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人格(personality of prisoner)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心理學名詞,出自《心理學名詞》第二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罪犯人格
- 外文名:personality of prisoner
- 所屬學科:心理學
- 公布時間:2014年
罪犯人格(personality of prisoner)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心理學名詞,出自《心理學名詞》第二版。
罪犯人格(personality of prisoner)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心理學名詞,出自《心理學名詞》第二版。定義罪犯因長時期服刑及監禁環境壓力而形成的以對抗、順從和偽裝為特點的特殊人格類?...
犯罪人格是指具有刑事法律意義的犯罪人的社會政治、文化、道德和生理心理特徵的總和。具體包括兩大組成部分:即犯罪人的個性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徵。這兩大部分有機地結合,使犯罪人格成為一個整體結構,也可稱為犯罪人格結構。犯罪人的個性...
(3)雙重人格。在管教幹部面前是一副屈從、卑微的面孔,在私下卻流露出內心的真情實感,甚至凌辱、欺侮比自己更弱小或處於困境的其他犯人。(4)缺乏活力與創造性。監獄人格是長期服刑生活所造成的消極後果,它不利於罪犯的徹底改造, 同時...
從犯罪學理論意義上講,犯罪人格的研究日顯重要。大量的研究表明,人格的偏頗與惡變,對犯罪行為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揭示犯罪人格特徵,能促進犯罪預測和預防、罪犯改造等工作。主要特徵 所謂犯罪人格,是指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由於遺傳...
人格特徵。青少年罪犯的需要、動機主要有滿足私慾(物慾、性慾等)、講義氣、復仇、逞強好勝及好奇心等。其人生觀頹廢。其神經(氣質)類型以興奮型居多,且強型、弱型比例超過常模,即呈兩極分化:暴力罪犯中以強型神經類型居多,非...
罪犯變態心理,是指罪犯由入獄前的某些心理異常或入獄後監獄環境刺激所導致的心理異常。主要類型:(1)變態人格。(2)精神病。屬嚴重的心理變態,因大腦機能活動紊亂,導致認識、情感、意志過程發生嚴重障礙,以致完全不能認識、控制、...
抗改罪犯心理是指抗拒改造的罪犯在服刑期間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1)思維的偏激性。(2)情感的冷酷性。(3)意志的兩重性。(4)人格的偏執性。(5)本質的虛弱性。主要表現:(1)思維的偏激性。逆反心理突出,習慣從反面去觀...
罪犯心理,是指在監獄服刑者區別於社會自由公民的特殊心理現象。以罪犯原有的人格心理和犯罪心理為基礎,在刑罰懲罰和服刑場所外部刺激影響下產生的充滿矛盾、錯綜複雜的心理特徵。主要有:(1)承受刑罰的心理。其典型表現為期望發生某種...
一般來說,慣犯、職業犯都具有罪犯特徵,但未必均豁然外顯。事實上,有的偽飾、隱匿較深.,直觀上並無明顯標誌,但作為罪犯人格“深層結構”的內在精神、性格上的烙印則根深蒂固,仍然可以在長期的觀察、分析後感知和認知。
犯罪性人格 犯罪性人格(criminal personality)是2016年發布的心理學名詞。公布時間 2016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海峽兩岸心理學名詞》第一版。
罪犯人格測驗(personality test of convict)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心理學名詞。定義 用心理學的技術和方法對對罪犯的動力(以犯罪動機為核心)與特徵系統(以犯罪人格為核心)及其心理狀態進行的測驗。出處 《心理學名詞》...
人格形成犯罪類型論是犯罪人分類理論。根據犯罪人人格形成的動態過程和人格特徵對犯罪人進行分類。主要有:英國精神分析學家弗里德蘭德根據人格的反社會性程度,對違法犯罪少年進行分類:①出於明顯的反社會性格而實施犯罪的少年;②反社會性格...
