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購買

關於綠色購買(Green Buying,Green Purchase,Buying Green),研究者們有很多類似的稱謂,除了多數學者稱為“綠色購買”之外,還有一些研究者有其它的稱謂,如“親環境購買”(Prc-enviromental Purchasing)、“環境友好購買”(Envi.romentally Friendly Purchasing)等。從現有研究文獻來看,綠色購買是一個更通俗的叫法,得到多數研究者的認同,因而使用較頻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綠色購買
  • 外文名:Green Buying/
  • 定義:親環境購買
  • 意義:發展促進環境保護事業
購買定義,社會意義,影響因素,社會價值,行銷,管理,

購買定義

關於綠色購買(Green Buying,Green Purchase,Buying Green),研究者們有很多類似的稱謂,除了多數學者稱為“綠色購買”之外,還有一些研究者有其它的稱謂,如“親環境購買”(Prc-enviromental Purchasing)、“環境友好購買”(Envi.romentally Friendly Purchasing)等。從現有研究文獻來看,綠色購買是一個更通俗的叫法,得到多數研究者的認同,因而使用較頻繁。不過,對於什麼是綠色購買,研究者們似乎並沒有給出一個較為明確的定義。綜合Mainieri和Shmm等的觀點,綠色購買應該是指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對產品相關環保屬性或特點的考慮及其購買活動,特別的情形是指對環境友好產品或綠色產品購買行為

社會意義

綠色購買對於促進環境保護事業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綠色購買是綠色消費的前提和基礎。綠色消費是指一種以適度節制消費、避免或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崇尚自然和保護生態等為特徵的新型消費行為和過程。綠色購買既提供了消費的綠色內容和對象,又使消費的環保後果有了保障。其次,綠色購買拉動綠色生產綠色行銷。在需求主導的現代經濟中,消費者綠色需求的增強和綠色購買的提高,必將使更多的企業自覺或不得不關注產品的綠色表現及企業的綠色形象,開展綠色生產和綠色行銷,為社會提供更多綠色產品。這種供求之間的良性互動必將推動整個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影響因素

