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泥鎮

紫泥鎮

紫泥鎮原稱龍海縣海鷹人民公社,1958年更名紫泥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鄉,1992年改為鎮。紫泥鎮位於福建省漳州龍海市東北部,地處福建省第二大河九龍江出海口,南望石碼、海澄,北鄰角美,距324國道線8公里,距廈漳高速公路龍海站6公里,東距廈門11.5海里。

由滸茂、烏礁兩島嶼組成,九龍江南、中、北港環抱兩島;面積68平方公里,其中滸茂島47.5平方公里,烏礁島20.5平方公里;烏礁島六平方公里被列為龍海市新市區紫泥分區。紫泥鎮轄溪墘、紫泥、下樓、世甲、錦田、南書、西良、安山、城內、溪洲、溪霞、新洋、仁和、金定、巽玉等15個行政村及1個鎮辦農場;全鎮有耕地3.3萬畝,水面5.38萬畝,灘涂2.8萬畝。人口5.8萬人,海岸線總長55.6公里,是龍海第二大僑鄉,全省九個海島鄉鎮和漳州首批重點(衛星)城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紫泥鎮
  • 外文名稱:Zi Ni Town
  • 別名:363000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
  • 下轄地區:紫泥村、溪墘村、下樓村等
  • 政府駐地:紫泥村
  • 電話區號:0596
  • 郵政區碼:3631
  • 地理位置:龍海市東北部
  • 面積:68平方公里
  • 人口:5.8萬人
  • 方言:閩南語
  • 氣候條件: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甘文紅樹林、滸茂城東門遺址、金杯亭等 
  • 機場廈門高崎國際機場
  • 火車站:漳州站、角美站、廈門北站
  • 車牌代碼:閩E
  • 行政區劃代碼:350681110
  • 村級區劃單位:16個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基礎設施,經濟發展,旅遊資源,甘文紅樹林,滸茂城東門遺址,金杯亭,歷史名人,特色物產,金定鴨,溪墘紅蟳,北岸籃,鄉鎮企業,強農惠農,建設新紫泥,

建制沿革

紫泥鎮宋屬龍溪縣永寧鄉海洋上里。
清屬龍溪縣二十八都。據清乾隆《龍溪縣誌》載,紫泥“昔稱三洲,烏礁、紫泥、許茂也,按紫泥與烏礁相連,昔日猶隔一小港,今則合而為一矣。”
紫泥鎮
解放後原稱龍海縣海鷹人民公社,1958年更名紫泥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鄉,1992年改為鎮。

行政區劃

紫泥鎮轄溪墘村紫泥村下樓村世甲村錦田村南書村西良村安山村城內村、溪洲村、溪霞村新洋村仁和村金定村巽玉村等15個行政村及1個鎮辦農場;全鎮有耕地3.3萬畝,水面5.38萬畝,灘涂2.8萬畝。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紫泥鎮是福建省九個海島鄉鎮之一,位於龍海市東北部,地處福建省第二大河九龍江入海口,東鄰廈門經濟特區,北接角美鎮,西南緊靠龍海市區,與漳州中銀開發區隔水相望。

地形地貌

紫泥屬典型河口沖積洲,地勢平坦低洼,成土田質為近代河流沖物及海積物,發育著烏泥田,部分為灰泥田,島上土地肥沃,農業種植條件特別好。有高產田3.3萬畝,是龍海產糧區之一。鎮內港道縱橫,河網交織,又處於九龍江鹹淡水交匯處,水質較好,水產養殖得天獨厚,海堤線總長55.6公里,有可利用淡水水面1.5萬畝,淺海灘涂4萬畝,水產養殖和近海捕撈業較發達。滸茂島東端的甘文海灘上有3千畝紅樹林,是福建省省現存少量紅樹林濕地保護區域之一。
紫泥鎮

