寶座上懷抱聖子的聖母》(第41.100.34號)。克里斯蒂娜·德貝內迪克蒂斯於1984年在文物管理局出口辦公室的檔案中查閱到了巴爾迪尼分別於1918年和1919年提交的《聖司提反》和《寶座上懷抱聖子的聖母》的許可申請,從而證明了以上猜測。1920年,《寶座上懷抱聖子的聖母》成了布盧門撒爾的收藏品(德貝內迪克蒂斯,1984年)。

相關爭論

舍伍德A.費爾姆於1986年完成了關於盧卡·迪托梅的專著,他卻認為,這3幅畫是畫家在兩個不同的時期完成的:《寶座上懷抱聖子的聖母》的創作時期應為1362—1365年,而兩幅聖人像則應屬於較晚的創作時期,大約為1374—1390年之間,從外表看來,這兩幅聖人像同屬於一幅已經遺失的多折祭壇畫。這兩幅聖人像規格一致,儘管那幅《施洗聖約翰》用的是現代風格的畫框,但原來的畫框疊壓在衝壓的光環上,其方式與《聖司提反》非常相似,這一點可以從《聖司提反》上用石膏和膠打底時所留的痕跡看出來。費爾姆指出,從這裡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尖拱楣的兩個構成部分的裝飾線在頂部相交以後繼續延伸,直達“三角牆”兩側的“斜坡”,這與盧卡·迪托梅創作於1374—1390年間的另一幅多折祭壇畫非常相似,這幅多折祭壇畫藏於佩魯賈市的國立翁布里亞畫廊。這塊繪有聖司提反的隔板的上方拱頂磚塊上畫有兩條小龍。現在,仍然可以在這一多折祭壇畫中加入另外兩塊隔板,它們原來也是用於立在正中這塊鑲板兩側,上面畫的分別是《聖保羅》(卡片號:007a)和《聖彼得》(卡片號:007b),由於馬里奧·斯卡里尼從巴爾迪尼的藏品中辨認出了這兩幅作品(1996年已收歸國有),因此將它們同已經弄清楚的《聖司提反》聯繫到了一起。這幅《聖司提反》應被放置在與《施洗聖約翰》的對面,兩者完全對稱,也就是原來的多折祭壇畫的左端,因為這位聖人被描繪成270度向右的形象,而且用於同其他幾塊板相連線的栓孔只出現在這塊板的內側。另外,這幅《聖司提反》與盧卡·迪托梅的另一幅名為《維納諾的聖彼得》的簽名多折祭壇畫中的《聖文生》非常相似,後者也是創作於1374-1390年之間,目前收藏於國立錫耶納美術館。這表明,這位藝術家長時間反覆創作這種形式和風格的聖人肖像,正是這種格式和風格使這位藝術家在14世紀60年代取得了相當的成就。1362年,盧卡·迪托梅與尼科洛·迪塞爾·索佐·特里亞奇(錫耶納,自1348年有史實記載—1363年)合作,為“謙卑派”教徒創作了名為《聖托馬索》的多折祭壇畫,從此聲名鵲起。目前,這幅作品也保存在國立錫耶納美術館。
提摩太 (希臘語名字的意思是敬畏或榮耀神)是一位1世紀基督徒中的使徒,死於約80年。他被基督徒尊為聖徒。提摩太是保羅許多次旅程的同伴。他的母親友尼基和外祖母羅以都以虔誠著稱。保羅,對這個他"信仰里的真兒子"印象深刻,安排他成為他的同伴,由於他母親的猶太信仰,為他施行割禮,使他能被猶太人接納。 保羅在65年時按立提摩太為以弗所監督,他在那裡事奉了15年。80年時,提摩太試圖阻止異教徒的偶像遊行、儀式和歌曲,對他們傳揚福音,憤怒的異教徒毆打他,將他拖過許多街道,並用石頭將他砸死。在4世紀,他的遺體被轉移到君士坦丁堡的聖使徒教堂。天主教也將提摩太列在耶穌差遣出去傳揚福音的70位使徒之中。新約中有2卷以他的名字命名:提摩太前書提摩太后書
聖經里記載的殉道者-聖司提反
