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德交歸焉

李耳(約前571年—前471年) (誕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字伯陽,又稱老聃,後人稱其為“老子”。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德交歸焉
  • 創作年代春秋
  • 文學體裁:古詩
  • 作者:老子
作者及作品簡介,原文,注釋,譯文,釋義,鑑賞,

作者及作品簡介

漢族,春秋時期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縣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存世有《道德經》。在道教老子被尊為道祖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釋者、傳抄者的集合體)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德交歸焉》出自《道德經》第六十章。

原文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①天下,其鬼不神②。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③兩不相④傷,故德交歸⑤焉。

注釋

(1)蒞:治理,統治,管理。
(2)鬼:為亂者,國之不安定因素。
(3)神:顯神通。名詞用作動詞。
(4)聖人:本篇講治國方略,是針對君主而言的,古代稱王為“聖上”,故此處應理解為統治者。
(5)夫:句首發語詞,不翻譯。
(6)交:相互,交錯意。
(7)歸:本意為返回,此處為合併,或集中於一類,或集中於一地之意。

譯文

治理大國如同烹飪小魚一樣。用大道治理天下,那些為亂者就不能作怪了。並不是為亂者不再作怪了,而是他們作怪也不能傷害人了。不僅為亂者不再害人,統治者也不會傷害人了。為亂者與統治者兩者都不再互相傷害,因而上下德行相偕(國家便得到了治理)。

釋義

道德經》一書中以“道”,即客觀規律,貫穿始終。老子認為萬事萬物都是遵循著一定的規律在有序發展的,國家的治理和烹飪的道理如出一轍。只要能夠以正道大而化之,以德服人,則民不怨,為亂者少,國人便都能安居樂業

鑑賞

正確理解本篇的意思,其關鍵在於了解作者在對誰說,說什麼。而這一主旨,篇首一句便已言明:“治大國若烹小鮮。”“治大國”,誰治?當然是統治階級,君王。所以全篇是針對君王說的。說什麼呢?治國見解——治理一個泱泱大國,就像烹飪小蝦米一樣。
為什麼說治理國家就像烹飪蝦米一樣?針對下文,如果肯仔細想想,就不難明白了。
下文說,只要治國者以大道治國,為亂國家,禍害百姓的宵小之徒便會收斂,不再做那么多禍害人的事。那么宵小之徒不興風作浪了,統治階級能夠以道治國,不搜刮壓榨,民風是不是就好起來了?所以,作者的意思,說的再明白些,就是你用“大道”把想做亂的都擺平了,你自己也別禍害百姓,你國家就得到治理了。你煮蝦米,不是也得把每個都弄熟了,弄得服服帖帖了,才成一道漂亮的菜餚嘛。
所以全文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