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介紹 我國綠色農產品分為A級和AA級,A級為初級標準,即允許在生長過程中限時、限量、限品種使用安全性較高的化肥和農藥。AA級為高級綠色農產品。
產品發展 由
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 主辦的“農產品:綠色、有機論壇,2012”駐華機構聯誼會在北京舉行。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發展計畫署、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部分國家和地區駐華機構、國內有關部門和農業企業等方面的代表約150人參加了會議。本次會議是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新一屆常務理事會成立後第一次大型活動,目的在於促進中國與各國在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生產加工貿易等領域的合作,搭建一座溝通交流的平台。
原
中國農業科學院 院長、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會長
翟虎渠 在講話中指出,綠色、有機是農業發展的方向,全球很多國家特別是已開發國家,注重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生產和銷售。長期以來,中國在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方面進行了不懈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中國仍然是一個
開發中國家 ,發展不平衡,在發展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同時,還遇到很多的困難,通過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等方式,一定會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有機農產品發展道路。
政府、民間組織、私營部門的合作是一種好方式
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波西·米西卡(PercyMisika)在致辭中強調,有機農業對促進食品安全有重要的作用,在整個食品價值鏈上,它使用較少的資源,提高了農業效率。從全球來看,有機貿易目前正在以每年15-20%的速度發展,中國現在是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它的
有機認證 農田的面積也居世界第二位,中國有一些成功的實踐,比如說承包性的農場這種模式,大力促進了有機生產。
聯合國糧農組織支持全球地區和各個國家有機食品工業的發展,同時證實了政府、民間組織、私營部門的合作是一種好的方式。關注有機農業,綠色食品是有附加值的,可以幫助減少土地、水等的污染程度,聯合國糧農組織有一個長期的項目,就是有機農業項目,它幫助各個成員國通過促進有機生產加工,認證和產品的行銷來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和實現環境保護,為了實現這個長期的目標,要將技能、知識、傳播到田間,同時開發一些實用工具促進
有機產品 的貿易。
使農作物直接對接到蜀農網等電子商務平台國內數家農業企業介紹了各自在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流通方面進行的實踐探索。
中國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北京展銷中心 代表王梅林介紹,中心在技術、示範推廣、市場行銷等方面開展多渠道合作與交流,如與中國優質農產品協會合作,主要在農業技術(
生物肥料 和
生物殺蟲劑 )領域合作,發展種植養殖基地戰略;與視農網合作,發展可視化農業等。
視農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代表鄧正宏認為,農戶的
分散性 和市場的自由性對規範農產品的安全生產產生阻力,生態基地的開拓和發展是改革農業現狀的有效途徑。同時,
可視化技術 的注入,使農產品的安全得到了根本性監管。
生態種植 養殖技術、可視技術和衛星雷達技術對基地的套用,使得基地農作物及畜養動物的生長發育情況隨時隨地地清晰呈現在電腦視頻中。再次,依託電子商務平台,將
物聯網技術 和網際網路技術與基地農產品對接,使農作物直接對接到網路平台,給農作物的產出和銷售帶來了時效性的進展。
來自中國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中心、農業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的專家,介紹了我國綠色
有機農產品 行業的發展和中國
農產品質量安全 管理等方面的情況。來自以色列、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國駐華使館的代表,分別介紹了本國發展有機農產品的做法經驗。論壇結束後,與會代表參觀了
中國農業科學院 國家現代設施農業展示園區。
前景及問題 綠色農產品是
綠色農業 的產物,是一種無污染、安全、優質食品,綠色農產品的生產和消費融入了保護環境、崇尚自然、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目前,綠色農產品以其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但在發展過程中也有許多制約因素,如產品缺乏深加工,認證成本較高,技術人員匱乏,銷售渠道不健全,品牌力量薄弱,消費意願低等,影響了綠色農產品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對此,前人已有諸多研究,例如:楊劍英(2008)、
