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98年,“半人馬座”車的原
生產商,義大利依維柯·菲亞特-奧托·梅萊拉集團開始自籌資金研製一種火力更強大的“半人馬座”。這種新車型取消了原車型的105毫米
線膛炮,取而代之的是一種120毫米滑膛坦克炮。2002年完成時,新“半人馬座”便成為與最新作戰坦克裝備相同火力的第一種輪式
裝甲車輛。
性能
彈藥
這種新型火炮的彈藥與義大利“公羊”主戰坦克的l20毫米火炮
彈藥相同,但該火炮採用了45倍口徑身管,比大多數坦克的44倍口徑身管還長,然而其炮身僅重2500千克,比“公羊”主戰坦克的l20毫米坦克炮輕了700千克。這樣低的重量主要是通過採用最新型高強度特種鋼製作炮身得到的,這種鋼材的拉伸
屈服應力達到了1500
兆帕,也就是說達到了任何最新一代坦克炮所用鋼材的拉伸屈服應力標準。另外,炮管採用了內膛擠壓硬化法並
鍍鉻,還安裝了
抽菸裝置和熱護套。可以說,這種火炮與當今主戰坦克火炮相差無二。
後坐力
作為輪式車輛,火炮的
後坐力成為影響連續開火和瞄準的主要因素。為了降低後坐力,這種火炮安裝了新式的“胡椒瓶”形
炮口制退器(代替105毫米火炮的開槽炮口制退器)。火炮的後坐距離減少到550毫米(105毫米火炮的後坐距離為750毫米),後坐力則減小到25千牛。這樣小的後坐力,大多數的輪式車輛都能承受。
炮塔
新“半人馬座”採用了一種新式的HITFACT炮塔,同火炮一樣,這種炮塔也是
奧托·梅萊拉公司研製的。炮塔的總體布局類似於原“
半人馬座”:將車長位置設定於車輛前部火炮的左側,裝彈手在炮長的後面,
炮長在
火炮的右側。炮尾布置有9發炮彈,車體內還有26發炮彈。除了主炮之外,車輛還裝備了1挺7.62毫米
並列機槍,並在車長艙口布置了1挺7.62毫米的輔助機槍。此外,炮塔的前部兩側各安裝了一組4具Galix公司的80毫米煙幕彈發射器。
火控系統
炮塔驅動方式
主炮在高低俯仰和炮塔轉動時保持穩定,炮塔採用全電
驅動方式。這較原“半人馬座”的電動液壓驅動又是一個重要的改進。與全鋼裝甲的原“半人馬座”炮塔不同的是,新車型的炮塔採用了鋁裝甲,而鋼裝甲和複合裝甲板可以附加到鋁裝甲上。因此,這種裝有120毫米火炮的HITFACT炮塔的基本重量僅為5.8噸,大大低於原炮塔的7.5噸,即使達到最高防護等級也只有6.6噸。
防護力
雖說新“半人馬座”基本型的重量僅25.5噸,但它的防護力並不差,可全方位防護l4.5毫米
重機槍穿甲彈的攻擊。此外,它還可以抵擋當量6千克TNT炸藥地雷在任何一個車輪下和當量3千克TNT炸藥地雷在車體腹部下的爆炸。當加裝附加裝甲,車重增加到28噸時,其60度傾角的前部弧形裝甲還可防25毫米口徑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攻擊,車體底部能抵禦當量6千克TNT炸藥地雷的爆炸。另外,由穿孔鋼板製成的儲物筐還可以加強炮塔尾部的防彈能力。
機動性
機動性高是輪式裝甲車輛的一大
優勢,“半人馬座”也不例外。新車型的底盤與原“半人馬座”基本相同,即動力艙和駕駛員艙並排設定在車體前部。動力裝置仍採用了
依維柯公司的6V-TCA型
渦輪增壓柴油機,功率為383千瓦,但可換裝一種新式6V柴油機,功率至少可達440千瓦。與6V-TCA型柴油機匹配的是德國