氣候

紫泥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光熱充足,溫度適宜,終年無霜,一年多熟。年平均氣溫21~21.5,降雨量1350~1370毫米。主要自然災害為颱風和大潮,颱風年平均3.5次,每年6~10月為颱風季節,雨量集中在雨季和颱風季節。
紫泥鎮

水文

紫泥地處九龍江北溪、西溪匯集下游,流域面積1.47萬平方公里,下游江寬水穩可通航,河流水量豐富;轄內河網密布,有“水鄉”之稱。目前,主要水資源取於北溪引水工程,並經兩島中乾渠由西向東引流,兩條中乾渠長30公里。
紫泥鎮

基礎設施

紫泥兩島四面環水,水運可達石碼、漳州港、海滄、廈門等地。 近年來,紫泥鎮投入大量資金改善交通基礎設施,隨著一批橋樑、道路的建成,海島交通狀況得到根本改善。先後於1992年和1998年建成的中港大橋、錦江大橋把滸茂、烏礁、石碼三地連成一體,結束了紫泥數百年舟渡的歷史,成為紫泥發展標誌性的景觀;貫通兩島的烏礁、滸茂穿島水泥公路與村級公路相配套,形成覆蓋全鎮的陸路交通網路;北港大橋於2008年4月建成通車,打通了紫泥鎮第二條對外陸路通道,與中港大橋、錦江懸索大橋構成龍海中部南北通道,連線角美鎮,使紫泥鎮融入“廈門半小時經濟圈”;貫通滸茂、烏礁兩島的廈漳高速拓寬新線正在建設中,龍江大道一期工程即將開工建設;1000噸級的下樓陸島交通碼頭的即將建成,大大增加與廈門、漳州港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往,成為海島的水上黃金通道,制約紫泥發展交通的瓶頸問題將得到根本解決。
紫泥鎮
環繞兩島的55.6公里的海堤達標建設加固了海島的“生命線”,為弘揚全省海堤最長鄉鎮的艱苦創業精神,省水利局於1997年在烏礁島東端出資興建了題為《堅固·合力·升騰》的紀念碑;日供量1.5萬噸的自來水工程為海島提供了清潔的飲用水,11萬伏輸變電站等一大批項目的建成,改變了海島基礎設施滯後的面貌。
近年來紫泥鎮基礎設施配套持續完善。加快推進基礎設施特別是道路交通設施建設,龍江大橋、龍江大道二期、龍江大道高速連線線實現全線貫通,構建了紫泥大交通框架;“鎮鎮有幹線”完成投資1600萬元,完成工程量的97%,正進行投資500萬元的安山段1.1公里“白改黑”道路改造和綠化提升建設;錦江大橋夜景工程、甘文南口至合攏口海堤防汛搶險道路硬化、渡口等項目陸續完工投入使用;五年來,新增普通公路里程14公里,改造提升里程3.4公里,農村道路硬化60多公里,民居巷道硬化40多公里。
紫泥鎮

