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綠花菜
主根 基部粗大,根系發達。主要根系分布在30厘米的耕層內。營養生長期,莖較短縮,莖上腋芽不萌發,株高40-90厘。
子葉 對生,2枚,倒心臟形。真葉綠色,倒卵形,表面有白粉,
葉片 長13-30厘、寬8-12厘米,葉柄長5-15厘米。
當低溫春化通過了階段發育後,進入生殖生長階段。一般第2年開始生花莖。
花莖 高可達1.3米,花莖表面光滑。莖生葉通常較小,綠色。花較小,兩性,花
萼 綠色,4裂,花瓣4裂,黃色。雄蕊6枚,4強雄蕊。雌蕊柱頭黃色,縱裂,長2.5-3.5厘米,粗0.3厘米左右。種子較小,褐色,近圓形,種子千粒重3-3.5克。
近種區別 其形態與
花椰菜 相似,但花蕾較花椰菜粗,呈青綠色,主莖先端長出綠色的花球,由肉質花莖和小花梗及綠色的花蕾群所組成。
綠花菜 生長環境 土壤: 綠花菜對土壤要求不太嚴格,因此凡排灌便利的土壤都適宜栽培,但以富含有機質、保水力強、肥沃、排灌性好的土壤為宜。酸鹼度適宜的pH值為5.5-8.0,但以pH為6.0左右生長較好。
溫度: 綠花菜同其他甘藍類蔬菜一樣,屬於喜冷涼蔬菜。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20-25℃,最低為4-8℃,最高35℃;植株生長適溫為15-22℃,最低5℃,最高25℃。溫度過高過低都會造成植株生長不良。
光照: 屬低溫長日照蔬菜,喜光照,在充足的光照條件下,生長發育正常。光照過強,花球變紫,光照不足,植株徒長,花球顏色不正常。
分布範圍 綠花菜原產於義大利。在義大利、英國、法國、荷蘭栽培廣泛。19世紀初綠花菜傳入美國,後傳入日本。世界各國都有栽培。
綠花菜 繁殖方法 育苗選擇有機質含量豐富、肥沃的土壤。按70%泥土、25%有機肥(要求充分腐熟)、5%過磷酸鈣比例備好;苗床選擇土質疏鬆、肥沃、排水方便,持水性好,上茬未種甘藍類蔬菜、地下害蟲少的地塊。播種的綠花菜種子已經經過處理,抗病性強,芽率高,每平方米苗床播種5-6克或每個營養杯播1-2粒種子即可。播種流程:整理苗床―澆足底水―耙松床面―播種(條播或撒播)―蓋1厘米厚的鬆軟腐殖土―蓋稻草或紗網(以防澆水時直接衝擊泥土,影響枝葉發芽)―淋水。
栽培技術 定植 幼苗苗齡30天左右,具有5-6片葉定植為宜。秧苗過大或過小,不易成活或成活緩慢。根據土壤肥力,畝施基肥5000千克腐熟有機肥或施氮磷鉀三元複合肥、過磷酸鈣各25-40千克。移栽前苗床應充分澆水,待土壤濕潤鬆軟後,整株苗連根帶土挖起移栽,定植時間宜在午後陽光溫和,氣溫下降時進行。適宜株行距45厘米×50(-60厘米),即每畝種植2500株左右。
撫育 綠花菜對土壤養分要求較嚴格,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充足的肥料,對肥料三要素的需要量大,特別是生長初期和抽薹期需要多量的氮素和適量的磷、鉀肥,否則會造成早期出蕾現象;綠花菜在生長過程中每畝地需氮素16千克、磷20千克、鉀16千克,還需一定數量的微量元素,如硼、鎂等。另外在水分控制上,定植後應澆足定根水,促發新根,使其迅速恢復生長,成活後應適當控制水分,以促進根的健壯生長;團棵至整個結球形成期,田間土壤應保持濕潤;現蕾後淋水勿淋濕花球,避免積水腐爛;盛收期注意控制田間濕度,及時摘除病葉、老葉;遇酸雨或大霧天氣時,應及時灑水,減少花球腐爛。
病蟲防治 前期主要蟲害是
甜菜夜蛾 、
斜紋夜蛾 ,以後是
小菜蛾 、
菜青蟲 等,除蟲要除早除小,農藥可用10億PIB奧綠一號懸浮劑800倍、15%杜邦安打3500倍、20%
米滿 1000倍、10%除盡1000-1500倍等,如單防小菜蛾、菜青蟲可用菊酯類、阿維菌素類農藥即可。在除蟲時加上代森錳鋅、托布津、克露等農藥,可防治黑斑病、炭疽病、霜霉病等葉部病害。
主要價值 營養: 綠花菜的食用部分主要是脆嫩的花莖和短縮肥嫩的花薹及緊密群集成球狀的花蕾。綠花菜營養成分齊全,每100克可食部分含水分89克左右,蛋白質3.6克左右,碳水化合物5.9克,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和相當數量的維生素B1、B2以及磷、鐵、鈣等無機質,其色澤鮮綠,風味清香,花莖脆嫩,品質優於芥蘭,風味比花椰菜鮮美。
藥用: 據醫學研究證實,綠花菜含有抗癌物質葡糖異硫氰酸鹽,它可阻止早期癌細胞生長,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所以歐美人和日本人特別喜歡食用。
植物文化 因以采帶花蕾的嫩莖供食,故名嫩莖花椰菜,又因與花椰菜相似而成球狀花蕾群,呈綠色,故又名綠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