ZF公司生產的有5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並帶中央可鎖定
差速器的H型傳動系統。
懸架採用
麥弗遜式獨立懸掛,越野性能優異。車輛轉向時,通常通過前部兩個
車橋進行,但在低速行駛時第四車橋也可輔助轉向,這樣可以減少輪胎磨損並使轉向半徑減小到9米。此外,全部車輪都採用泄氣保用輪胎,並裝有中央輪胎充放氣系統。
由此可見,新型“半人馬座”已成為一種具有一定戰役機動能力的、性能非常優越的輪式裝甲車輛。其120毫米火炮使它在火力方面可與任何作戰坦克匹敵,但自身重量卻輕得多,新型“半人馬座”輪式
裝甲車的確是一輛真正的“輪式坦克”。
實踐及改進
義大利陸軍對“半人馬座”輪式裝甲戰車提出的要求是:不僅要具有當代戰鬥坦克的火力,還要具有戰略機動性,它必須能夠依靠自身動力在義大利半島的各種地形上高速機動。為了滿足義大利陸軍的這一需求,
依維柯公司防務車輛部(DVD)與奧托梅拉拉聯合展開研發工作,即為8×8“半人馬座”輪式車裝備一門能夠發射北約標準的105毫米坦克炮彈。義大利陸軍1989年從依維柯
菲亞特-奧托梅拉拉(CIO)公司定購的400輛“半人馬座”輪式
裝甲車將成為迄今為止第一種裝備高膛壓105毫米坦克炮輪式裝甲車。
在首批“半人馬座”裝甲車交付部隊僅一年後,即1993年,20輛“半人馬座”裝甲車便被用於聯合國的
索馬里維和行動。隨後,“半人馬座”成為義大利參加在波士尼亞、
阿爾巴尼亞、
科索沃及最近在
伊拉克的維和部隊的主要裝備。
由於“
半人馬座”的出色表現,西班牙陸軍也在1999年定購了22輛並在2002年追加了62輛該型裝甲車。第三個裝備該型裝甲車的部隊是
埃及陸軍,但他們裝備的是義大利陸軍過剩的“半人馬座”
裝甲車。2000年,美陸軍向義大利陸軍租借了16輛“半人馬座”裝甲車以用於其裝備機動
火炮系統前的訓練。租借契約從最初的兩年延長至2004年。
1994年,DVD採取獨立風險投資方式在“半人馬座”裝甲車底盤的基礎上成功研製了一種步兵戰車的演示車。隨後,義大利陸軍決定將這項計畫繼續下去,並在1999年定購了3輛這種步兵戰車的原型車,這就是後來的“半人馬座”VBC。隨後,義大利陸軍決定裝備安裝有奧托梅拉拉“打擊拳”炮塔和25毫米OerlikonKBA自動機關炮的步兵戰車型“半人馬座”;義大利陸軍將購買200輛該型車。其變型車中的指揮車正在評估,而救護車和
迫擊炮運載車正在開發中。另外,CIO公司正計畫與法國地面武器系統工業集團合作研製工程車。
CIO公司在1998年再次牽頭以獨立風險投資方式研製一種動力性更強的“半人馬座”車。新型車輛採用120毫米滑膛坦克炮代替了原有的105毫米
線膛炮。當該車的原型車在2002年一問世即成為世界上第一種與最先進主戰坦克具有相同火力的輪式戰車。
新車所裝備的
火炮能夠發射與“公羊”主戰坦克(及同時代坦克)相同的120毫米炮彈,與它們不同的是新型車輛的火炮為45倍口徑而不是44倍口徑。其炮管採用了最新型高硬度炮鋼,張力
屈服值為1300
兆帕,達到了最現代化坦克炮的用鋼水平。炮管為自緊式並進行了鍍鉻處理,配備有抽菸筒和熱護套。
為了降低
後坐力,火炮安裝了新型胡椒罐式
炮口制退器(代替了105毫米火炮的槽式
