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水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習水縣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的通知

各鄉鎮區人民政府(管委會),縣府各工作部門,省市駐習及縣屬企事業機構:

《習水縣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已經縣人民政府2007年11月22日第十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習水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習水縣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

規 劃 綱 要

(2008—2020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習水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習水縣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的通知
  • 單位:習水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時間: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 內容:習水縣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
一、序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縣科技工作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論斷,堅持經濟建設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面向經濟建設的方針,認真貫徹落實“科教興習”和“人才強縣”戰略,科技事業取得了明顯成效。十五期間,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35%,農業科技貢獻率達40%,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35%,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種植覆蓋率達95%以上。科技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工業科技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社會公益事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科技進步對縣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但是,我縣科技事業發展同周邊縣、市相比還存在差距,科技事業發展還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在:科技人才缺乏,經費投入不足;資源利用率低、成果轉化率低;科技普及、推廣、套用率不高;服務網路體系不健全、中介服務機構發展滯後;產學研結合促發展還未找到良好途徑。
未來13年,是我縣加快發展的一個重要機遇期,科技事業發展面臨諸多有利條件。一是黨的十七大提出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省委、市委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提出建設創新型貴州和創新型城市的發展戰略。為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二是中央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科技扶貧工程,為我縣爭取更多國家科技投入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三是企業科技創新意識進一步增強,為提高產業的技術水平和產品科技含量提供了動力。四是廣大民眾對科技興習、科技增收和科技進步意識逐步形成,為全縣科技事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氛圍。我們要抓住機遇,開拓進取,努力拚搏,到2020年把我縣建成一個科技進步、生態良好、經濟快速發展的新習水。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國、省、市科學技術大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科教興習”和“人才強縣”戰略,緊緊圍繞“三新一強”和“四個大縣”目標,繼續深化改革,促進發展,推動全縣科技事業不斷進步,為建設小康習水、和諧習水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2008—2020年,我縣科技工作要立足於“積極引進,推廣套用,鼓勵創新,強勁發展”的總體要求,不斷推動科技工作上水平、上台階。
積極引進:立足我縣發展實際,積極引進先進適用技術和優良品種、優秀人才和先進管理經驗。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廣泛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開展交流合作,藉助科技優勢,形成人才、信息、技術、管理的良性互動,提高科技進步水平。
推廣套用:把技術推廣、套用擺在科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推廣套用機制,在先進適用技術和新品種的試驗示範和推廣套用上下功夫,促進傳統產業最佳化升級,提高先進適用技術普及率、優良品種的推廣率、先進管理經驗的套用率。
鼓勵創新:把引進科技成果消化、吸收、轉化為適用技術作為創新的主要途徑,完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形成科技創新氛圍,提高產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創造名特優品牌。
