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譯文》是一款Android平台的套用。
基本介紹
- 軟體名稱:老子道德經譯文
- 軟體平台:Android
- 軟體大小:4.28M
- 價格:免費
《老子道德經譯文》是一款Android平台的套用。
《道德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選自春秋戰國時期老子所著的《道德經》。原文 有物混成①,先天地生。寂兮寥兮②,獨立而不改③,周行而不殆④,可以為天地母⑤。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⑥,強為之名曰:大⑦。大曰逝⑧,逝曰遠,遠曰反⑨。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⑩。域中⑾有四大,而人居...
譯文 有個渾然天成的東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經存在了。它寂寂無聲而又廣闊無形。它獨立長存而永不衰竭,周而復始而不停息,可以看成宇宙萬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強將它叫做道,我再勉強替它起個名字叫做大。它廣大無邊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遙遠,伸展遙遠而返回本原。所以說道大、天大、地大、人...
天地之始,為老子道德經中章節。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眇。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譯文 以無為之心去作為,以無事之心去做事,以無味之心去品味。以小為大,以多為少。用恩德報答仇恨。解決難為之事要從容易處著手,做大事要從細小入手。凡是天下的難事要從容易處著手,必定從微小的事情做起。因此聖人始終不自以為偉大,所以才能成就他的偉大。凡是輕易許諾必然會失去信用;凡是把事情看得簡單...
太上下智,又(佑)之其即,親譽之其即,畏之其即。侮之。信不足安又(有)不信。猶乎其貴言也,成事述功,而百姓曰我自然。……(楚簡版本,是將《老子》第十七章和第十八章合為一章。這裡略去第十八章)譯文 最好的統治者,人民並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統治者,人民親近他並且稱讚他;再次的統治者...
《道德經·善為道者》,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老聃的著作《老子》第六十五章。主要闡發道家學派治國理民的建議。道家崇尚無為而治,反對投機取巧。作品原文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多智。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以不智治國國之福。次兩者亦稽[楷]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
《道德經·民不畏威,則大威至》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七十二章。本章著重講統治者要有自知之明,反對採取高壓政治,反對肆無忌憚地壓榨百姓。原文 民不畏威①,則大威至②。無狎③其所居,無厭④其所生。夫唯不厭⑤,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⑥,自愛不自貴⑦。故去彼取此⑧。譯文 當人民不畏懼...
《道德經·天長地久》是西周李耳所作的一篇文章,出自《道德經》。作者 李耳(約前580年—前500年之後)(誕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字伯陽,又稱老聃,後人稱其為“老子”。漢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縣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原文 天長地久...
《道德經·功遂身退》是東周時期李耳所著書籍。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梲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譯文 執持盈滿,不如適可而止。將鐵器磨出鋒利的刃,不可長久保持刃的鋒利。金玉滿堂,不能長久守住。富貴而驕縱,是自己給自己帶來禍害。功成身...
《道德經·盜夸非道》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李耳(約前580年—前500年之後)所作。李耳字伯陽,又稱老聃,後人稱其為“老子”,漢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縣人)。作品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
譯文 大國,要像江海居大而處下,要像雌性那樣安靜柔弱,要與天下各方結交朋友。雌性常以安靜勝過雌性,因為她安靜,所以做事以謙恭卑下為宜。大國對小國謙下,就可取得小國的歸附;小國對大國謙下,就可取得大國支持。所以有的謙下取得歸附,有的謙下受到支持。大國不過是希望網羅小國,小國不過是希望歸附大...
《不出戶,知天下》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七章。《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五十三章。原文 使我①介然有知②,行於大道,唯施③是畏。大道甚夷④,而人⑤好徑⑥。朝甚除⑦,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⑧,財貨有餘,是謂盜竽⑨。非道也哉!譯文 假如我稍微地有了認識,在大道上行走,唯一擔心的是害怕走...
《知者不言》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五十六章。《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
(《論老子》,第69頁)老子承認“萬物並作”的世界的多樣性和普遍存在的矛盾,對社會上存在的占有、掠奪、欺詐、征戰的狀況極為悲憤,把統一看成他所要追求、所要恢復的事物的常態。出處 《含德之厚》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五十五章。《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道德經·無之為用》是老子所著,這一章老子講的是“無”和“有”的辯證關係問題。原文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譯文 三十根輻條湊集到車轂的周圍,正是因為它們拱成一個空殼,才成就了車的用途;糅合黏土...
譯文 治理大國如同烹飪小魚一樣。用大道治理天下,那些為亂者就不能作怪了。並不是為亂者不再作怪了,而是他們作怪也不能傷害人了。不僅為亂者不再害人,統治者也不會傷害人了。為亂者與統治者兩者都不再互相傷害,因而上下德行相偕(國家便得到了治理)。釋義 《道德經》一書中以“道”,即客觀規律,貫穿...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五十八章。《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
道德經·第四十章 《道德經·第四十章》是春秋時期老子所作的一篇文言文。內容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譯文 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不可見的無形質。
《曲則全,枉則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二章。《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
不只是這一章,老子在《道德經》的其他章節也多次提到水,他把水作為人格的最高寫照和完美表達。他諄諄告誡世人言談舉止要流水行雲,循循善誘、悠然灑脫。對於統治者,施政時要像水一樣,要採取低姿態,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慢慢深入人心,要用懷柔政策,以柔克剛,而不是採用強硬措施逼民就犯。水是有靈性的,...
《曲則全,枉則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二章。《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
《道德經·沒身不殆》是創作於西周的一篇文言文文章,出自李耳名著《道德經》。原文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譯文 儘量達到虛無的狀態,...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是出自於老子《道德經》的第四十六章。出處 《道德經》: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卻,退卻。有道的時候,戰馬可以用來耕種糞田;無道的時候在郊外駐馬屯兵。糞,肥也。甲骨文是雙手、箕、掃帚和箕內肥料。篆書將表示肥料的三點寫作米(屎)。孟子曰:人知糞其田,...
《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譯文 身居高位的人最好的行為 像自然界的水一樣呵護大家。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
《道德經·抱怨以德》是老子(李耳)創作的文章。作者 “老子”。漢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縣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原文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譯文 調和大的怨結,...
《道德經·以道佐主》是春秋戰國李耳創作的一篇文章。作品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可兵強於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兒勿嬌,果而不得已,果兒勿強。物狀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亡)。譯文 依照道的原則來輔佐君主的人...
為者敗之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九章。原文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譯文 要想治理天下而又主觀去施為的,我看他根本達不到目的。天下是大自然神奇造化之物,...
李耳(約前580年—前500年之後)(誕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字伯陽,又稱老聃,後人稱其為“老子”。漢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縣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出處 《寵辱若驚》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十三章。《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