經濟發展

紫泥鎮黨委、政府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依港立市、工業強市發展戰略,主動融入廈門灣半小時經濟圈,積極推進工業園區建設,規劃建設安山工業集中區,規劃面積3206畝,目前正在進一步完善安山工業集中區區內道路等基礎設施,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使之成為承接項目、發展工業的投資平台。修造船產業聚集區規劃面積為3.75平方公里,規劃承接大型造船企業40家,年造船能力達30萬載重噸。目前,已有國安、新勝海、紫順、興明、富雄等五家規模船業公司落戶該區,能自主生產製造萬噸級以上的輪船以及鋁合金遊艇等高科技產品,成為閩南一帶較有規模和影響的民營修造船產業基地。
紫泥鎮
紫泥鎮安山工業集中區規劃用地3000畝,地處九龍江中港和北港交匯處,水陸交通便捷,納入廈門半小時經濟圈,北面經北港大橋直通角美工業綜合開發區,近距離對接廈門特區,南面緊鄰龍海市區,距國道324線3公里,向東1.5公里連線廈漳高速公路入口,水運可達漳州港、廈門港,區內建有110KV變電站,自來水日供量1.5萬噸以上,滿足企業用電、用水需求。
紫泥鎮
安山工業集中區將積極鼓勵引導環保型、勞力密集型和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企業入駐園區發展,努力使之成為基礎設施完善、功能布局合理、生態環境良好,具備產業特色的新興工業集中區。
紫泥鎮積極引導發展肉製品、水產品、禽製品等農產品深加工,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鎮有魚肉製品加工企業近20家。烤魚片是農副產品加工業的主產品,產品遠銷全國各地。龍海市錦財食品有限公司是近年來配套金定鴨養殖業的鴨產品深加工企業,生產的錦財牌金定鴨雙蛋黃鹹蛋批量出口日本市場。珍桂食品廠生產的肉鬆、肉干暢銷華東地區
經濟綜合實力持續增強。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最佳化產業結構,逐步提高第三產業比重,2016年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從2011年的25億元增至49億元、增長96%;2016年1-11月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20.8億元,預計今年可完成22.4億元,較2011年的18.05億元增長24.1%;完成固定資產投入總值3.7億元,預計今年可完成3.8億元,較2011年的1.7億元增長123.5%;完成財稅收入4947萬元,預計今年可完成5300萬元,較2011年的4050萬元增長30.9%;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1年的7126元增長到2016年的13300元,增長86.7%。

旅遊資源

甘文紅樹林

眼前這片鬱鬱蔥蔥的大樹林一望無際,蔚為壯觀,可是您能想像在幾個小時前漲潮的時候這片樹林都浸泡在海底,一如海中搖曳水草的樣子嗎?這就是神奇的“海上森林”——紅樹林。甘文三面環水,依江傍海,境內田疇平坦,水網交織,果林錯落,海岸綿延,加上無居民、無工礦、無污染,環境幽靜,空氣清新,置身其間,一種“世外桃源”之感油然而生。西北部大片的紅樹林極具觀賞性,不僅因為神奇的紅樹林本身有太多的傳說,據了解,這片紅樹林中還活躍著白鷺等70多種野生鳥類,數十種魚、蝦、蟹、貝等海生動物及90多種底生動物,儼然龐大的“動物世界”。每年的春季是絕佳的觀鳥季節,登高眺望,數千隻鳥或棲息枝頭,或盤旋天空,成為難得的觀鳥勝地。極目遠眺,海天蒼茫,漁帆點點,海滄、廈門、漳州港風光盡收眼底。
紫泥鎮紫泥鎮
紫泥鎮
近年的農業開發和區內水泥路網建設,為休閒農業生態旅遊創造了條件,目前甘文正抓緊千畝紅樹林觀光區、千畝名優水產垂釣區,千畝荷田觀賞區和千萬隻金定鴨養殖走廊“四個千”基地的建設,假節日裡慕名而來的遊人已絡繹不絕。甘文與廈門的快艇航程僅10分鐘,與漳州等地陸路交通也很便捷,只要在此配套建設旅遊碼頭、觀景亭榭、垂釣設施、度假別墅,甘文將成為現代人寄情山水,回歸自然的洞天福地。

滸茂城東門遺址

嘉靖年間,為防禦倭寇入侵,在滸茂洲建造了一座滸茂城。城堡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城圍長1272米,城牆高約4米,城頂有女牆。距東城門一里許的溪州村塔仔邊建一座“烽火台”,作為倭寇入侵時升火報警之用。
紫泥鎮
民國初年、解放初期和1958年,先後拆城石建築、加固錢厝攔河壩和南社攔河壩,現尚存東門城堡遺址,長約20多米。城牆上長出三株榕樹,盤根錯節,巍然屹立,十分壯觀。1982年6月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金杯亭