張太海 (2008)分別從
市場行銷組合 4P策略、加強政府扶持和監管等方面探討我國農產品
綠色行銷 方案。Eastwood, D B;Brooker, J R;Smith, J D(2005),
靳明 ,趙昶(2007),Heinz Welsch, Jan Kuehling(2009),分別研究銷售環境、
農產品定價 、
群體行為 、習慣做法等因素對綠色農產品
消費心理 的影響。以上學者的研究為後人提供了眾多借鑑,也對綠色農產品發展實踐有指導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蘇北生態縣
洪澤 為例,分析制約綠色農產品發展的因素,總結經驗教訓,探討對策,這些對於加快洪澤從農業大縣到農業強縣的華麗轉身,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二、洪澤縣綠色農產品發展的現狀及特點,洪澤積極挖掘本縣的特色資源,做足特色農產品品牌內涵,農產品品牌活力得到提升,努力培育了
有機米 、大閘蟹等一批特色產品主導產業,無論是種植規模、品質、加工能力等都走在全省前列,特色
品牌效應 得到顯現;充分利用獨特的自然稟賦,積極發展
無公害農產品 、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經濟優勢,並已初見成效。到2010年底,洪澤縣綠色農產品數為91個,涉及企業或單位32個,綠色農產品數居全市第二位。
(一)綠色農產品認證不斷增多,品牌建設不斷加強近幾年來,洪澤縣著重發展優質
稻米 產業、蔬菜種植業、
水產養殖業 和水禽養殖業。
在水稻方面,有機、綠色和無公害優質稻米麵積占水稻種植面積的80% 以上。全縣年生產有機稻米、綠色稻米、無公害稻米分別為350噸、1.8萬噸、11萬噸。據2009年3月公布的數據,全縣共有十多家企業申報了12個優質稻米品牌,其中:“九牛”、“白馬湖”獲有機食品認證,“蘇星”、“雪粘”獲得綠色食品認證標誌,“洪澤湖”等獲得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九牛”、“洪澤湖”及“蘇星”等稻米品牌還在歷屆中國(
淮安 )優質稻米博覽交易會上分獲金獎或優質產品獎稱號。
在蔬菜種植方面,到2007年底,高效種植面積達8.5萬畝。
洪澤縣 通過國家、省有關部門認定的無公害蔬菜類產品24個,主要有“
洪澤湖 ”牌荷藕。目前,全縣無公害荷藕種植面積達8萬畝,年產優質荷藕10萬餘噸。“洪澤湖”牌荷藕在2001年(上海)農產品展銷會上,被淮安市政府評為名優產品。
在水產養殖方面,2008年,洪澤縣高效漁業面積5.3萬畝。
無公害水產品 養殖基地24個、無公害水產品30個;有機水產品養殖基地2個、有機水產品7個;農業部健康養殖示範場1個;省級現代漁業科技園1個;國家級水產良種場1個;省級特種水產良種場1個;國家級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1個和1個蘇北地區最大的中國洪澤湖水產品批發大市場。其中比較著名的
洪澤湖 牌大閘蟹2005年被
中國漁業協會 授予中國十大名蟹稱號。2009年,洪澤被授予“中國蟹都”、“中國
洪澤湖大閘蟹 之鄉”等榮譽稱號。2010年,洪澤湖大閘蟹入選CCTV4《走進中國》地理標誌欄目。並於2010年底獲得國家工商局地理標誌的授權許可。
在水禽方面,全縣重點發展以
洪澤湖鵝 為養殖重點的畜禽生產,全年家禽飼養量 1600萬隻,其中洪澤湖鵝850萬隻,跨入了全省養鵝重點縣行列。全縣已建成年保種6萬隻的蔣壩灰天鵝養殖場,三河、東雙溝、黃集等8個四季鵝養殖園區,沿湖、沿河、沿堤8條養殖帶,9個養鵝80萬隻以上的基地鎮,養鵝農戶已占全縣總農戶的40%。
(二)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不斷增加產地的環境質量標準是綠色農產品標準體系中最基礎的部分,是選擇綠色
農產品基地 的根本依據。自2001年起,洪澤縣已建成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共60個。其中無公害糧油產地、園藝產地46個,共38.41萬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91%;
無公害水產品 產地8個,占地6.7萬畝,占全縣水產品養殖總面積的50%以上;無公害畜禽產地6個,肉鵝、肉鴨、生豬等年出欄量占全縣畜禽年總出欄量的55%。2007年
洪澤縣 有機
稻米 科技示範區被認定為首批“江蘇省現代農業示範區”之一。據2009年3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縣共有19個有機、綠色、無公害優質稻米基地通過產地認證,合計面積達33.96萬畝,占全縣水稻總面積的95%以上,其中獲得
OFDC 有機頒證0.15萬畝;獲準使用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綠色食品”標誌
粳米 基地面積6萬畝;通過省級無公害產地認定面積27.81萬畝,全縣通過有機、綠色、無公害認定農產品達67個 。
(三)農產品龍頭加工企業、行業協會不斷發展壯大,產品認證不斷增多截至2009年,全縣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37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3個,市級龍頭企業11個。較好地發揮了外連市場、內連農戶的作用,全縣農副產品加工的比率達30%以上。“白馬湖”牌大米、“老子山”牌
荷藕 、“西順河”牌洄魚等總計91個農產品(水產品)已經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其中
有機產品 8個。同時,新建了岔河大米批發市場、朱壩木材交易市場、黃集四季鵝批發市場等。按照市場化原則分別組建了縣大米加工協會、洪澤湖農產品協會、蔬菜協會、