強勁發展:圍繞富民強縣發展目標,選擇具有一定基礎和優勢,對經濟社會發展有帶動作用的重點項目和關鍵技術,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實現科技新跨越,以科技項目發展為支撐,強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發展目標
2008—2020年發展目標:建立與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科技普及、推廣、套用、創新體系。公眾科學文化素養意識進一步提高,科學知識普及取得顯著成效,科技創新氛圍基本形成,科技人才隊伍數量和質量明顯提高;科技投入逐漸增長,科技成果轉化率、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率和資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科技在企業產品更新改造和提高傳統產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一些關鍵技術上取得較大進展,自主智慧財產權數量和質量有所突破;科技綜合實力達到全省同類縣(市)的平均水平以上,跨入全省經濟強縣行業。
主要指標: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科技成果轉化率達45%以上。科技發展事業經費投入占全縣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大幅度提高,科技三項費投入占全年財政支出的比例達到0.8%以上,科技發展基礎經費投入逐年增長。有一定數量的高級、中級專業技術職稱人才和一大批科技人員,基本滿足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培植市級龍頭企業1-2家、縣級龍頭企業10-15家、民營科技企業5-8家,工業科技產品銷售收入達到工業收入的18%以上,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每年以6%以上的速度增長。
三、2008-2020年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
主要任務: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圍繞“三新一強”和“四個大縣”建設,強化工農業和社會發展領域的科技進步,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縣域科技服務推廣體系和創新體系,開創全縣科技工作新局面。
工作重點:確立科技發展課題,搭建科技發展平台,推動工業科技進步。以引進先進適用新技術和新品種進行示範、推廣、套用為著力點,不斷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加快社會公益事業領域科技發展。
(一)搭建科技進步平台
1、強化孵化功能。整合縣內科技資源,建立企業技術創新“孵化”平台,完善服務設施,提高服務水平,扶持企業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養企業科技人才,探索企業孵化創新機制。
2、發揮紐帶作用。積極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生產企業開展交流與合作,引進先進科技成果以及人才、設備、信息、管理等優勢資源,解決我縣經濟發展中的技術難點和關鍵問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探索建立穩定長效的產學研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合作機制。
3、推進信息互動。實施農村科技信息化服務工程,提高信息化水平。建立工業、農業管理信息系統、產品流通信息系統,農村遠程教育培訓和技術服務系統。整合科技工作網和鄉鎮網路信息資源,搭建農村信息共享互動平台,為“三農”提供全面快捷、實用、有效的信息服務,以信息化帶動工農業快速發展。
(二)推動工業科技進步
1、發展新技術產業。結合招商引資,抓好新技術項目引進。重點支持一批市場前景廣闊、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工業項目,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2、以科技進步推動“五大基地”建設。
一是濃香型白酒基地。不斷研究更新濃香型白酒生產工藝,提高科技含量,發揮品牌優勢,建成習水名優酒產銷大縣。
二是建材基地。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充分利用我縣大量粉煤灰和礦產資源優勢,積極引進合作夥伴,建設日產3000噸水泥旋窯生產線。開發環保、節能的新型建材。
三是能源基地。加大水電、火電開發建設力度,力爭建成二郎電廠,建設楊家園、浪子口電站及縣域沿河中小型水電站,促進煤電轉化和水資源充分利用,建設習水工業支柱。
四是煤炭化工基地。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引進先進設備和先進生產技術,建設大中型煤礦,加快現有煤礦的整合力度,促進煤礦技改,提高全縣煤炭產出量和煤炭資源利用率,提高生產技術水平,減少煤災發生。開展煤炭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促進煤炭資源轉化增值,提高科技含量。
五是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充分利用我縣畜牧產品和農產品資源,積極引進資金、技術、人才興辦加工企業。開展對厚朴、“朝天王”辣椒、薯類、磨芋、葡萄、李子、楊梅等特色農產品加工和畜產品加工,創有地方特色的農副產品品牌。
3、加速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積極支持鼓勵優秀科技帶頭人創辦領辦民營科技企業,著力培植一批技術先進、產業突出、優勢明顯、擁有特色品牌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民營科技企業。在“公司+基地+農戶”的基礎上,探索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生態環保的發展長效機制。規劃期末,全縣民營科技企業收入超500萬元的達到2-3家。
4、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和科技成果轉化。開展多種形式的專利知識及法律、法規宣傳,組織有關部門加大專利執法力度,保護專利擁有人的權益。鼓勵發明創造,營造尊重知識、尊重創造、保護智慧財產權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加強專利申報工作。