金杯亭,位於紫泥鎮中港大橋南端橋旁,建於1992年,亭為六角亭。據悉,1992年中港通橋時,新加坡70餘高齡的方金杯老太立即寄回一筆私蓄錢,請求建座護橋亭以表嚮往之意。不久,一座六角亭在中港大橋旁建成,鎮人遂以“金杯亭”為之命名,亭中配有嵌入方老太伉儷名字的楹聯和記述建亭始末的亭記。愛心無價,一時傳為佳話,不少回鄉三胞,到此拍照留念。多年過去,老太已故,亭台依然,向南來北往的行人敘說著這個愛的故事。

歷史名人

林秉祥(1873~1944),滸茂島城內村人,父為新加坡富商。在19世紀20年代,由於林秉祥的偉才大略,事業發展如日中天:他創建的和豐輪船公司擁有遠洋巨輪29艘,獨執東南亞航運業之牛耳而睥睨國際航運界;他還大規模加工廠、開礦山、墾膠園、興商會、建銀行 ,成為新加坡集航、工、商、於一體的華僑巨摯,系東南亞華僑史上的一代僑雄。
紫泥鎮
國外有關林秉祥的著述頗多,有文章把他與同時代的陳嘉庚作比較,認為林以實業勝出,陳以愛國超越。但是,林秉祥一生愛國愛鄉的業績,卻有許多獨到之處。其一,他在石碼、漳州、廈門等地創建的電燈公司、紹興花雕酒廠、紡織廠、榨糖廠等都成了當地現代工業的先驅;其二,他在滸茂島投巨資創建了九所覆蓋全島的采蘩國小,一所商業中學及采蘩醫局,顯示了寓濟世於教育的理想;其三,他在家鄉建公園、修道路、遷廁所、推行文明婚禮和喪事簡辦,極力移植外界文明。可以說,林秉祥是一位極力倡導“走向世界”的開拓者。
如今,在經歷一個多世紀歷史洗禮的龍海第二大僑鄉紫泥鎮,林秉祥的名字依然家喻戶曉。在故鄉的溪洲村,人們仍習慣呼其舊居為“番仔樓”,村幼稚園、國小校幾經變遷仍以“采蘩”命名。在城內村中心國小教學樓上高懸一塊木質浮雕橫匾供人瞻仰,為民國四年大總統題贈。匾長2.4米,寬0.8米,四周雕鏤精巧,花團錦簇,中間朱底金字,色澤鮮潤。匾上“急公好義”四個行楷大字金光燦燦,經歷78個春秋仍然如此完好,令人稱奇。
紫泥鎮
由於林氏家族的發跡,興達及各種奇聞逸事世代相傳,因此,衍化為不少民間故事膾炙人口。在滸茂島上,你隨時可能遇上一位熱心的海島人,眉飛色舞、津津有味地為你“侃”上幾段。林秉祥卒於1944年,其死因也有這樣一個傳說:二戰期間,星島淪陷,林對日寇的侵略深惡痛絕。一次他的坐車經過日本崗哨,拒絕向“太君”行鞠躬禮而驅車闖崗,結果挨了鬼子一巴掌,國讎家恨不堪受辱,回家後痛心祖國不富強,海外孤兒受盡欺侮,竟鬱鬱而終。一位海外歸來的林氏族親,也稱確有其事。
時光將繼續流逝,但對於造福桑梓的海外赤子,人民的懷念永無盡期。

