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性人格(criminal personality)是2016年發布的心理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犯罪性人格
- 外文名:criminal personality
- 所屬學科:心理學
- 公布時間:2016年
犯罪性人格(criminal personality)是2016年發布的心理學名詞。
犯罪性人格 犯罪性人格(criminal personality)是2016年發布的心理學名詞。公布時間 2016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海峽兩岸心理學名詞》第一版。
犯罪人格是犯罪人的社會政治、文化、道德和生理心理特徵的總和。具體包括兩大組成部分,即犯罪人的個性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徵。這兩部分有機地結合,使犯罪人格成為一個整體結構,即稱為犯罪人格結構。簡介 犯罪人格結構是指犯罪人的個性傾向...
悖德狂犯罪者(Paradox mad),又稱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以行為不符合社會規範為主要特點。這種人感情冷淡,對人缺乏同情,漠不關心,缺乏正常的人間愛;易激惹,常發生衝動性行為;即使給別人造成痛苦,也很少感內疚,缺乏罪惡感;因此常...
犯罪人格 與犯罪直接有關的人格問題,在基本社會化進程中的未成年個體因生活所迫而以不擇手段方式生存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異常人格現象.形成過程 1基本社會還有殘缺、喪失和混亂 2青少年時期出現違法行為或犯罪表現 3犯罪類型大多以基本需要為...
內因性犯罪人(erlde gemous offender)是指主要由自身內部因素而導致犯罪者。與“外因性犯罪人”相對。具體表現為行為人的反社會需要結構,以及與此相聯繫的不良人格特徵。易發展成累犯或慣犯,因其犯罪心理的穩固性,對其教育和改造的...
犯罪人個性因素是指犯罪人產生犯罪心理的人格方面的某些缺陷。人的個性形成與後天的社會化是聯繫在一起的,一般說來,個性是一個人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徵的總和。主要包括:(1)能力;(2)氣質;(3)性格;(4)活動傾向性。這些特徵錯綜...
2、犯罪人是一種具有理性、自我意識和自由意志的精神性存在。特殊屬性 即犯罪人具有的反社會性。指犯罪人的人格所呈現出的與社會價值準則相悖的、與親社會性相反的一種惡的破壞性人格品質或侵向。 反社會性是通過犯罪人人格表現出來的...
進入20世紀後,特別是進入20世紀20年代以後,德國、奧地利盛行犯罪生物學,一些精神病學者利用犯罪生物學、精神病學的觀點和方法研究犯罪人與犯罪心理問題,提出了諸如心理病態性格、犯罪人格等等理論。這些理論觀點,儘管形形色色,但集中起來...
狀態犯罪人,是指因犯罪性格和人格傾向而實施犯罪行為者。與“機會犯罪人”相對。德國刑法學家李斯特提出。此類犯罪人的犯罪性已穩定地存在於其人格中,成為固定、持續存在的狀態。其人格中具有犯罪傾向,隨時會進行犯罪行為。可分為兩類...
偶發性犯罪心理是偶發性犯罪人或機會性犯罪人的心理特徵。犯罪人作案前雖無明確的犯意,但大多是人格不良者,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缺陷,如情緒穩定性差、自制力水平低、道德及法律意識淡薄、極端的自我中心意識或存在人格障礙等,成為誘發...
從司法精神病學的角度,此類犯罪人的犯罪行為主要是病態人格所致,是一種病態的、持續而長久的行為障礙。但其對客觀世界仍保持基本的自知力,能區分是非,知道自己犯罪行為的性質與後果,故與精神病犯罪人不同。此類犯罪人違法犯罪行為的...
包括人格障礙犯罪與性變態犯罪。這類犯罪人在人格上明顯偏離正常,以致不能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其行為往往與社會的道德、法律規範相悖,易於造成犯罪。常見的變態心理犯罪有:反社會型、衝動型、施虐(色情)狂、露陰癖、縱火狂、偷竊狂等...
對變態人格犯罪人,應“心理治療為主,輔以其他改造和教育措施;對性變態犯罪人,應採用行為療法;對因精神病發作而實施犯罪行為者,應以藥物治療為主,並注意看護,防止其再犯;對因吸毒、酗酒而犯罪者,應有針對性地採取心理治療與行為...
個性傾向性決定著過失殺人犯對現實的認識、態度及活動目標、活動方式的選擇,是過失殺人犯的內在基本動力。個性心理特徵是過失殺人犯的心理面貌,反映出過失殺人犯不同於其他人和其他犯罪的獨特性和個別性。其人格特徵主要表現為:(1)態度...
人格障礙類型與犯罪 人格障礙從廣義上可分為原發性人格障礙和繼發性人格障礙。原發性人格障礙,即在某種消極的先天素質特點的基礎上,在不良社會文化環境因素的影響下造成的人格障礙。繼發性人格障礙指在某種神經基本、精神疾病的情況下發生...
人格障礙謀殺犯是指因病態人格的主體原因而導致謀殺活動的犯罪人。美國精神病學家古特馬赫1960年在所著《謀殺犯心理》中提出。他從心理學精神病學角度將謀殺犯分為10類。廣義包括偏執型、分裂型、情感型、衝動型、強迫型、邊緣型等病態...
自我意識障礙性犯罪,是指行為人因自我意識障礙而引起的違法犯罪行為。精神醫學意義上的自我意識障礙指個體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軀體和精神狀況的,是一種精神性症狀,通常表現為人格解體、雙重人格、交替人格、人格轉換、自我界限障礙、自知力...
臨床心理學家還發現,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在童年時期就有所表現,加偷竊、任性、逃學、離家出走、積習不改、流浪和對…切權威的反抗行為;少年時期過早出現性行為或性犯罪;常有酗酒和破壞公物、不遵守規章制度等不良習慣;成年後工作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