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道德經·以道佐主
- 創作年代:春秋戰國
- 作者:李耳
- 別名:老聃
- 籍貫: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
譯文,導讀,出處,
譯文
依照道的原則來輔佐君主的人,不靠兵威在天下逞強。用兵這種事必然會得到報應。軍隊所停駐的地方,田地里必然會荊棘叢生。大戰之後,必定有凶荒的年歲。善用兵的要能夠達到基本目的就立即停止,並不因為兵力強大而耀武揚威。達到基本目的而不自大、不誇耀、不驕傲、不自鳴得意,認為戰勝乃不得已,這就是達到基本目的而不自以為強。事物達到強盛之極點,就會走向衰亡,就叫不“道”,不“道”就會很快敗亡。
導讀
老子的軍事思想、政治哲學的原理在於“其事好還”。對任何一件事,不能輕易隨便做,你打出去五十斤力量,迴轉過來的是一百斤。東方的幾大哲學,幾大教理,始終站在同一個原則,就是“大道好還”,也就是天道之因果循環。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經過大規模的戰爭以後,那個地方整個被破壞毀滅了,所有山林草木以及幾百年的建設成果,剎那之間消失了。“師”就是兵,只要戰場在那裡,那個地方就要遭到破壞,“荊棘生焉”,長了很多野草,變得荒涼了。
“大軍之後,必有凶年”,戰爭之後的戰場,會成為傳染疾病瘟疫的地方,有時並發旱災、洪水以及發生瘟疫的流行。所以,世界上真正的名將,能懂得軍事的,都不敢輕言戰爭。這不是因為膽小怕戰,而是由於仁慈,不願也不忍看到戰爭帶來的悲慘後果。任何一個士兵,都是經過母親十月懷胎,父母辛辛苦苦把他養育長大成人的,但在戰場上只要幾秒鐘就沒有了。而且犧牲在戰場上的,不只是少數的一兩個人,而是百千萬眾。所以,懂得軍事的人都怕談戰爭。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一個高明的政治家,高明的軍事領導人,是心懷仁慈的,希望領導天下國家止於至善。以善的力量,戰勝一切邪惡,絕不是以自己強盛壯大的武力,去侵略或威脅人家。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一個帝王、領袖,應以仁慈的心、善良的政策來救世界,來愛天下。他們雖一心濟世救人,並沒有認為自己了不起,絕沒有驕矜的心理,也不自我表揚。任何一個成功的人,如果帶了成功的驕傲,已經是失心病狂了,這種領導人終歸會失敗的。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萬一發生戰爭,必須要用兵的時候,是不得已而為之,並不是逞強好勝。所以,最高軍事哲學的思想,是不得已而為自己防備。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樣,中國做人原則的兩句古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就是這個原則。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人類的“道德”應該做到使當前的人處於恰到好處的生存狀態,同時也使今後的人可以處於恰到好處的生存狀態,讓良好的生存條件延續下去。而戰爭恰恰破壞了當前人們的良性生態,且由於物質的濫用和環境的破壞還使後人沒有良性生態,甚至有可能造成人類整體箭頭的終止和毀滅。所以說,戰爭是不道德的行為。
出處
《以道佐主》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三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