特色物產

金定鴨

金定鴨產於滸茂島金定村,歷史已有200多年。金定鴨高產、上熟、健走,是適於海灘放牧的輕型蛋用良種鴨。2004年以紫泥金定村作為金定鴨原產地的註冊域名獲得國家級原產地標記註冊認證。
紫泥鎮
按羽毛色澤分,金定鴨有赤麻、赤眉、白霧眉、銀紅、銀灰、烏梅、黑鴨、白鴨和花雜等9種類型。1985年廈門大學生物系和金定村掛鈎協作搞金定鴨良種提純科研,經過多年的親選、蛋選、雛選三個環節,不斷地選純、選優,去雜去劣,選育出以麻色羽型為主的赤麻鴨,把金定鴨中麻色羽型分量由原來81%提高到96%,大大提高了金定鴨品種的素質。金定鴨產蛋率驚人,除冬季外,終年下蛋少有間斷。有吃生到死,無吃死不生”。只要飼料充足,管理科學,母鴨年產蛋一般在300粒左右、約40市斤。金定鴨蛋蛋殼呈現純青色,蛋黃大,常有一蛋雙黃。金定鴨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鈣質等營養成份,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
金定鴨雌雄各有特色。公鴨頭部具有深綠色金屬光澤,很像野生綠頭鴨,其外貌威武,警惕性高,機智敏銳,活力旺盛,配種能力強。母鴨活潑、敏捷、善跑、食慾強、勤尋食、耐粗飼料、尾脂腺發達,有很強的防濕性,腰寬胸骨短,腹部深厚純圓,後軀豐滿下垂稍後跖,初產時體重3至4市斤
,隨年齡增長體重逐漸遞增。金定鴨與從南洋引進的“正番鴨”雜交,產下的後代稱“半番鴨”。半番的雌雄兩性,無繁殖能力,其羽毛有黑麻色和金黑色兩種。半番鴨生長迅速,耐粗飼料,善跑,適於放牧。飼養三個月,體重一般可達4至5市斤。其肉質脂肪少,瘦肉多,質香味美,是民眾喜愛的肉用鴨。
紫泥鎮
金定鴨與北京鴨雜交,培育出蛋肉兼用型的“土北鴨”。土北鴨耐粗飼料,飼養60天,體重可達4市斤左右。母鴨年產蛋可達200多粒。這種鴨的肉質纖維細嫩,脂肪也多,在肉用方面可與半番鴨相媲美。土北鴨兼有金定鴨與北京鴨兩者之長,是當前國際市場上的暢銷貨,香港稱之為“肥育花鴨”。
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進行,金定鴨已在我國北方訴遼寧、河北等10多個省、市、自治區安家落戶。金定鴨的蛋、苗、羽及“半番鴨”、“土北鴨”等系列產品都是良好的出口商品,2003年金定雙黃鹹蛋首次走出國門,遠銷日本超市,為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璀燦閃光的“金錠”。