人格障礙犯罪是一種較嚴重地與環境適應不良的危害行為,常使自己、他人或社會蒙受損害,影響正常的人際關係。人格障礙的犯罪一般開始於青少年時期,中年以後可逐漸減少。在1968年美國修訂的《精神病診斷和統計手冊》中,將人格障礙分為10大類...
罪犯進取心理,是指罪犯在服刑過程中積極進行自我思想改造,努力矯正惡習,重新塑造自我的良好心理狀態。具體表現:(1)認罪悔罪。對自己違法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以及自我的人格缺陷有較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具有悔罪感、羞恥感和自我譴責、...
罪犯這個概念帶有一種本質上的缺陷。到了二十一世紀,科學家們將研究轉向探討犯罪行為的生物學基礎。沙門諾博士挑戰傳統的犯罪行為理論,指出確實有「犯罪人格」的存在。本書主要將焦點放在犯罪者的思維及行為模式,描述犯罪心理的運作機轉...
運用心理測試、觀察、談話、調查等方式掌握有關罪犯人格方面的信息,對罪犯的個性傾向性(需要結構、動機體系、意識傾向性等)以及氣質和性格類型、特點、智力水平、自我意識水平等作出判斷。(3)罪犯接受教育改造的心理障礙(如不認罪服法...
犯罪與人格(Crime and Personality) 是指強調人格類型與犯罪的關係,認為大多數社會行為既是情境性習得經驗的結果,亦是由人格相對穩定的遺傳因素造成的。遺傳在預先確定個體的犯罪傾向方面起重要作用,社會實踐使那些得自遺傳的犯罪的先決...
人格障礙犯罪論是指犯罪原因理論。屬精神醫學派。認為犯罪是由人格障礙所致。犯罪者中常見的人格障礙主要有:(1)悖德型人格,亦稱“反社會型人格”或“冷酷性變態人格”,是人格障礙中最易導致犯罪或違法行為的,一般幼年即表現出種種...
因監獄環境的刺激超過自身的心理承受力,精神病復發或患反應性精神病(如拘禁性精神病)、神經症(如神經衰弱、癔病、焦慮性神經症、恐怖性神經症、抑鬱性神經症等),人格變態(性變態、監獄人格)等。(3)生理病變。因精神壓力過大...
犯罪人格環境(environment of criminal personality)是指影響行為人形成犯罪人格的各種環境因素的總稱。 狹義包括:(1)社會環境因素。指不穩定的政治環境,混亂 的經濟、法制環境,不健康的文化環境等大社會環境因素, 以及消極的家庭...
人格障礙性犯罪是指在無認知障礙或智力障礙情況下,由情緒反應、動機和行為活動異常引起的犯罪行為。易導致違法犯罪的人格障礙主要有:(1)反社會性人格障礙。人格障礙中最易發生違法犯罪行為的一種。易產生暴力攻擊行為,構成侵害他人和社會...
人格障礙通常開始於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並一直持續到成年乃至終生。部分人格障礙患者在成年後有所緩和。病因 遺傳因素 義大利犯罪心理學家Rombroso曾對眾多罪犯的家庭進行大樣本的調查,發現許多罪犯的親族患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犯罪的...
(4)罪犯群體與個體互動作用。(5)罪犯心理轉化存在個體差異。根據罪犯的犯罪類型、身心特徵、人格心理和改造態度的不同,因人施教。罪犯舊的需要結構的改造不僅要剔除不良的需要,還應以新的需要填補,即以高尚的精神需要、符合社會...
罪犯心理診斷,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判別在獄服刑罪犯的心理狀況和心理障礙的活動。根據診斷時間,可分為:(1)入監時診斷。主要是了解罪犯的人格缺陷、犯罪心理結構的個體差異和反社會性程度,據此考慮服刑的分類處遇和確定矯治方案。具...
艾森克犯罪傾向量表是英國心理學家、犯罪學家艾森克根據人的個性心理特徵進行大量調查研究編制的預測人犯罪傾向性的量表。艾森克認為,犯罪人的人格有3個基本因素:外傾性、神經過敏性、心理變態傾向。由此構成了人們不同的人格。典型外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