司提反城門——司提反在此城門外被打死 聖司提反(天主教譯作聖斯德望) 是基督教會首位殉道者。他是初期教會首先被委任的七位執事之一,協助宗徒們管理教會。司提反是一位被聖靈充滿的人,他不但智慧充足、有好名聲,更靠著神的恩惠能力在民間行了許多神跡奇事,他在各處的會堂與猶太人辯論,眾人都抵擋不住,以致遭人以假見證控告。 他最後因維護信仰而被人用石頭砸死。司提反殉道之時,有一位少年人掃羅〈歸信耶穌基督之前的保羅〉在一旁為眾人看管衣裳。司提反為基督殉道的這一幕,在大數掃羅的心中留下極大的震撼。(宗徒大事錄/使徒行傳 6:1-7:60)天主教定其慶日於12月26日。
聖經里記載的殉道者-聖多馬
《聖多馬的懷疑》作 者:卡拉瓦喬 Caravaggio 1601-02 年 多馬(天主教稱多默),又稱“底土馬”(意即“雙生子”),耶穌十二門徒之一。對觀福音和使徒行傳把他列在門徒名單上 (馬太福音 10:3, 馬可福音 3:18, 路加福音 6:15),但有關資料不多,對他的敘述集中在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數次提到他。多馬最為人知在約翰福音20:24-25,他懷疑耶穌復活,表示要摸到他的傷口才相信真有其事,而耶穌亦顯示了其身上的傷痕證實自己復活。藝術作品也多有以此為題材的。據教會傳統說法,多馬後來去到印度傳播福音並殉道。傳說他是被矛刺死的。古代教會用一支矛與一柄木匠曲尺為標誌,來象徵多馬的忠心與犧牲。他是失明者、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主保聖人。 在初期教會,曾有一卷《多馬福音》流傳,被指為由使徒多馬所寫。第四世紀中,耶路撒冷的西里爾主教((315~386) Cyril of Jerusalem) 認為這份檔案是出自摩尼三門徒之一的手。然而,這份檔案的內容有三分之一的篇幅與對觀三福音(馬太、馬可、路加)有重疊,是目前所發現的古文獻中最接近正典福音書的另一份檔案。這份語錄式的福音外傳,有相當多的論述接近東方(佛禪)靈修的說法。
聖經里記載的殉道者-聖彼得
聖彼得/聖伯多祿,是耶穌十二門徒之一,他是耶穌第一個選的門徒。由於“伯多祿”在拉丁文的意思又可解作“小石”,所以耶穌有時會叫他作“磯法”即亞蘭文“小石”的意思。羅馬教廷認為彼得是由耶穌基督所揀選的第一位教宗。 耶穌曾在被捕之前預言,彼得會在雞啼二次以前連續三次不肯承認認識他。結果,他在耶穌被審訊時因為害怕,果然三次不肯承認與耶穌的關係。為此,彼得一直都很後悔。所以後來當他在羅馬殉道之時,他對行刑者要求把他倒過來掛在十字架上,因為他自覺與耶穌不配。而在耶穌復活以後,作為對他三次不肯相認的回應,亦曾三次要求彼得餵養他的羊(信徒),並且預言將來他會被人處死,榮耀神。 彼得殉道之後,被葬在羅馬城的地下墓室里。他的墓室剛剛好位於今日梵蒂岡小教堂的聖壇底下。由於他的墓室按照羅馬人習慣繪有死者的容貌,所以他的形像千百年來在很多藝術作品中都差別不大。《新約聖經》中有兩封書信(伯多祿前書/彼得前書和伯多祿後書/彼得後書)為其所寫。其瞻禮日為6月29日,與聖保祿/聖保羅瞻禮聯合慶祝。
聖經里記載的殉道者-聖雅各伯
天主教稱“大”雅各伯,,以區分次雅各伯,是耶穌十二門徒之一,若望的哥哥。因脾氣暴躁,兩兄弟皆被耶穌稱為雷霆之子。母親撒羅米是耶穌的母親馬利亞的妹妹,傳說她在丈夫西庇太死後也跟隨了耶穌。雅各約翰兩兄弟在跟隨耶穌之前都曾經是施洗約翰的門徒,他們對於“以色列復興”、“掙脫羅馬帝國的殖民統治”以及“恢復大衛王朝的光榮”有著高度的熱忱。這也是他們跟隨施洗約翰或耶穌的原始動機。直到他們目睹復活的基督以後,才激發他們宣揚福音的意識與使命。 五旬節聖靈降臨之後,使徒們勇敢為耶穌作見證,神跡顯明,信徒相愛,使很多人歸信耶穌,但更引起很多人的怨恨,而逼迫,阻擋門徒。那時的希律亞基帕王(於主後41年至44年作王),下手逼迫教會,用刀殺死雅各(使徒行傳12:1-2)。雅各成為第一殉道的使徒。