影響綠色購買最本質的因素當然是消費者的綠色需求,除此之外,學者們還研究了影響綠色購買的文化、心理、人口統計以及情景因素。
價值觀是(個人或實體)所期望的超越情景的目標,這些目標的重要性有差異,能夠作為個人生活或其它社會實體的指導原則 。在消費者行為方面,很多研究已經證實,價值觀在個體消費者的行為、態度及其決策中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從現有的研究文獻來看,影響綠色購買的價值觀較多,根據Schwartz的價值觀分類,主要是自我提升型價值觀(如成就、享樂和權力)和自我超越型價值觀(如團隊精神、利他主義)。
價值觀影響綠色購買主要是通過兩種方式:
一是直接影響。如“ 發現團隊精神導向對中國(香港)消費者的綠產品信息搜尋和實際綠色消費有顯著的直接影響。Larouche等以美國北部消費者為例,研究了價值觀與消費者溢價綠色購買意向之間的關係。Larouehe等選擇了1O個價值觀內容,分別是團隊精神(愛、助人、友誼)、安全、生活享受(激動人心、愉快)以及個人主義(成就感、自尊、自我實現、獨立),但研究發現,只有團隊精神和安全兩個價值觀對溢價綠色購買意圖有顯著的直接影響” 。
二是間接影響,即通過相應的態度等中間變數發揮作用。如Homer和Kahh的研究證實價值觀通過行為態度對自然食品的購買行為有影響。Homer和K~lle研究發現,自然食品購買者重視內部導向價值觀(自我實現、生活樂趣和享受、成就感以及自尊),而非購買者則強調外部導向價值觀(歸屬感、受人尊重和安全感)。Follows and Jobber研究了年輕母親對兩種尿片(可重複使用布尿片和可降解紙尿片)的選購行為。
Follows and Jobber選擇了Schwartz價值觀量表中的自我超越(普遍主義、仁愛)、保守(順從、安全)和自我提升(成就、享樂和權力)等7個價值觀類型中的共11個價值觀來研究其對購買行為的影響。其研究發現,上述價值觀內容只對綠色購買行為存在間接影響,也就是說,上述價值觀是通過影響行為態度(中問變數)而影響綠色購買,價值觀對綠色購買並元直接的影響關係。Chan通過對廣州和北京消費者的取樣,證實了團隊精神價值觀透過綠色購買態度和意向而對綠色購買存在間接影響 。
從研究結果來看,價值觀對綠色購買的直接影響是比較弱的。這正好驗證了學者們普遍所持的觀點,即價值觀是行為的遠端決定因素,它需要通過鄰近的變數(如感知行為後果評價、具體態度、具體規範)來發揮作用。儘管如此,在綠色購買和綠色行銷領域研究價值觀還是很有意義的,因為價值觀通常能夠直接影響態度,而態度是相對比較容易測量和研究的。
(二)環保態度
Hines等將環境態度區分為兩類 :即一般態度(general/global attitude,針對環境本身的態度)和具體態度(specific attitude,針對環境責任行為的態度)。Hines等通過研究進一步指出,兩種環境態度和環境責任行為都相關,但具體環境態度更具有預測效力。一般環境態度與具體環保行為之間的相關係數平均只有0.35。之後,Eckes和Six也發現,在他們對17個研究的共性分析中,二者的平均相關係數則更低,僅為0.26。總的說來,一般環境態度所能解釋具體環保行為的方差不會超過10%(16 3。綠色購買也是一種環境責任行為,只是更具體地表現在消費領域和消費活動之中。在綠色購買研究領域,早期的研究著重於研究一般環境態度對綠色購買的影響,近期的研究則更多地轉向對影響綠色購買行為的具體態度的研究以及相應情景因紊、調節變數的研究。
Mainieri等人研究了綠色消費態度。該研究發現,綠色消費信念無論是對一般綠色購買(不涉及具體產品)還是對具體綠色購買行為都有很強的解釋力,而一般環境態度對綠色購買行為的預測力很有限,僅對其中一種具體購買行為有適度解釋力。Larouche等運用感知重要性、感知麻煩和公司責任來預測溢價綠色購買行為。
感知重要性是指消費者感知的環境兼容性行為對他們自己和社會的重要性程度,感知麻煩是指個人所感覺到的以環境友好方式行動所帶來的不便和負擔,而公司責任是指消費者所感知的公司應對環境問題所應承擔責任的程度。這些態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驗證。 有一些學者還研究了針對具體產品的購買態度。Homer和Kghlc研究了美國消費者對自然食品的購買態度,其態度內容中涉及到營養的重要性以及對添加劑的擔憂。1ows and Jobber研究了對環保尿布的購買態度,其態度有兩個維度,一是環境後果,二是個人後果。環境後果主要指尿布影響環境的重要性、尿布增加垃圾填埋空間的重要性、尿布生產導致森林破壞的重要性等,而個人後果則涉及尿布使 用方便的重要性、尿布吸水性的重要性和尿布舒適的重要性等。這些研究都是針對具體產品的購買態度。這些具體態度對相應的購買行為都有很強的解釋力。
(三)環境生態知識
Frick等將環境知識分為系統知識(事實知識)、行動知識(如何行動)和效力知識(行為後果知識),並發現系統知識對環保行為(如節能、垃圾分類等)沒有直接影響。而行動知識(包括效力知識)存在較大的直接影響,相比較而言。行動知識比效力知識的影響更大一些 。不過,也有一些研究發現,無論是事實知識,還是行動知識對環境責任行為都沒有影響。
消費者行為研究領域,知識被認為是影響消費者決策過程中的所有階段的重要因素。具體而言,知識是影響消費者如何收集和組織信息的一個相關的、重要的因素,知識或信息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過程,知識還與消費者怎樣評價產品和服務有關。在綠色購買方面,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會涉及到對產品環保屬性或環保特徵的理解與判斷,因此,環境知識會對其綠色購買行為產生影響,也就是說,消費者環境知識越豐富,對環境問題有深刻的理解,消費者越有可能購買環保產品。
不過,綠色購買方面的實證研究結論和其它環保行為研究領域所得到的結論也有相似之處,即許多研究結論之間也是相互矛盾的,環境知識對綠色購買的影響也比較複雜。具體有以下幾種情形:一是直接影響。如Schlegelmilch等在兩類美國消費者樣本中分別研究了環境知識對綠色購買行為的影響。
(四)人口統計變數
現有研究涉及到的人口統計變數主要是教育程度、職業或工作狀態、收人、性別、年齡、家庭中有無小孩、居住地和婚姻狀況。從現有研究得出的結論來看。人口統計變數與綠色購買的關係相當混亂,很多研究結論相互矛盾,以至於有學者感嘆綠色消費者好像是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chizophrenic)。不過現有研究大致表明,綠色購買者主要是城市居民、中產階級(白領階層)、已婚育婦女。
(五)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對消費者進行細分的重要變數。何志毅等在Shrum等 研究的基礎上,以北京大學MBA學員為樣本研究了生活方式與綠色購買的關係。他們的研究發現,受教育水平較高的青年群體可能成為綠色消費者的比例較高,而且願意支付較高一些的價格購買綠色產品;綠色消費者是引導消費潮流的意見領導者,他們重視與他人之間的口頭交流,願意嘗試新產品卻不是衝動消費者;他們對價格挺 敏感,但是消費比較理性,願意付出更多的價格進行綠色消費;相比電視廣播等媒體,他們更加接受雜誌等書面媒體。他們的研究結論與美國學者Shrum等所作的研究比較接近。
(六)其他因素
很多研究都發現,綠色購買態度和綠色購買行為之間有較大差距。一些學者指出一些情景因素,如綠色產品和服務的可獲性、環境友好產品太高的價格、廠商浮誇性的比較性宣傳(產品或廣告懷疑)等,或對購買意向或實際購買行為有負面影響,或對綠色購買態度與綠色購買行為之間的關係強度有調節作用。此外,還有學者發現,社會規範或主觀規範也是影響綠色購買的一個因素。