(三)提高農業產業化科技水平
1、依靠科技進步調整農業結構。圍繞市場需求,大力發展庭園經濟和特色經濟。引進新品種和適用新技術,穩定提高糧食產量,確保糧食安全。推進農產品有機化種植,發展有機紅糧基地,優質小麥基地,無公害商品蔬菜基地。積極發展“朝天王”辣椒、優質油菜、水果、中藥材、竹、茶葉等特色產業。
2、加快畜牧品改步伐,提高養殖技術水平,促進畜牧業快速健康發展。按照“小區大戶、自繁自養、促進品改、提高品質”的要求,發展畜牧養殖基地。推進水產和兔、蜂等特色養殖。推廣複合飼料,改進飼養方法,提高畜禽出欄率和商品率。強化動物疫病防治,加強黔北麻羊純種的保護和開發,提高畜產品品質。實現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產值的50%以上,把我縣建成畜牧業大縣。
3、推進農業科技示範園區,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捆綁項目資金,引進先進適用技術和新品種,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溫室大棚等生產技術,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早作農業,生態農業,實行有機化、無公害生產。大力推廣“豬一沼一菜(果)”的立體、生態模式,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建設集科技推廣、試驗示範、農業觀光於一體的農業示範園區。
4、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強天然林保護。依靠科技進步,開發林業產品,保護林業生態環境,提高林業經濟效益。培植花卉、園藝、苗木基地。引進先進技術進行木材深加工,提高經濟效益,把林業資源大縣轉化為林業經濟大縣。
5、改善農村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裝備水平。實施山水林田路的綜合治理,實施土壤改良、推行節水灌溉技術,改善農村飲水安全。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作業,提高耕作質量和效率,減輕勞動強度,降低農業成本。
6、結合“六個萬戶”工程,開展科技人員創業行動。按照“實體創業,服務農民”的原則和抓大戶、抓到戶的工作模式,選派科技人員到基層創業,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建立互利雙贏、共同發展的經濟聯合體,逐步形成科技人員與農民生產需求相結合的長效機制,探索構建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以農、林、牧、副、漁新品種新技術示範推廣為重點,促進農民提高技術水平,增加經濟收入。
7、實施科技扶貧。採取多種形式的科技幫扶解困工作,引導貧困地區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大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力度,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
(四)加快社會事業領域科技發展
1、加強環境保護和城鎮建設,改善人居環境。
牢固樹立“生態立縣”思想,加強節能減排降耗工作。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推廣高效節能技術、清潔生產技術,實現“三廢”達標排放。加強水資源、森林資源的保護,為保持習水的青山綠水提供技術支撐。搞好城市規劃,提高建築設計施工技術水平,融入文化元素,打造“綠洲紅城”為特色的城市名片。大力推廣節能、環保建築材料,加強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和污水處理,搞好城市綠化,改善人居環境。
2、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科技發展,提高民眾健康水平。
加快中藥材優良品種的選育,挖掘民間中醫藥配方,並加以開發、利用和保護。在疾病防控、婦幼保健、食品藥品衛生安全等方面加強技術引進和推廣普及,使全縣重點傳染病程度明顯減輕,甲乙類法定傳染病發病率較“十五”期間下降20%;碘缺乏病和地氟病等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加強人口計生技術服務,減少嬰兒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質。加強社區和鄉鎮衛生院技術服務,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服務水平。
3、積極開展防災減災的科學預測、防範和安全生產技術改造。
加強防災減災法律法規宣傳,改進技術手段,加大對氣象、地質、洪澇、火災等自然災害的監測、分析和預報,制定完善各項防災減災應急預案。實施“科技興安”,加強以煤礦為重點的安全生產技術改造,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少因災和事故造成人民生命和財產損失。
4、加強文化旅遊開發和信息產業建設。
套用先進科技加強以土城古鎮、古鹽道、望仙台石窟等名勝古蹟和中國杉王、桫欏、紅豆杉等珍稀植物的保護和開發。開發旅遊產品,發展旅遊產業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在廣播電視、通信、網路信息技術上得到提高,以信息化帶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5、抓好科技教育,培養科技人才,普及科技知識。
積極引進和學習先進教學實踐經驗,開展教學科研活動,開展中小學生“小發明”、“小創造”活動,培養青少年科技意識和創新意識。發展職業教育,開展農村科技帶頭人、科技骨幹、鄉土人才技術培訓,培養造就一大批鄉土人才和科技骨幹。制定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外地人才到習水創業,創辦科技企業。充分發揮離退休老科技工作者的作用。認真貫徹實施《科普法》,充分利用專業協會(學會)、遠程教育、中國小校等陣地,廣泛開展科技活動月、科普宣傳周等科技普及活動,增強全民科技意識。
四、2008¬—2020年科技工作主要發展方向