制退器),將制退效率提高了25~30%。火炮的後坐距離為550毫米,少於105毫米火炮的750毫米,其25千牛的後坐力與整車的質量協調一致。
120/45毫米火炮安裝在有奧托梅拉拉公司研製的新型HITFACT炮塔上。炮塔的整體布局與早期“半人馬座”相似,但將車長的位置移至火炮左側,裝填手位於炮長後面,炮長在火炮右側(這一設計與大部分西方坦克相類似)。這一與眾不同的布局來自於早期的“半人馬座”設計,最初構想為採用雙人炮塔和
自動裝彈機。但是為了簡化結構並降低成本最終取消了自動裝彈機。載彈量為火炮彈架9發,車體內26發。
除主炮外,炮塔還配備了7.62毫米
並列機槍和一挺安裝車長艙口的相同口徑機槍。炮塔正面兩側各有4具80毫米加里克斯(Galix)煙幕彈發射器。
車長配備有伽利略公司的穩定式全景觀瞄鏡和用於側面觀察的6具
潛望鏡;炮長配備有一具帶第二代
熱成像儀和護眼
雷射測距儀的獨立穩定式瞄準鏡。主炮採用縱向穩定而炮塔為橫向穩定,火炮和炮塔均採用無刷電動機驅動。
與早期“
半人馬座”不同的是,新型車輛採用鋁裝甲代替了原有的鋼裝甲,並加入了鋼板和
複合裝甲面板。這使得基本的HITFACT炮塔重量僅為5.8噸。而早期炮塔的重量為7.5噸。在加裝附加裝甲後,新炮塔的重量也不超過6.6噸。然而,其安裝尺寸,特別是炮塔座圈保持不變,因此新炮塔只需經過些許調整即可替換原有炮塔。
在採用基本配置的情況下,“半人馬座”加上HITFACT炮塔的重量為25.5噸,能夠抵禦14.5毫米
重機槍在近距離內發射的
穿甲彈。其基本裝甲還能承受6千克TNT炸藥在任何一個車輪下面爆炸以及3千克TNT炸藥在車底部爆炸所產生的衝擊。加裝附加裝甲後,整車的重量增加到28噸,能夠抵禦從車首60度正面弧形區域內射入的25毫米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甚至能夠抵禦更大口徑穿甲彈藥的打擊。同時每個車輪能夠承受8千克TNT炸藥的衝擊,車底部能夠承受6千克TNT炸藥的爆炸。炮塔後部安裝有裝甲炮塔籃。
新型車的底盤基本與早期“半人馬座”相同,這意味著發動機艙和駕駛艙都位於車體前部的一側。發動機仍採用
依維柯公司的6VTCA發動機,這種發動機相當於“公羊”主戰坦克V-12
柴油發動機的一半,許多零部件均能夠與其通用。6VTCA發動機的功率維383千瓦(520
馬力),但是研製新型6V柴油發動機的工作仍在進行中,新型發動機將增加一種通用軌道噴射系統,預計能夠將功率提高到440千瓦(598馬力)。
發動機與採用許可證製造的ZF
自動變速箱和一套帶有單一
中央差速器的H式動力傳動系統相結合,變速箱有5個前進擋和2個倒擋。車輪採用帶梅賽爾液壓彈簧的麥克弗森式懸掛獨立定位。轉向機構採用常規的兩個前橋轉向,但在低速時,第4橋也能實現轉向,這將能夠較少磨損輪胎並將
轉彎半徑減至9米。車輪採用14.00-20泄氣保用輪胎,並配有
中央輪胎充氣系統(CTIS)。
所有這些使得裝備有HITFACT炮塔的新型“半人馬座”裝甲車具備輪式裝甲車的作戰機動性能,同時其120毫米火炮也能與任何一輛主戰坦克的火力相匹敵。
變型車
VCB--“半人馬座”的
裝甲人員輸送車車型,採用了包括裝備25mm機關炮,60mm
火炮和12.7mm機槍在內多種炮塔
指揮車
搶救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