社會價值

行銷

1.開發滿足綠色需求的產品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綠色產品應該是產品質量和環境質量雙優的產品,綠色產品一般不應該僅具有某種環境特性而犧牲了產品傳統的效用。比如,綠色食品除了要具有無污染、健康等特性外,還應該具有傳統的營養、口感等優點。無磷洗滌劑產品一方面要具有環境友好的特點,另一方面也應不失傳統的潔淨功能。因此,在開發綠色產品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替代材料和工藝選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以符合綠色消費的需要。
2.綠色市場區隔問題
研究大致表明,綠色購買者主要是城市居民、收入較高群體、已婚育婦女。因此,一般而言,綠色目標市場應主要鎖定為上述群體。但由於許多研究都表明人口統計因素對綠色購買的預測力很弱,顯然人口統計因素不適合或者不能單獨用來細分綠色消費者,因此,對綠色消費者進行細分必須綜合考慮價值觀、生活方式以及態度等變數。
3.市場溝通問題
研究表明,綠色消費意識(態度和認知)對綠色購買的預測力最高,為此,在市場溝通方面,要善於識別綠色購買的態度因素。對於自利型綠色產品,如綠色食品、環保家裝建材,應突出自然、健康和安全的訴求,而對於利他型綠色產品,如無磷洗滌產品、無氟產品,則應更多地強調消費者責任、支持環保等。研究還表明,生態知識,特別是與行動有關的生態知識,對綠色購買有影響,因此,消費者教育和市場溝通的重點應該放在產品選購知識方面。
另外,由於一些不法廠商擅自使用生態、環保等綠色用語,或誇大產品的環保屬性,導致市場上綠色產品真假難辨、魚目混珠,這在一定程度上使消費者對產品的綠色宣傳產生了懷疑和不信任。這種懷疑和不信任將會挫傷消費者綠色購買的熱情。因此,對產品環保特點的宣傳要客觀和審慎,要突出權威部門的認證結果和認證標誌。