溪墘紅蟳

龍海市紫泥鎮溪墘村是蟳類主產區,這一帶村民世代相傳的捕蟳技術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溪墘紅蟳以個大、色澤鮮艷、肉味鮮美馳名海內外。溪墘紅蟳,俗稱蟳,
善穴居,晝伏夜出,與江浙、南海等地產出的蟳比較,前者色澤光亮呈現青藍色,殼較薄且大螯較大,整體目的地來飽滿,食用時味香濃郁、肉質細嫩;後者色澤較深呈深藍色,殼較厚且大螯較小。
紫泥鎮海岸線長達56公里,海域面積500餘平方公里,紅樹林面積3000多畝,海水中微生物含量居全國各海域之首。溪墘紅蟳棲息於九龍江下游鹹淡水匯合處,盛產期是在每年的八、九月份。紅樹林肯有淨化海水的功能,故水生物種極其豐富,為紅蟳提供了豐富的天然餌料,促進雌蟹育成膏蟹(紅蟳)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而溪墘人捕捉紅蟳也富有情趣,就是將整排的竹籠放入九龍江之中,“請蟳入籠”。而精緻的竹籠設定的“入口”,紅蟳順流進入後,不能輕易退出,即成籠中之物。2003年建成甘文農場100公頃溪乾紅蟳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該基地生產的溪乾紅蟳獲得省部“無公害農產品”標誌證書並在2004年7月獲得“福建省名牌產品”稱號;溪墘紅蟳為高蛋白脂肪食品,含18種胺基酸,其肉質鮮美且營養豐富,素為筵席上之佳肴。尤其是性腺成熟的雌蟹(俗稱紅蟳),有海上人參之譽是產婦和身體虛弱者的高級補品,溪墘紅蟳除了可食用外,還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肉和內臟可治疥癬、皮炎、濕熱、產後血閉,長期食用具有利水消腫、去斑美容、滋陰壯陽之功效,亦為優良的美容保健食品。
紫泥鎮
紫泥鎮
食用溪墘紅蟳要講究烹飪藝術和方法。食用前先用清水沖洗,再殺之(可用牙籤從螯足的關節處刺入,破壞其中樞神經),而後去縛刷洗內臟。如果要將紅蟳清蒸,就不必將紅蟳的內臟挖洗,以免失去其香味。溪墘紅蟳的烹飪方法頗多,下面列舉最常用的四種烹飪方法。
1、芙蓉紅蟳
方法:清蒸;原料:紅蟳500克;配料:雞蛋2隻、黃酒1兩、鹽10克、味素、水。2、姜蔥紅蟳
方法:清炒;原料:紅蟳500克;配料:生薑、蔥、黃酒1兩、鹽10克、味素、糖、油。
3、紅蟳豆腐煲
方法:清燉;原料:紅蟳500克;配料:豆腐250克、香菇、筍、肉絲、生薑片、蔥、大蒜、黃酒、鹽10克、味素、糖、油。
4、百花紅蟳丸
方法:清煮;原料:紅蟳500克;配料:澱粉50克、蛋清、香菇、、黃酒、鹽、味、糖、油。
此外,溪墘紅蟳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可長時間離開海水,只要縛住其大螯,置於肉袋、紙箱之類的容器內就可運輸,但在貯運中要注意二點:一是夏季應貯放在陰涼處,且用10%左右的鹽水浸泡約3-5分鐘或用水潑之以防其脫水;二是在冬季以穀殼或乾草類裹之防凍。經以上處理,溪墘紅蟳至少可存活6天。
隨著市場領域不斷拓展,溪墘紅蟳已銷售到上海、北京、杭州、溫州和廣東等地。如今,溪墘紅蟳還悄悄地“爬”上了日本、韓國、新加坡及歐美等地的餐桌上。

北岸籃

北岸籃的歷史悠久,是西良村北岸社著名的手工業佳品。明末清初北岸社農民於農閒之時,栽竹於港邊護岸,遂成民俗。後來北岸社以做竹器手工為副業,編制的畚箕為勞動工具,編制的籃子供人盛物,特別是編制的籃子工藝越來越精湛,產品供不應求。因籃子美觀實用質量好,早年就聞名閩南一帶,故時人以其社命名稱之“北岸籃”。
北岸籃的製造,首先要選好良竹做材料,其次劈竹皮片和劈成細細之竹篾,然後才耐心細緻地編制,所以編制後的北岸籃結實堅固。
北岸籃編成以後還要再藝術加工。在籃子兩旁有吉祥書畫對稱,一般書法多用“福祿壽全”、“百年和好”、“吉祥如意”、“招財進寶”等字詞。國畫多以“喜鵲報喜”、“八仙過海”、“紅花富貴”、“龍鳳飛舞”之彩色畫,籃蓋上還有美麗圖案畫。使工藝、書畫融成一體,最後還要漆上清油,因此,北岸籃雅觀喜人。
紫泥鎮
北岸籃以大小號分類有8種。大號的同米籮口一樣,用於年節由兩人抬著送龜米果;中號有兩種,其直徑各為36厘米和24厘米,用於結婚女方隨嫁盛物;小號的用於過去以裝白銀,(一小籃裝一千銀元)或作其他盛較名貴物之用;最小號有4種,其中最小的似碗面之大,一般作為藝術品陳列,供人欣賞。大號和中號北岸籃小孩可站上籃蓋不損壞,各種北岸籃盛水不漏.