聖經里記載的殉道者-聖馬太
馬太,耶穌十二門徒之一。新約聖經馬太福音的作者。在跟從耶穌之前,原任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的稅吏長。路加福音5:27稱馬太為利未,而馬可福音在列出的門徒名單稱其為馬太,和記敘稅吏歸主的故事時,是使用利未這個名稱。 有人解釋這是因為他原名叫利未,馬太是後來有的名字。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呼召他的時候他大擺宴席(5:29)招待耶穌和門徒。最後提到他是使徒行傳1:13。他是多馬福音提到的少數門徒之一,顯示他在早期教會地位。傳說他在耶穌升天后四處傳道一直到衣索比亞最後殉道。有關細節並不清晰。有些說他在衣索比亞殉道,但另一些說在Hierapolis of Parthia。 羅馬天主教會東正教均稱其為聖人。東正教教會在11月16日慶祝他的記念日,而拉丁教會是9月21日。殉道者的血是信仰的種子
依搦斯
她是初期教會非常出名的四位殉道者之一。教會對這四位殉道者(亞加大、路濟亞、則濟利亞)寵愛有加,以致梵二前的第一式感恩經中提及她們的名字;由於她們傑出的榜樣與對天主的信德,她們普受天主子民的愛戴。 大概公元291年,依搦斯生於羅馬的一個貴族家庭。在雕克先教難中,為主殉道(304、1、21),年僅十三歲。 按希臘文的原意,她名字的意思是,純潔的,神聖的(chaste, pure, sacred);按拉丁文的意思則是:羔羊。因此,在聖像中看到她金色的頭髮、穿著玉袍、,手持棕櫚枝,並抱著一隻羔羊,就不足奇了。 她是如何殉道的呢?據說,有一天,她放學回家,在路上她碰到當地長官的兒子。由於,她長得嫻淑、漂亮、俊秀俏麗。因此,他要她嫁給她。但是她拒絕了,因為她小時候就矢發聖願,保守童貞。所以,她說:基督耶穌是我唯一的淨配。那個傢伙惱羞成怒,向他的父親控告她是一名基督徒,於是他父親以金銀寶珠許諾,如果她肯背棄天主的話。她苦受種種折磨後,又被送到妓院,但天主特別地保護了她,沒有受到踐踏、侮辱和玷污。最後,她被斬首致死。

聖司提反教堂

內容

聖司提反教堂(St. Stephen Church)座落在德里的Church Mission Road。這座教堂由英國聖公會差會 (SPG)的傳教士和殖民當局興建於1862年。現在屬於北印度教會德里教區。 聖司提反教堂附設有著名的聖司提反學院和醫院。聖司提反學院現在是德里大學的一部分。

簡介由來

這座教堂是典型的義大利哥特復興式建築,深受羅曼式建築的影響。除了其華麗的牆壁和天花板之外,這座教堂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德里獨有的玫瑰窗的玻璃花窗。教堂的拱形窗戶讓陽光照亮內部。內部裝飾華麗,有成排雕刻精美的砂岩柱子。
教堂的顏色據說是象徵第一位基督教殉道者、該市的主保聖人司提反的血,也是象徵印度第一位基督教殉道者的血,他在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中在德里被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