管理

1.營造社會規範
社會規範是被一群人所採用的不成文的規則或社會所期待的行為標準,近似於社會道德。在營造綠色購買和消費的社會規範方面,政府作用十分的重要。政府及其官員的行為對社會消費具有很大的指導性和示範性,對社會規範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要發揮政府及其官員的這種作用。
首先,政府及其官員在日常政務活動中要轉變觀念和作風,樹立節約意識和公僕意識,不要講排場和派度、摒棄奢華,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和一張紙做起,為老百姓樹立榜樣。其次,實施政府綠色採購制度。2001年4月,日本開始實行“綠色產品優先購買法”,該法規定國家和地方自治體有義務優先購入環境調和型材料和生態產品。我國也有類似的規定,如在2000年3月國家經貿委等部門發布 的《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環保產業設備(產品)目錄》中就規定,使用財政性資金進行的建設項目或政府採購,應優先選用符合要求的目錄中的設備(產品)。但這種規定還只是停留在號召和倡導階段,我國政府的綠色採購還有待進一步制度化。
2.在全社會開展綠色教育和綠色宣傳
很多研究表明,我國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和環境知識比較薄弱。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綠色購買和消費。政府應該花大力氣在全社會普及環境保護和綠色消費的知識,要在全體公民中倡導和形成珍惜生命、關愛環境和他人的綠色消費觀。政府應該鼓勵在大中國小校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環境教育,因為他們是未來的主力消費者,而且對家庭的消費行為有很大的影響。應該鼓勵和支持各種組織通過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科普讀物、廣告和網際網路等媒體開展環保知識和綠色消費知識宣傳。
3.規範綠色信息
當前綠色市場“綠色”充斥、魚目混珠,難辨真“綠”。準確的綠色信息是消費者綠色選購的前提,而消費者往往是處於信息劣勢,這種信息不對稱將不利於綠色產品市場的發展,為此必須建立公正的、權威的、第三方的綠色信息供給機制和渠道,嚴格規範商標標籤和包裝的信息披露
主要措施包括:
其一,嚴格規範綠色用語。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1999年公布的ISO14021號標準,商品在說明自身的環保特徵時,不得使用含糊不清的辭彙、不礙聲稱自己達到可持續發展要求、不得使用可能引起歧義的辭彙。這一標準還規定了一系列含義明確的環保標識辭彙,如“可降解”、“可回收”、“可重複使用”等。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vrc)1992年公布了有關綠色行銷宣傳用語的指南,以條例的方式規定了在品牌、符號、口號、包裝、標籤、廣告及其他方面綠色用語的真實性和規範性。澳大利亞貿易慣例委員會(TPC)也於1992年發布了類似的“環境行銷宣傳綱領”。我國市場的綠色用語不規範,也無章可循,因而給一些企業以可乘之機,不少企業都在不恰當的使用“環保”、“綠色”、“天然”、“無污染”、“無公害”、“使用可持續資源”等詞語,這些辭彙含義不明確或易產生歧義,因而極易誤導消費者。借鑑上述做法,我國可以由工商部門、技術標準部門等制定類似的條例。
其二,加強綠色認證工作。我國綠色認證制度始於20世紀9o年代初,目前正處於完善和發展階段,今後應在認證標準和認證方法等方面與國際協調和接軌,以便最終走向國際相互確認。當前應考慮建立統一的綠色認證機構。目前我國綠色認證分屬不同部門的做法弊病挺多,容易導致市場混亂,必須建立全國統一的、權威的、與國際接軌的綠色產品第一。必須強調,只有通過政府授權部門認 證的且獲得相應綠色證書的產品才能稱作“綠色產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