食用菌協會 ,吸納會員800餘人。
三、
洪澤縣 綠色農產品發展存在的問題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在洪澤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
綠色農業 建設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與日本、德國、瑞典等已開發國家的綠色農業相比,洪澤縣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農業資源 和生產要素配置市場化程度不高;綠色農業的發展還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政府的制度安排、組織管理和支持政策體系對綠色農業的影響力亟待加強;民間組織的作用還有待挖掘。
(一)綠色農產品品種相對較少,
產品附加值 少,對農民增收的貢獻有限洪澤縣綠色農產品品種相對於生物品種總量所占的比例極少。在漁業生產中,洪澤縣擁有魚、蟹、蝦、鱉、蚌、蜆等水產品90多種,然而綠色產品的認證僅限於螃蟹、青蝦等少數幾個品種;在水禽的生產上,野生水禽有獐雞、野雞、野鴨等近20種,年產量150萬隻,但綠色產品的認證只局限在四季鵝;在農作物種植方面,則集中在稻米等少數幾個品種。
(二)
綠色產品認證 程式複雜,標準繁多,增加了農民負擔在發展綠色農產品的初期,綠色產品認證程式複雜,標準繁多,將產生巨大的前期投入。以綠色食品為例,綠色食品的標準涉及產地標準、生產技術標準、產品標準、包裝儲運標準和其他相關標準,農民如果缺乏專業的指導將會難以應對。在申報綠色食品的過程中,單是環境檢測就需要5萬-6萬元,再加上生產過程中的檢測,一個農產品申請
綠色食品認證 花費至少需十多萬元。而且即使申報成功,該標誌的使用期限也只有3年,新標準雖然大幅度下調綠色食品的收費標準,但對年人均純收入六七千的農民來講仍是不小的負擔。
(三)農業從業人員受教育水平偏低,農業技術人員較少根據舒爾茨的
人力資本收益 理論,人力資源是最有價值的資源,對人的投資所帶來的收益率是最高的。當前我國人力資本對經濟成長的
貢獻率 約為35%,而已開發國家約為75%。與已開發國家相比,
洪澤縣 農業從業人員受教育水平偏低。依據2008年頒布的淮安市第二次農業普查公報(第二號):洪澤縣高、中、初級農業技術人員分別為48人、183人、331人,是
淮安市 技術培訓工作相對較好的縣。
(四)行銷方面,品牌發展有待進一步整合洪澤縣的一些綠色農產品已有了自己的品牌和註冊商標,但除了稻米類品牌,其他綠色農產品的品牌知名度還不高。不少申報主體企業規模偏小,技術含量較低,對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的帶動能力還不高,影響了產品的銷售及利潤的實現。例如,洪澤湖區的大閘蟹生產,湖區兩市六縣區基本上都是各自規劃,獨立發展,每個縣區都有各自的自主品牌。洪澤縣的“
洪澤湖 ”、“
老子山 ”牌大閘蟹;
泗洪縣 的“金水”、“綠康”牌大閘蟹等。雖然有些品牌經各地政府的宣傳,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因品牌雜亂,推廣局限性大。
四、
洪澤縣 綠色農產品發展的對策建議(一)政府應進一步加強對龍頭企業的扶持,推動農業科技和管理體系的創新龍頭企業是現代農業建設的主力軍,技術創新是龍頭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不竭源泉。政府要對龍頭企業的扶持政策決不動搖,並努力提高龍頭企業扶持的政策效率。鼓勵科技實力強的龍頭企業建立技術開發中心,有針對性地研究綠色農產品生產中的技術難題、不斷培育新的品種;通過在示範園內試驗、總結,逐步把農業科學技術向基地推廣,推進洪澤綠色農產品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提高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的激勵水平科學的激勵機制設計是提高農技推廣體系運轉效率的關鍵。建立科學的薪酬體制,將推廣人員的勞動績效與利益分配掛鈎。以政府為主導,因地制宜地推行聯產定額的綜合
技術承包 、聯質聯效的單項技術承包以及指導性技術承包等多種形式的技術
承包制 ;引入民主機制,強化對基層推廣機構工作的監督。在農技推廣機構的工作考評價中,更多地吸收和採納農戶的意見。推廣項目的制訂也應當採取
需求導向 制,加強對推廣項目經濟可行性的研究 。
(三)強化對生產者,主要是農民的科技教育根據“分級負責、分層管理、分級教學、明確責任、互相協作”原則,構建一個由政府主導、面向市場、開放運行,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相互協調、功能齊全的科教體系,及時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將科技培訓落到實處。形式上可以是舉辦培訓班、發放技術資料、在電台或電視台製作專題節目等。同時要積極總結推廣其他地區的有益做法和先進經驗,在農村基礎教育階段,增設職業教育培訓課,對完成文化課的初、高中學生進行職業技術教育,培養未來合格農民。
(四)彰顯品牌特色,推進地理標誌在農產品品牌推廣中的套用地理標誌效應的存在是一種客觀現象,而綠色農產品的地理標誌效應更加明顯,對農產品消費者的產品品質評價和購買行為的影響很大。因此,挖掘、弘揚綠色農產品地理標誌,對於特定區域內產業和企業的市場開拓和行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洪澤縣綠色農產品地理標誌建設應繼續明確政府、工商主管部門以及行業協會主體地位,促進產業集群並完善集群內部的市場服務體系,引導集群內部企業之間依據價值鏈形成有效的分工協作,扶持綠色農產品龍頭企業。此外,必須在綠色農產品地理標誌建設中,加強產品質量管理和品牌的使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