鄉鎮企業

地處九龍江入海口的紫泥鎮,依託天然港口和農產品資源豐富這兩大優勢,鄉鎮企業蓬勃發展,形成了造船、農副產品加工、輕工為骨幹的企業群體。全鎮共有鄉鎮企業1012家,產值12.2億元。 造船工業是紫泥鄉鎮企業的龍頭,全鎮現有造船企業13家,是閩南一帶最大的民營修造船業基地,船塢規模達8000噸級。國安船業有限公司擁有富山船廠、福海船廠、船舶技術研究所等多家實體,能製造1000噸以下和維修8000噸以下的各類鋼質船,“國安牌”各類玻璃鋼船艇系列暢銷國內,其中“30座高速艇”被評為福建省“五新項目”之一,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農副產品加工是紫泥鎮的又一個支柱產業,全鎮有魚肉製品加工企業近20家。烤魚片是農副產品加工業的主產品,產品遠銷全國各地。龍海市錦財食品有限公司是近年來配套金定鴨養殖業的鴨產品深加工企業,生產的錦財牌金定鴨雙蛋黃鹹蛋批量出口日本市場。珍桂食品廠生產的肉鬆、肉干味美質優,暢銷華東地區。水產業迅猛發展推動了紫泥鎮水產品批發市場的建設。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宰鴨、開蚵、行銷、建築、勞務輸出等行業更加興旺,全鎮外出行銷2000多人,把本鎮特色產品打入上海廣東等市場,勞力流動加速,其中到以色列、新加坡的勞務輸出達1000多人次。
紫泥鎮

強農惠農

紫泥鎮不斷完善工作機制
一是強化社會矛盾糾紛聯片調解工作機制。變民眾“上訪”為綜治司法各部門“下訪”,形成村級調委會、聯片調解工作站、政法部門的三層防範網路,保證疑難、跨村的糾紛在調解工作站得到及時公正、合理合法的調處,構築一道調防兼備的維護社會穩定的防線。
二是加強社會治安管理,推進重點整治機制。我鎮結合社會治安重點整治,強化工作措施,切實有效壓降刑事發案。
三是推行土地城建聯合審批、聯合巡查、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因應龍海市城市發展規劃對紫泥鎮發展定位的調整,堅持規劃先行、堵疏結合原則對違法用地、違章違法建設行為依法堅決查處,對舊房改造、臨時生產性建築等建設行為依法給予疏導。把“單獨審核”變成“統一審批”,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建設規劃的申請及時予以審批通過。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幹部之間、乾群之間的矛盾,樹立幹部廉潔高效的形象。
四是健全“三資”管理機制。“雙田制”是我鎮因歷史原因遺留下的特殊現象,由此引發的承包糾紛歷來是我鎮不安定因素的源頭之一。為規範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工作,通過抓試點村建設,建立完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各項制度。有力保障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增強集體“三資”管理透明度,促進農村基層的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密切農村黨群、幹群關係,從源頭制止腐敗現象發生,減少由此引發的糾紛。

建設新紫泥

過去五年的工作
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鎮人大的監督支持下,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市一系列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市委“一個目標、四個重點、兩個強化”的工作思路,積極參與“五大戰役”、“三個年一個戰役”和“征遷大突破”、“保開局、大比拼”等活動,主動作為,積極落實,紮實推進,有效應對,較好完成了本屆政府既定的任期目標,確保了全鎮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今後五年的目標任務
今後五年,新一屆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緊緊圍繞鎮第十四屆黨代會的目標要求,突出完善基礎設施、促進產業轉型、建設宜居環境和增強民生福祉等重點,積極作為,全力推進紫泥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努力建成道路寬敞、水清河暢、環境宜居、民眾安居樂業的新紫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