2008—2020年,是建設創新型習水,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要認真實施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科教興習”戰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依靠科技進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科技工作要在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型工業、利用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開發文化旅遊、促進民生改善等方面不斷實現科技創新和進步,用科技創新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1、發展現代農業:建立農業技術創新體系。開展農作物、林木、草地、畜禽與水產資源開發;開展有機、優質、無公害生產、新技術的引進、推廣和套用;提高動植物疫病與病蟲害防治能力;圍繞生態林、經濟林保護與開發,加強中藥材、竹、茶葉開發;開展厚朴GAP基地建設及申報認證工作。套用節水配套技術和人畜飲水安全防範技術。廣泛套用先進農業機械,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2、建設新型工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在白酒、煤化工、建材、電力等方面,積極引進和開發先進生產技術,提高工業產品的質量,打造習酒知名品牌,提高特色農副產品深加工技術水平。加大節能減排降耗技術改造力度,大力發展工業循環經濟。
3、利用能源資源:開展節能技術開發,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加強農村沼氣池等清潔、循環、低耗、高效能源技術開發。開展煤礦瓦斯、風能、太陽能等能源的綜合利用,推進能源結構多元化,培育能源產業。開展優勢礦產資源及水資源勘探與綜合開發利用,生物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4、保護生態環境:加強節水、節能、節地及“三廢”綜合利用技術開發。加強森林、水源地保護。實現“三廢”達標排放,提高城市垃圾、污水處理水平和城市綠化水平,創造優良人居環境。
5、開發文化旅遊:套用先進科技手段,搞好景區景點和名勝古蹟、長征遺蹟的保護。開發旅遊產品,打造高品位的旅遊品牌,促進旅遊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6、促進民生改善:堅持以人為本,以提高民眾生活質量為目標,不斷提高教研教學、醫療衛生、防災減災、安全生產和城鎮建設技術水平,促進社會事業不斷進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和改善對科技工作的領導。把科技進步作為經濟建設的主要推動力,把科技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完善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考核制度,把領導幹部的科技意識、科學素養、科技工作實績作為考察和使用幹部的重要依據。改善科技管理,發揮科學技術行政管理部門的作用,及時解決科技工作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為廣大科技工作者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二)加大對科技工作的投入。採取多種措施、多種渠道加大全縣科技經費的投入。縣財政要逐年提高科技工作研發費、科學技術推廣事業費、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的投入比例,到規劃期末達到全省平均水平。要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績效評價體系和跟蹤問效機制,確保科技工作順利推進。
(三)加大科技政策法規的宣傳和執法力度。認真學習宣傳國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項科技政策,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制定的《關於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及其配套政策,並結合本縣實際,認真組織實施《習水縣中長期科學技術規劃綱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進一步落實促進科技進步的有關政策。加大執法力度,保護智慧財產權,打擊各種違法侵權行為,充分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實施積極有效的人才政策。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和體現人才價值,把高素質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放在科技工作的重要位置,制定有效的激勵政策,鼓勵開展創業行動,實施創新人才培養,以支柱產業、示範基地、重點工程項目為依託,以股權配合、職稱評審、成果獎勵、智慧財產權保護、政府津貼等政策措施為激勵,重點培養一批科技領軍人才、技術骨幹團隊。暢通人才引進渠道,改善人才創業環境,營造尊重知識、尊重創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積極引進科技人才,留住科技人才。加強高技能實用人才隊伍建設,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著力培養經濟建設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到一線從事科技推廣工作。
(五)加強科學普及,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切實加強對科普工作的組織領導與協調,完善科普工作聯席會議制定。健全科普政策體系,建立政府引導、市場推動、全社會參與的科普基地建設,構建縣、鄉、村三級科普基礎設施體系。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廣泛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文化,激發科學熱情,為全面實施《習水縣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打下堅實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